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暑假专题复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化学暑假专题复习[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7-14 22:33:00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试卷
【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Cl 35.5 Ca 40 Cu 64 Ba 137
一. 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标号填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D. O3使某些染料褪色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水和重水(D2O) B. O2和O3 C. 氘和氚 D. 石英和水晶
3. 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 77 B. 114 C. 191 D. 268
4. 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一氧化碳、各一种气体。关于这两个容器中的气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含质子总数、中子总数都相等 B. 气体的质量相等
C. 所含原子总数、质子总数都相等 D. 所含分子总数不相等
5. 等量的Na分别跟过量的重水与过量的纯水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等
B. 反应后放出的气体的体积相等(相同状况)
C. 反应所消耗的重水与纯水的质量相等
D. 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6.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且原子半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 B.
C. D.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HI和NaI中,化学键的类型不同
B. H2O中含有极性共价键,而F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8.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 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9. 不能用来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是
A. 硫化氢可燃;氯化氢不可燃
B. 溶于NaOH溶液,又溶于盐酸;溶于NaOH溶液,但不溶于盐酸
C. 氯气与氢气很容易反应生成氯化氢,且氯化氢十分稳定;硫在加热时才能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且硫化氢不很稳定
D. 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反应缓慢
10. 下列事实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的金属性强的是
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常温时,A的单质能跟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D. 1molA与足量盐酸反应置换出的氢气比1molB与足量盐酸反应置换出的氢气多
11. 若元素A的非金属性比B的非金属性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的原子序数一定大于B
B. A的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比B容易
C. A的气态氢化物比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的强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B.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13. 下列关于硫和氯两种元素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硫的原子半径比氯的小 B. 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的强
C. 与H2化合时,S不如Cl2容易 D. H2S比HCl易分解
14. 下列关于Cl2和SO2两种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O2和Cl2溶于水后都形成稳定的酸
B. SO2和Cl2都是强氧化剂
C. 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相同
D. 在通常状况下,SO2比Cl2易溶于水
15. 下列关于硫、二氧化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因为硫、氧二元素属于同主族元素,所以硫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相同
B. 硫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
C. 二氧化硫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D. 二氧化硫能够杀灭霉菌和细菌,可以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16. 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
B. 浓硫酸和稀硫酸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C.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相应的反应中都可表现出氧化性
D. 浓硫酸在干燥CO2、N2或SO2等气体时表现出它的吸水性
17. 在一定体积的18mol/L(相当于98%)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为
A. 等于50mol B. 大于50mol C. 等于100mL D. 大于100mL
18.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
B. 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C.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碱发生化学反应
D. 黏土的主要成分是铝硅酸盐,高岭土是黏土的一种
19. 下列物质中,能直接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A. 铅 B. 硅 C. 金刚石 D. 石墨
2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普通玻璃呈浅绿色是因为制造玻璃的原料中混有二价铁的缘故
B. 制作高性能通信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
C. 闻名于世的“唐三彩”属于玻璃制品
D. 反应说明高温下比稳定
二.(本题共2题,共16分)
21.(15分)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用过量的烧碱溶液分别吸收大气的污染物——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
② 制造普通玻璃时,纯碱与石英在高温下的反应
③ 玻璃中含有的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的作用
④ 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粗硅
⑤ 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的作用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氧化铝分别溶于烧碱溶液和稀硫酸中
② 氢氧化铝分别溶于烧碱溶液和稀硫酸中
(3)用电子式分别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① H2S
② MgBr2
22.(1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过湿的有色布条时,发现已失去漂白作用而无漂白性,原因是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与水共同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l2是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物是没有漂白性的。
三.(本题共2题,共15分)
23.(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填空回答有关的问题。
族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O
1
2
3
(1)请将表中所含全部元素的元素符号填入相应格中。
(2)除稀有气体元素外,表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其名称为 ;
(3)表中元素形成的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
(4)表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 ;
(5)表中元素形成的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6)表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元素(原子序数较大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7)某元素A,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A2O5,气态氢化物里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
24.(7分)有X、Y、Z三种元素。已知5.75gX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8L和0.25mol X Cln;Y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Y,其相对分子质量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Y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Z和Y的原子能以共价键结合成ZY2分子,一个ZY2分子中共含38个电子。
(1)通过计算,推断X、Y、Z各是什么元素?
(2)X、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 。
(3)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族。
(4)ZY2的电子式为 。
四.(本题共6题,共15分)
25.(2分)X和Y均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X原子比Y原子多1个电子层;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只有1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有7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该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是 。
26.(3分)X、Y是短周期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X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学式是 ,1mol Y跟足量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1L mol/ L NaOH溶液才能完全中和。
27.(4分)
(1)正常雨水中因溶解有 而呈酸性。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小于 。
(2)SO2在一定条件下经反应而被消除。如果该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为97.0%,当消除6.60g SO2时,生成CaSO4的质量为 g。
(3)二氧化硫与臭氧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这是除去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2分)在标准状况下,500mL含O3的氧气,如果其中的O3完全分解,体积变为520mL,则原混合气体中O3的体积分数为 。
29.(2分)在标准状况下,SO2和O2的混合气体500mL通过催化剂V2O5层,加热使反应进行后,恢复到标准状况时,体积变为449.6mL,则反应中已有 mol SO2被消耗。(标准状况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30.(2分)用0.1mol /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的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反应中共有 mol转移。
五.(本题共3题,共14分)
31.(8分)下图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1)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当试管b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产生的气体进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b中时,石蕊试液将呈 色,原因是 。为用实验证明产生的气体并不具有酸性,只要向洁净的干燥的试管中放入 即可,这时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中,当试管b中盛有品红溶液,产生的气体进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b中时,品红溶液将 ,原因是 。
(4)反应后,将试管a中的液体冷却,将其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发现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呈蓝色,说明 。
32.(3分)在实验室里,当向一种未知试液里加入足量 ,此时无沉淀出现,再加入 ,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可以确证原试液中有存在。该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3.(3分)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请填空回答其中的问题:
(1)将此固体充分溶解于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未见沉淀溶解。由此可知,原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为确定原固体物质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现取3.5g原固体,充分溶于水中,将得到的白色沉淀洗涤、烘干后称量,质量为2.33g。通过计算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 (选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仍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试题答案】
一.(40分)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C B D C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A D A B D C B C
二.(16分)
21.(15分)
(1)(每个化学方程式1分,共7分)





