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测试7:八上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准测试7:八上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19 20:43:34

文档简介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基础精准训练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B
B
D
C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A
D
A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光合作用 多
17.(1)生长激素 (2) 蝌蚪提前变成蛙,但个体变小
18.(1)内脏 (2)等于 (3)C
19.(1)1大脑 (2)4脊髓 1大脑; (3)3脑干
20.(1)①→②→⑤→⑥→⑦ (2) ⑧ (3)反射和传导 (4)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1.(1)反射弧 (2)应该找多名学生,分别测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休息时间应该选择在相同的时间 (3)睡眠时间充足,反应速度快;睡眠时间较少,反应时间较快;睡眠时间过少,反应时间最慢。 (4)人的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吗?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的尺子长度有关吗?
22.(1)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而向光侧少); (3)直立生长; (4)向上弯曲(或背地生长) 感应性
23.(1)小麦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 (2)不正确,由于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内没有阳光,小麦生长缓慢,无法形成对照; (3)同样条件下多做几组该实验
24.(1)垂体 (2)避免偶然性 (3)注射有效
四、解答题(25题6分,26题4分,共10分。)
25.(1)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的干扰或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2)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26.能正确判断,并能系统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作出比较分析。
示例: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温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溫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淡蒸发越因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因难,所以觉得更热。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D
A
C
精准测试7:八上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测试
基础精准训练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含羞草受到触碰幼叶下垂 B.番红花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
C.凤凰木的叶片白天张开,晚上闭合 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2.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
A.直立生长
B.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螺旋式弯曲生长
3.冬天,小金把放在阳台的“橡皮树”移入室内防冻,发现靠近窗台的绿色枝条都伸向外生长,以下现象与之不同类的是(  )
A.郁金香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
B.含羞草触碰时会把叶片全部合起来
C.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
4.甲、乙两患者都为成年人,症状如下表
患  者
身  高
智  力
生殖器官

70cm
正常
发育正常

70cm
低下
发育不全
甲患者的症状是由于幼年时期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A.甲状腺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5.下列关于激素分泌异常与相关病症不对应的是(  )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部不足-侏儒症 B.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6.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缩手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鹦鹉学舌属于非条件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产生的
7.某同学探究植物的根对水的反应的实验装置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B.实验中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C.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茎和叶的生长状况
D.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8.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的简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人是因为“甲”受损,所以无法言语、运动
B.“丙”的功能包括心脏搏动、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觉
C.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
D.“手遇热,立刻缩回“的反射控制中枢在“丁”
9.一次交通事故中,一位小伙子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导致他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但有心跳、有呼吸。请问他的神经系统肯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10.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选项全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ab B.ad C.bc D.cd
11.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B.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C.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
12.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13.吃过酸梅的人有时看到酸梅也会分泌较多唾液,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
C.酸梅的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
14.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D.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15.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中降水稀少的适应

