江苏省无锡市2006秋学期高中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2006秋学期高中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3-15 14: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锡市2006秋学期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
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O-16,N-14,H-1,Fe-56,
Al-27,S-32,Cl-35.5,Cu-64,Ba-137
3、请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选择题的答案栏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无污染的空气 C.盐酸 D.漂白粉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B.酸性氧化物均可与碱反应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3.20世纪末,纳米科技开始为世人所瞩目,以下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与纳米粒子的大小大致相当的是
A.胆矾溶液 B.白色的氢氧化铝胶状沉淀 C.氢氧化铁胶体 D.食盐水
4.下列反应中,水是氧化剂的是
A.Cl2与H2O B.Na与H2O C.Na2O与H2O D.SO3与H2O
5.碘缺乏症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问题,我国已经实施“智力工程”。下列措施中,最经济可行的是
A.食盐加碘(碘酸钾) B.面包加碘(碘化钾)
C.全民大量食用海带 D.注射含碘药剂
6.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氮氧化物,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尾气成了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你认为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产生的原因是
A.使用含氮化合物燃料生成的
B.在气缸工作时,氮气和氧气生成部分氮氧化物
C.燃料在气缸内不完全燃烧生成的
D.在燃料燃烧时,氮气被氧气还原生成的
7.由1H 、2H和16O 、18O形成的水分子有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8.高炉炼铁中加入石灰石作用是
A.提高生铁中的含碳量 B.除二氧化硅
C.还原出铁 D.生产副产品生石灰
9.下列物质在光照下不发生变化的是
A. 氯水 B.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浓硝酸 D.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10.在反应KClO3 + 6HCl=3Cl2↑+ KCl + 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A. 6∶1 B. 1∶1 C. 5∶1 D. 1∶5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到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的答案只包含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的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 S2- + H+ = H2S ↑
B.大理石与醋酸反应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C.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D.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氯水 2Fe2+ + Cl2 = 2Fe3+ + 2Cl-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氮原子数为NA
B.5.6gFe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电子转移数为0.2NA
C.0.1mol Na2S固体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0.2NA
D.18g 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13.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C.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14.铝能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等质量的铝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的氢气体积比(同温同压下)为
A.3∶1 B.1∶3 C.1∶1 D.2∶3
15.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MnO4-、SO42-、K+、Na+ B. Al3+、Cl-、NH4+、SO42-
C.Fe2+、K+、H+、NO3- D.Mg2+、Na+、SO42-、NO3-
16.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都经过充分加热,然后又分别与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的硫酸一样多 B.与硫酸反应放出的CO2一样多
C.加热后固体的质量相等 D.与硫酸反应后放出的CO2,后者是前者的一半
17.以下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加热后又变红色
C.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D.蓝色的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晶体会转化为白色固体
18.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
A.“水玻璃”就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它可以用作木材的防腐剂
B.用二氧化硅制成的光导纤维,用于通信技术,通信容量大,信号损耗小
C.超大规模集成块是由粗硅制成的
D.普通玻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
19.下列措施不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的是
A.在钢铁制品表面镀一层金属锌
B.将钢铁部件浸在食盐水中
C.在钢铁中加入镍、铬等金属,以改变钢铁的结构
D.将钢铁制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20.在含有a gHNO3的稀硝酸中,加入b 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若生成的气体只有NO,且有a/4gHNO3被还原,则a∶b不可能的是
A.2∶1 B.3∶1 C.4∶1 D.9∶2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21.(4分)以下几种物质: ①3.0 g H2 ②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 ③2mol氩气, 请回答:
(1)含有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 _ (填序号,下同);
(2)含有原子数最多的是 。
22.(8分)除去以下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除杂的试剂(若不需要试剂,则可用“/”表示)及分离方法。
示例:CO2(SO2)
试剂 饱和NaHCO3溶液 ,分离方法 洗气 。
请按上述示例完成下列各小题:
(1)硝酸钾晶体(氯化钠)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自来水(杂质Fe3+等)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
(4)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实验室用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来配制200mL1.84mol·L-1的稀硫酸。
可供选择的仪器:①量筒、②胶头滴管、③托盘天平、④药匙、⑤烧瓶、⑥烧杯
(1)经计算,配制时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2)配制过程需要的以上的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 。
(3)现有①10mL量筒,②50mL量筒,③100mL量筒三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某位同学在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他用胶头滴管吸出一些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该操作使配得的溶液浓度____________1.84mol·L-1(填“>”、“<”或“=”),该同学应该如何操作,才可以得到正确浓度的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24.(10分)A、B、C、D四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与盐酸反应,均能得到D,将固体C加热可得到A,若在A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又能得到C,若B和C的溶液混合可得A。
(1)试推断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A ;
A C ;
B+C A 。
25.(10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为黄绿色气体,E为无色气体,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的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部分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_________,反应②中是__________。
(3)写出B→D、F+D→G+B的稀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6.(12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若有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_________mol硫酸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__mol。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为了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方案三:当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结束后,在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法测得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实际上,以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请你说出原因?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写出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2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7.(8分)有一块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钠块,质量为10.8g,将它投入到185.4g水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2g氢气。试计算:
(1)钠块中未被氧化的金属钠的质量。
(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28.(8分)为了测定某磁性粉末BaFexOy的组成,现称取12.52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在另一份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g固体。试计算:
(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
无锡市2006秋学期高中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高一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B
C
B
B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到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的答案只包含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的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D
C
C
C
BD
D
C
CD
B
A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21.(每格2分,共4分)(1)③ (2)①
22.(每格1分,共8分)
(1)蒸馏水,结晶 (2)/,蒸馏
(3)CCl4 ,萃取 (4)铁粉,过滤
23.(1到3小题每格2分,其余每格1分,本题共10分)
(1)20 (2)①②⑥,玻璃棒,200mL容量瓶 (3)② (4)<,重新配制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24.(2到3小题每格2分,其余每格1分,本题共10分)
(1)Na2CO3 NaOH NaHCO3 NaCl
(2)2NaHCO3 Δ Na2CO3+H2O+CO2 Na2CO3+CO2+H2O NaHCO3 NaOH+NaHCO3 Na2CO3+H2O
25.(1,3小题每格2分,其余每格1分,本题共10分)
(1)HCl H2 (2)催化剂,氧化剂
(3)MnO2 + 4H+ + 2Cl- Mn2+ + Cl2↑+2H2O Cl2+H2O = H++Cl-+HClO
26.(未标分数的每格1分,本题共12分)
(1)补进气管升入近集气瓶底(图略)
(2)①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2分) , m/64 , 还原 , m/32
②D ③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3)方案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干燥管中的质量差不仅仅是SO2的质量(或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方案二:沉淀的质量一部分是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而产生的 方案三: V/(22.4×0.012) mol/L(2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7.4.6g(4分) , 8.2%(4分)
28.(8分)(1)m(Ba)=5.48g(1分),m(Fe)=4.48g(1分),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45%(2分)
⑵n(Ba)︰n(Fe)︰n(O)=1︰2︰4(2分),化学式为BaFe2O4(或BaO·Fe2O3)(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