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件(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论语》十二章课件(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0 09:3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颜渊》
——《论语·里仁》
——《论语·述而》
——《论语·子路》
——《论语·述而》
——《论语·子路》
《论语》十二章《论语》: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学习方法等。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论语》《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稚声诵国学1、听录音:领悟抑扬顿挫的读法,感悟情感。2、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出《论语》特有的节奏和停顿,读出抑扬顿挫来。疏通文意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按时温习这里指孔子yuè同“悦” ,愉快生气,恼怒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不了解(我)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志同道合的人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这句话说了那几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课文探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wèi竭尽心力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谋划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1、为他人办事
2、与朋友交往
3、温习知识本章强调加强自我反省,
提高自我修养。课文探究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通“又”。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通常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法度。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那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会越过法度。 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阶段。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阶段,也就是不受外界左右的阶段。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阶段。课文探究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 以∕为师矣.”做,成为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旧的知识温习可以凭借自己尝试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课文探究“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温故知新独立思考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升华与延伸。温故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疑惑试试自己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
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自己
的学业有所疑惑。”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思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品质高尚忍受乐趣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的人 喜爱、爱好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当做快乐的人”译出来,这难不倒你们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本章指出了学习的哪三种境界?强调了谁对学习的重要性?知之好知乐知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饭
名词作动词粗粮冷水弯着胳膊乐趣不正当手段对于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本章也是孔子在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在其中跟从、学习一定选择好的方面,优点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动动脑,翻译出来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本章中“择”字说明了学习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在于自己有主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河流往、离去这舍弃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自己尝试翻译课文探究本章讲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现有的一切。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平民百姓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改变自己译一译课文探究本章讲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 ∕而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坚定恳切仁德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本章阐明“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整体归纳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学习态度:第七、九章个人修养:第一、二、三、六、八、十一章珍惜时间:第十章孔子思想体系的
核心:第十二章通假字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古今异义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词类活用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这、那他人一词多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形容词,快乐。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特殊句式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倒装句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应为“回也,贤哉。有个孩子在家中经常乱发脾气,他的爸爸受不了了,就把他领到篱笆边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我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来孩子发现钉了一大堆的钉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觉得要克制。爸爸又对他说:“以后你能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这个孩子真的就努力地克制自己,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于有一天,孩子高兴地对爸爸说:“钉子都拔光了!”但是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孩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好像在亲人的心上戳了一个洞,虽然可以道歉,但洞却永远留下了。”所以说我们要慎行,少犯错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呀!言寡尤,行寡悔。
言语要减少错误,行为要减少悔恨。个性解读五十而知天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开花落。
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
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
业绩有高有低,待遇有好有差。
皇朝在循环交替,领导在不断更换。
芯片再循环交替,手机在不断更换。
我们的生死也是循环交替的......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择《<论语>十二章》中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
  友情提示: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
  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
  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孩子启蒙教材应是《论语》。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能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开发,就好像种子种下去,将来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五班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论语》成语大礼包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以致用一、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学以致用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课孔子的话(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是( )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