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文本
华盛顿的选择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8·安徽阜阳太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
问题。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B 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使用错误。⑤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使用错误。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
2.(2018·河南豫北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年来,一大批“西部之光”入选者聚焦地方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取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形成大量新的学科增长点。
B.近年来,日本右翼政治力量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的迹象十分明显。日本新高中教科书中再次出现了删减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
C.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12月,有26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因为未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等问题而被文化部列入查处名单。
D.为了扭转欧洲工业急剧下滑的局面,减轻居高不下的失业压力这一颓势,欧盟一些工会组织限制大量进口中国的“廉价”产品,为欧洲工业发展创造机会。
解析:C A项,偷换主语。“形成大量新的学科增长点”的主语应是科技创新成果;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相关内容”之后加上“的做法”一类的词语;D项,搭配不当。“减轻”和“颓势”不搭配。
3.(2018·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久仰您的大名,今日得见,非常荣幸,以后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可能就直接叨扰您了。
B.作为公司的元老您代表大家去向董事长提这个建议最合适,他一定会给您几分薄面的。
C.她不是一个贤内助,甚至可以说是贱内,因为正是她的贪婪导致其丈夫走上犯罪道路。
D.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如果谁不讲卫生,他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不能考取大学。
解析:A A项,“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叨扰”,受到款待,对麻烦、打扰对方表示歉意和谢意时用的客套语。使用正确。B项,“薄面”,谦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C项,“贱内”,谦辞,称呼自己的妻子。不用于指称别人的妻子。D项,“如果谁不讲卫生,他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不能考取大学”,以个人前途来威胁别人,这不是正确的宣传之道。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请问杨先生,①
??
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一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②
,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③ ,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解析:①处空格前面记者的问话内容中关联词语“但”“不论”“还是”“却”等是说杨绛作品对“新文学革命”之间的距离感,并且杨绛的回答用了让步条件复句,先肯定自己受新文学影响,接着通过“不过”转折表达重心是“率性”“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可知①是: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第②处,从概括“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这个内容的关键词“个人行为”“个性、情趣和风格”可以知道②处填写自己性格: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第③处,上句说不回避现代气息,下句解说自己“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说明自己作品远离现代气息的另外原因,可以填写: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
答案:①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
②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
③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
5.(2018·辽宁师大附中期末)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招生制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只有取消中考,学生的各项素质才能够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起来。当高中阶段成为义务教育,高考试题的创新灵活度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中国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水平也就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①取消中考未必能够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起来。
② 。?
③ 。?
解析:①针对的是文段中的“只有……才”这一说法过于武断的句子。由此可知,文段中带有绝对字眼的句子应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也就达到了应有的标准”等都是存在问题的。
答案:②不是实现高中阶段义务教育,高考试题的创新灵活度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③不是实现高中阶段义务教育,中国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水平就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6.(2018·湖北孝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①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②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 , ④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⑤ 他知道自己要死,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而且
但是
/
虽然
是因为
所以
B
但是
因为
虽然
/
尽管
因此
C
但
/
然而
纵使
因为
因而
D
可是
因为
但是
即使
/
总之
解析:D 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综合选择。“最脆弱的东西”与“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之间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项。“宇宙毁灭了他”是一种假设,⑤是对前面“高贵”的解释,由此排除B项、C项。⑥处结合“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可知,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综合以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
7.(2018·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三12月高考复习)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新闻标题:?
新闻评论:?
解析:该新闻主要讲的内容是住房租赁。结合“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等分析,标题可以为: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评价需要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主要围绕“建官方租赁平台”的好处评价。
答案:标题:十余城将建官方租赁平台
评论:政府主导建设租赁平台,助推楼市新生态,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切切实实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决心。
二、阅读训练
(2018·江西南昌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秘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链接:“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8.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
B.叶圣陶教孩子写文章时所提的问题说明对学生作文要注重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探讨作文的思想内容,善于启发,重视评议。
C.正是因为“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叶圣陶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而是顾问;热忱的事业家,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要脚踏实地、以身作则。
解析:B 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并不是“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C项,错在强加因果。阅读原文可知,“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和“叶圣陶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并没有因果联系。D项,曲解文意。错在“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比对文章最后一节引用《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的话:“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者是老师,而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
9.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解析:DE 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B项,错在“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文章第四节是说他们“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
10.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简要论述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
?
