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一化学期中试题A(台州黄岩中学)
(命题人:管廷河 梁红君)
注意事项:⒈本试卷分试卷Ⅰ和试卷Ⅱ两部分。
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Na:23 Mg:24
试 卷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
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2.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CH4)和氨气(NH3),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体积 C.质子数 D.原子数
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Na2O2 B.CuCl2 C.FeCl2 D.MgCl2
4.下面有关Na2CO3 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A.相同浓度溶液的pH:Na2CO3>NaHCO3
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NaHCO3<Na2CO3
D.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5.离子方程式CO32-+2H+ H2O+CO2↑中的CO32-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A、CaCO3 B、NaHCO3 C、Na2CO3 D、BaCO3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Cu2+ + H2 ↑
B.氢氧化镁溶于盐酸:OH-+H+ H2O
C.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 2Fe3++3H2(
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 2Ag+ 2Ag + Cu2+
7.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
C.溶液、分散系 D.溶液、胶体
8.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 B.71 C.28.4g·mol-1 D.71g·mol-1
9.鉴别Cl-、Br-、I-三种离子,不宜选用的试剂组是
A.氯水和CCl4 B.AgNO3溶液和稀HNO3
C.溴水和碘化钾淀粉溶液 D.氯水和淀粉溶液
10.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
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11.下列有关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只含有氯分子和次氯酸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氯水光照时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
D.氯水放置数天后,其酸性逐渐减弱。
12.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有60%来自海水。海水提取镁,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往海水里加碱使镁沉淀出来,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得到单质镁。试判断:在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的反应是
A.2MgO 2Mg+O2↑ B.MgCl2 Mg+Cl2↑
C.Mg(OH)2+2HCl MgCl2+2H2O D.Mg2++2OH- Mg(OH)2↓
13.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A.2(x+n) B.2(x-n) C.2x D.n+2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4g金属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B.1L1mol/L的CaCl2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NA
C.在25℃、1.01×105Pa的条件下,2.24L H2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l2配成的氯水中含有0.1NA个Cl2分子
15.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Cl2 D.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16.氢化钙可作为生氢剂,化学方程式是CaH2+2H2O Ca(OH)2+2H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氢化钙被还原 B.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H2 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D.H2O发生氧化反应
17.海带中含碘元素,有人设计如下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氯气 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
中加水搅拌 ③加入CCl4振荡 ④过滤 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A.②一④一①一③一⑤ B.②一①一③一④一⑤
C.①一③一⑤一②一④ D.③一①一②一⑤一④
18.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9.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既有白色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的是
A.MgCl2溶液 B.K2SO4溶液 C.FeCl3溶液 D.NH4NO3溶液
20.如右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X
Y
A
CO
Ca(OH)2
B
CO2
NaOH
C
HCl
Ba(OH)2
D
SO2
NaOH
A
B
C
D
X
CO
CO2
HCl
Cl2
Y
Ca(OH)2
NaOH
Ba(OH)2
NaOH
第Ⅱ卷(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48分)
21.(6分)下列物质:①H2O ②石墨 ③NH4NO3 ④氯水 ⑤ CH3COOH ⑥硫酸 ⑦CO2 ⑧NH3·H2O ⑨AgCl ⑩蔗糖,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用编号填写)。
22.(8分)已知反应:2H2CrO4 + 3H2O2 2Cr(OH)3 + 3O2↑+ 2H2O 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变化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填化学式)
(3)在反应方程式中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单线桥)
(4)如反应中转移了0.6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23.(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l2与H2O反应
(2)钠与水反应
(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4)稀H2SO4与KOH溶液反应
(5)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24.(7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SO4、CaCO3、K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将固体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2)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所产生得现象,判断这种混合物里,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写出上述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5.(9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为工业制氯气的装置原理。U型管中装有电解液a;X、Y是两根电极棒,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请回答以下问题:(1)a是 溶液。
(2)电解时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Y电极上的产物是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检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业制氯气的原理: (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26.(8分)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直至红色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是由于
②是由于
(2)请设计实验,证明是哪一种原因产生的褪色现象: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27.(6分)将4.6gNa投入到95.6gH2O中,充分反应后得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含有NaOH物质的量是多少?
(2)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3)能否求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若能求出物质的量浓度,则求解;若不能,试回答至少还应知道什么数据?
28.(6分)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9g,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了3.1g,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在剩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反应后放出二氧化碳(标准状况)的体积。
黄岩中学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试题参考答案(A)
一、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C
D
B
D
C
A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C
D
C
A
C
A
A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48分)
21.(6分)③⑥⑨ ①⑤⑧ ⑦⑩
22.(8分)
(1)H2O2 (2)H2CrO4→Cr(OH)3
6e-
(3)2H2CrO4 + 3H2O2 2Cr(OH)3 + 3O2↑+ 2H2O
(4)6.72 L
23.(10分)(1)Cl2+ H2O H++Cl- +HClO
(2)2Na+2H2O 2Na++2OH-+H2↑
(3)Cu2++ SO42-+Ba2++2OH- BaSO4↓+Cu(OH)2↓
(4)H++OH- H2O
(5)2HCO3-+Ca2++2OH- CaCO3↓+ 2H2O+ CO32-
24.(7分)Na2SO4、CaCO3、BaCl2 CuSO4 KCl
Ba2+ + SO42- BaSO4↓ CaCO3 + 2H+ Ca2++ CO2↑ + H2O
25.(9分)(1)饱和食盐水
(2)有无色气体产生,电极周围溶液变红色; 氯气(Cl2);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 Cl2 + 2KI 2KCl + I2
(3)2Cl- + 2H2O ===== Cl2↑+ H2↑+ 2OH-
26.(8分)(1)①是由于氯水与NaOH溶液反应,碱性减弱
②是由于氯气过量后HClO的漂白性将溶液变成无色
(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①。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27.(6分)(1)0.2mol(2分) (2)8%(2分) (3)不能(1分),
若求算还需要知道溶液的密度(1分)
28.(6分)(1)10.6g (3分)(2)3.36L(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