(2)(共6分)
① (2分) (1分)
② (2分)(1分)
(3)(每个形成过程1分,共2分)
① H

22.(1分)
三.(共8分)
23.(共8分)
(1)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全部填对,给2分)
(2)钠(1分)
(3)(1分)
(4)11(1分)
(5)(1分)
(6) (1分)
(7)3 VA(1分)
24.(7分)
(1)由,X的摩尔质量为,则X为钠元素。(1分)
据Y的气态氢化物为H2Y,设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由,,,∵ ∴ ,则Y为硫元素。(1分)
设Z的原子序数为z,由,,则Z为碳元素。(1分)
(2) (1分) (1分)
(3)3 VI A(1分)
(4)(1分)
四.(15分)
25.(2分)(每空1分,共2分)NaF 离子键
26.(3分)(每空1分,共3分) 2
27.(4分)(每空1分,共4分)
(1)CO2 5.6
(2)13.6
(3)
28.(2分)8%
29.(2分)0.0015
30.(2分)(每空1分,共2分)+4
五.(14分)
31.(8分)(每空1分,共8分)
(1)
(2)红 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一条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3)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4)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成了
32.(3分)(每空1分,共3分)稀盐酸 溶液
33.(3分)(每空1分,共3分)
(1)和
(2)一定不存在
PAGE
4十字交叉法(下)
【典型例题】
一. 在同位素计算方面的应用:
[例1] 铜有二种天然同位素和,铜元素的原子量是63.5,计算的摩尔百分含量约是
A. 20% B. 25% C. 50% D. 75%
解析:
63 1.5

二. 在反应热方面的应用:
[例1]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完全燃烧放热,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
A. 1:1 B. 3:1 C. 1:3 D. 1:4
解析:
解法一:氢气放热是,丙烷放热,混合气体放热
,则有:
285.8 1450.6