第15题图 第18题图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放在窗台上的草本植物会朝向窗外生长,这些现象被称为向光性,是植物对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一种适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光线能够使植物体中的生长素(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 (选填“多”或“少”),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这是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17.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各种激素的问题: (1)每周只需给年幼的侏儒症患者注射很少的 ,就会使患者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 (2)科学家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8.不论春夏秋冬,人体的温度基本能保持稳定,这得益于人体体温调控机制。 (1)急促、飞奔进入考场的小金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2)感冒发烧,也是人体体温自动调控的。小刚某天体温维持在39摄氏度不退,此时产热 散热(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正常环境中皮肤血管如图所示,当人剧烈运动后,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更类似于ABC中的 ,能让体温保持恒定。
19.常德市每年组织的市直中学教工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请结合如图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构是 ( ) ;
(2)比赛中,假如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扭伤了腰部,造成了?下肢运动障碍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你分析他应该是损伤了腰部的( ) ,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 ) 的控制。 (3)人体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 。
20.2017年9月16日,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置“齐鲁园广场杯”临沂市全民广场舞大赛在临折齐鲁园广场举行,来自各地的舞蹈爱好者热情参赛,请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赛前训练,某队员不小心碰触同伴的硬质首饰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数字序号和箭头表示)。 (2)听到音乐后舞者立即起舞,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 (3)当手受到针刺后先缩手,然后感觉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4)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 共同调节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1.科学探究:你经常熬夜做作业吗?那么熬夜会不会影响第二天学习时的反应速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仿照课本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进行实验,手指捏住尺子的位置与尺子下端的距离越小,代表人的反应速度越快。他们初步制订计划如下:请一位同学连续在三个晚间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开始入睡,第二天均在早晨6点30分起床,进行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反应速度的测定。以上为第一轮实验,之后再重复两轮,计算出三轮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平均值。每轮之间间隔三天,这三天之内保持充足睡眠。他们设计的记录表如下:
睡眠充足
(22?点以前入睡)
睡眠较少
(23-24?点入睡)
睡眠过少
(凌晨?1?点以后入睡)
第一轮测定(cm)
第二轮测定(cm)
第三轮测定(cm)
平均值(cm)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当被测同学看到尺子下落时,立即用手指去捏尺子,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叫做 。 (2)该兴趣小组制订的计划尚不够严密,请你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实验设计科学合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预期结果应是 。 (4)关于“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至少提出两个)。
22.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二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2)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的原因。
? 。
(3)若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亦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C所示。当图C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
(4)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你预测的蚕豆幼茎生长方向是 ,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蚕豆幼茎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 。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
23.某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向光性现象,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多次重复图示实验,得出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的结论。 (1)甲同学觉得用成熟小麦取代小麦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马上被科学兴趣小组否定,你认为科学小组否定的理由是 。 (2)乙同学提出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可把小麦幼苗放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里作为对照实验进行观察,你认为是否正确 。 (3)丙同学提出该实验尚不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如何完善实验 。
24.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生长激素能否口服?”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将30只体长、体重相近的幼年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定时饲喂普通食物;?乙组定时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丙组定时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③重复步骤2的操作,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1)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 分泌的。 (2)该实验设计分3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10只小鼠,主要是为了 。 (3)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丙组的数值最大,甲组和乙组的数值相比丙组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25题6分,26题4分,共10分。)
25.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危害。据科学统计,2015年全球20-79岁的人中有约4.15亿人患糖尿病(患病率8.8%),另外有3.18亿人糖耐量受损(前期患病率6.7%)。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2015年病患人数高达1.096亿人,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同时据IDF预測,如果不加干预,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6.42亿,糖尿病前期人群4.81亿,我国患者数量将上升至1.54亿。目前尚未有完全根治糖尿病办法,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需要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架马车”并驾齐驱。糖尿病治疗方案基本按照“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的路径开展。饮食控制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贯穿于治疗始终,当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即开始药物治疗。 为探究口服胰岛素能不能治疗糖尿病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葡萄糖的含量,分析得出结论,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 (2)请指出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的一处缺陷。 。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要 。
26.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太空中,在湿润的软质土壤横放一株植物幼苗.让它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置于单侧光照射的环境中培养若干天.其根茎的生长方向应该是(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原来摆放的方向生长 C.根向土壤方向生长,茎向光源方向生长???? ?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2.松鼠是恒温动物,将松鼠从30℃转移到10℃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松鼠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氧气消耗量增加
C.松鼠食物消耗量加大 D.松鼠运动量减少
3.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如图)。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A、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水平方向生长
B、根表现向湿性,所以有水时就沿水平方向生长
C、将豆子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呈水平生长方向
D、根同时表现了向地性与向光性,因而水平方向生长
4.某人因感染能引起流感的冠状病毒而发烧,住院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在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与散热没有关系
5.现有A、B两种哺乳动物,其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各取5只,分别关在环境条件相同的饲养槽里,每天各饲喂100克大麦种子,但不给饮用水,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后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  )
A.生物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
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先死亡
C.在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动物的寿命长
D.B动物原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缺水环境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6.小晶同学通过观察发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凹陷)小;而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她猜想: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成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③将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预测结果】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晶的实验结果应是
。 【交流讨论】小莹认为小晶的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 同时进行实验.
7.小柯和小妍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实验,他们把等重,已发芽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幼苗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其背光面浓度 (选填“高于”或“低于”)向光面,背光面生长快。
(2)观察①②③,青菜幼苗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
(3)增加④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 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
(4)装置④中的青菜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选填“直立生长”、“弯向光源生长”或“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能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2)图甲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不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不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
三、解答题(第9题6分,第10题9分,共15分。)
9.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 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 C+D.(填“>”“<”或“=”)
10.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
(3)实验④说明了 。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