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达标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达标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9 23:1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达标训练1

1.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是( D )
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这里发生了 ( D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
3.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 D )
A.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B.1927年北伐的胜利进军
C.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C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和蒋介石发表谈话
D.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5.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发表该宣言旨在( C )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败八国联军
C.消灭北洋军阀 D.赶走侵华日军
6.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然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D )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7.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会战是( A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枣宜会战 D.徐州会战
8.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卢沟桥事变 ②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③淞沪会战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9.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A )

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10.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的语句。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 C )
A.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星光点点。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1)“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日本民族一贯手法。回顾80多年前,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的借口是寻找失踪士兵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这是偶发事件吗?日军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说起“卢沟桥”,老人浑浊的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2)材料二是《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中的文字,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3)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材料四 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所谓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田中军吉以其“助广军刀”屠杀300多人,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杀人也超过300人,战后三名“百人斩”战犯受到正义的审判,在南京被执行枪决!
(4)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间悲剧,对此你如何认识?
(1)不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寻找失踪士兵不过是借口。日军的目的是借此挑起战争,扩大侵华利益。(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促使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4)①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使我们更加痛恨日本法西斯。②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还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三、探究题
12.【材料链接】


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
【问题探究】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2)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3)卢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
【问题探究】材料一表明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提示:变化: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令不抵抗。(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企图灭亡整个中国,蒋介石集团自身利益受到威胁。
材料二 二十九军守卫卢沟桥和反击日军

  【问题探究】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爱国将士作出怎样的回答?
答案提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材料三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对在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士兵的英勇行为,你有何感想?
答案提示:在国家危难时刻,英雄们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13.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材料链接】
材料一 由中日两国学者组成的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对战争发表看法。最受关注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罹难人数,双方说法相差甚远,凸显双方对近代史认知的隔阂很大。有关1931年至1945年“中日战争”(中国对日抗战)的论述,双方都同意是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过,在最受关注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罹难人数方面,中方言及是“30万人以上”,日方的见解是“有各种不同的估计”,如“2万到4万人”,“最多是20万人”。
材料二 日本政府每4年审定一次由民间各出版社分别编写的历史教科书。1982年第一次审定“侵略华北”成了“进出华北”。1986年第二次审定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过别的国家。2001年第三次审定将太平洋战争标榜为“正义”。2005年第四次审定篡改历史的错误仍比比皆是。
  

材料三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方面如是说:
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使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后在东京审判中介绍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中日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许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问题探究】有人说:“日本侵华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做人要向前看。”对此,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答案提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问题探究】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提示:(1)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的侵略行径。日本右翼势力掩盖其野蛮侵略的历史是不能得逞的。
(2)我们当代中学生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我们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复活,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