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孺子牛”的意思和用法,参照文后链接即可;然后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一品性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如第一段,对子女的指导写作;第四段中,“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作答时,可以从对子女,对作者、读者,对年轻编辑的不同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概括。
答案: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 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人格的魅力(节选)
岳飞的《满江红》以其豪迈、壮志凌云流传千古,因为它不仅是岳飞的名作,更是岳飞人格精神的写照、人格的折射和升华;人正是因人格的魅力而变得伟大。历览古今中外的伟人,无不显示出高贵的人格。而人格也正是人们一直研究并希望世人一直保存的隐含在人生里的东西。
人格是什么?怎样是人格的体现?
人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人格来自何处?
究竟什么样的人格是高贵的、具有魅力的?
很多人莫名。很多人无奈。人格是一种精神,哲学家说;人格魅力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文学家说;人格是一个完美的方程式,透视着人的内涵,数学家说;也许人格是没有固定的诠释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格是高贵的,是用精神誊写的。正如英国的史密斯说的:“人格不是凭空想便能形成的。必须好好地拿着铁锤,用铸模把它铸出来。”
陶渊明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他的人格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出淤泥而不染”印刻在世人心间,不是一时,而是永恒。如果陶渊明没有高贵的精神、闪光的人格,也和一般的文人一样写些辞藻华丽的骈文,做个目无百姓的官员,何来今日之成就?何来“晋无文章,《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的评价?何来千古怀念?可见人格是人一生理念的东西,并下意识支配人的思考,只有在高贵人格的支配下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体现精神的英雄或历史人物。其实,陶渊明的人格闪光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水分子,诸如此类的人物举不胜举,忠心耿耿的屈原、刚正无私的包拯、清正廉洁的海瑞、浩然正气的文天祥等无不显示出独特的但又是共同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
……
实践家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是理想化的,真实的世界不一定能和构想的相匹配。心理学家也这样认为:在生活中,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可能因社会环境因素或自身某些错误思想的存在而走入误区,将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相分离;但是,如果能摆正自己的身份、所处的环境等各种问题,要做一个有精神的人并不是难事,同样,只要在这一精神支柱下产生的人格都是高贵的,如金子,闪着光辉。由此,我们不难懂得什么是人格,人格来自何处,怎么样的人格会如金子。英国的席勒说得好:“大地上,赤子的最高幸福是人格。”也许这是给人格最好最高的评价吧,它同时也是哲学家留给社会最好的名言警句。
人格是什么?怎样是人格的体现?
人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人格来自何处?
究竟什么样的人格是高贵的、具有魅力的?
当我再次这样思索的时候,太多的事实和太多的前人把答案放在我面前,我真正明白了“人格魅力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的真正内涵。“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这样说。“人有了人格的自尊,必不会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会提高。”希腊的苏格拉底这样说。够了,古今中外,那么多的事实和哲学家用金子的闪光告诉我们关于人格的故事,足以证明人格在人一生中所起的作用,这下意识的精神的东西具有多大的魅力。
再美丽的辞藻也抵不过切实的行动来得妥帖,“尔若爱千古,尔当今日”,若明白人格及关于人格的道理,我想一个思索着的人应该找到自己该走的路,在人格的支撑下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赏析: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优秀的人格具有极大的魅力。人格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伟大的人格并非只属于位高权重的领导者,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拥有高尚的人格,并有力地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国家的工作中心是搞经济建设。但这是否意味着人格已经无关紧要了呢?当然不是。实行市场经济并不等于我们的社会就是金钱社会,金钱并不能主宰一切。如果哪一个民族不再崇尚和奉行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就必然走向颓废和堕落。这是千古不移的历史规律。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高尚的品质、完美的人格都是不可缺少的。越是在金钱和道德容易错位的时代,固守住高尚的情操和高贵的人格越显得十分可贵。
【内容素材】
乔治·华盛顿173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是一位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子,20岁时继承了一笔可观的财产。1753年到1758年期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积极参加了法国人同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从而获得了军事经验和威望。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华盛顿在随后的15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华盛顿被选为弗吉尼亚的一位代表去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华盛顿不是一位主张独立的先驱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却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他军事经验丰富,家财万贯,闻名遐迩;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指挥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成为统帅的理所当然的人选。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堪称楷模。
【适用话题】
“选择”“人格魅力”“奉献”“权力与隐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