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化学必修2(苏教版)第一单元练习 第3课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化学必修2(苏教版)第一单元练习 第3课时[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3-18 18: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课时3练习
【课时练习】
1.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B】
A.H2RO3 B.H2RO4 C.HRO3 D.H3RO4
2. 已知同周期的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减小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3.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4.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弱。
D.单质铍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5.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6.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7.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性:NaOH>Mg(OH)2>Al(OH)3
B.原子半径:Na<Mg<Al
C.离子半径:Na+<Mg2+<Al3+
D.单质的还原性:Al>Mg>Na
8.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12-5n) B. -(12-3n)
C. -(6-3n) D. -(10-n)
9.下列粒子中,与铵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的是BD
A.OH- B.H3O+ C.Ne D.Na+
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 )             
A.热稳定性:HF<HCl<HBr<HI
B.微粒半径:K+>Na+>Mg2+>Al3+
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D.金属性:Li<Na<K<Rb
11.同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YO4<H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非金属性强弱为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C.原子序数大小为X<Y<Z
D.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X、Y、Z
12﹡.下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水一定能生成强碱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
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D.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13.下列可作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的是2、3、5、6、8、10 ,可作为元素非金属性判断依据的是1、4、7、9、10
①单质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②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④一般情况下,非金属的相互置换
⑤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⑥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⑧金属的相互置换
14﹡.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xR。在标准状况下,8.5gHxR气体的体积是5.6L。将5.1gHxR气体通入200mL 0.75mol·L-1的CuCl2溶液中正好完全反应,并生成黑色沉淀。
(1)求HxR的式量;
(2)推断x值,并确定R元素的名称。
15.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摩该化合物含有42 mol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试写出:
(1)A、B元素形成的酸酐的化学式 。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 < (用分子式表示)。
16.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仪器:① ,② ,③ ,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 。
(5)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结论。
【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B 2.BD 3. D 4.AC 5.A 6.C 7.A 8.B 9.BD 10.A 11.D 12.D
13.②③⑤⑥⑧ ; ①④⑦
14.(1)34(2)2、硫
15.(1)N2O5,N2O3(2)2Li+2H2O=2LiOH+H2↑(3)PH3<NH3
16. (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试管 滴管 酒精灯
(3)①B Mg+2H2O Mg(OH)2+H2↑ ②F Na2S+Cl2====2NaCl+S↓
③A 2Na+2H2O====2NaOH+H2↑ ④C Mg+2HCl====MgCl2+H2↑
⑤D 2Al+6HCl====2AlCl3+3H2↑
⑥E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从钠到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7依次增多,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

====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