解法二:估算法:据放热数据推知丙烷含量应小于,因丙烷放热,丙烷放热等于,所以氢气的量大于,选B。
三. 在百分比浓度方面的应用:
[例1] 将50%的盐酸溶液与10%盐酸溶液混合成40%的盐酸溶液,求所取两种溶液的质量比。
解析:
50%盐酸 50 30
40
10%盐酸 10 10


[例2] 有浓度为15%的硝酸钠溶液,若将其浓度变为3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 蒸发掉溶液的 B. 蒸发掉溶剂
C. 加入硝酸钠 D. 加入硝酸钠
解析:
(1)设增加溶质,其浓度视为100%
15% 70%
30%
100% 15%

则有:
(2)设蒸发掉的水,水的浓度视为0
水 0 15 水的质量分数
30
15%硝酸钠溶液 15 30 15%硝酸钠溶液质量分数

则有:
四. 在摩尔浓度方面的应用:
[例1] 现有浓度为的两种硫酸溶液,欲配制5 mol/L的硫酸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取两种硫酸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析:
解:4 mol/L硫酸 4 1
5
6 mol/L硫酸 6 1

则二种硫酸溶液所取体积比为1:1。
五. 在混合气体求算方面的应用:
[例1] 甲烷与丙烷的混合气体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等,混合气体中甲烷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A. 2:1 B. 3:1 C. 1:3 D. 1:1
解析:
解法一:平均摩尔质量为
× é 16 14

解法二:推理法:由于甲烷、乙烷、丙烷为同系物,依次增加一个—,即甲烷比乙烷少一个-,丙烷比乙烷多一个—,所以甲烷与丙烷体积比为1:1。
六. 在固体混合物求算方面的应用:
[例1]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以何种质量比混合后,所得混合物与等质量的氢氧化镁溶于等量的盐酸?
解析:
中和氢离子需氢氧化铝的质量为26g,中和氢离子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中和氢离子需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9g,则有:
11:3为在
所以
则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例2] 把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同足量盐酸作用放出22.4L(标准状况)的二氧化碳,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解:因为:所以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即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所以混合物平均分子量为则有:
106 16
100
84 6

所以
[例3] 将铜和硝酸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称得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硝酸铜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解法一:设取混合物,由反应:
可知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可得氧化铜,其质量为80g,因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则混合物其质量也为80g,即混合物平均分子量为80。
188 16

解法二:元素质量守恒法:设铜的质量为,硝酸铜质量为,则生成的氧化铜为100g,根据反应前后铜元素物质的量守恒有:
所以
七. 十字交叉法用于成盐问题:
[例1] 用2 mol/L磷酸溶液吸收11.2L(标准状况)的氨气,完全作用后产物是什么?其物质的量的比是多少?
解析:
解:
组成,基准物质为,根据十字交叉法有:
1 0.75
2 0.25

【模拟试题】
1. 乙烯和某气态烃的混和气体,完全燃烧时,耗去氧气的体积是该混和气体的4.5倍(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原来与乙烯混和的气态烃可能是( )
A. B. C. D.
2.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A的密度为1.25 g/L,气体B的密度为1.875 g/L,A和B的混和气体在相同状况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6.8,则混和气体中A和B的体积比为( )
A. 1:2 B. 2:1 C. 2:3 D. 3:2
3. 与的混和物同与之等质量的分别与酸完全反应时所消耗酸量相等。则和的质量比为( )
A. 17:4 B. 17:8 C. 1:1 D. 任意比
4. 把含的溶液与含的石灰水混和,充分反应后,蒸干水分得一固体,其组成为__________(写成分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
5. 的溶液配成10%的溶液,需12.5%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克?
6. 部分氧化成后,S元素占混和物25%,求和的物质的量之比。
7. 向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里盛入氯化氢气体。测出容器里的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若用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实验停止后,吸进容器里的液体的体积是多少?
【试题答案】
1. A 2. D 3. B
4. ;
5.(100g) 6.() 7.
PAGE
5关系式法
关系式就是用来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的式子,找出有关物质量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式,迅速求解的方法,即关系式法。
【典型例题】
(一)对于涉及多步反应的习题可根据各方程式中反应物、产物的联系推出关系式
[例1] 工业上常用漂白粉跟酸反应放出的氯气质量对漂白粉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漂白粉的优劣。漂白粉与酸的反应式为:
+,现为了测定一瓶漂白粉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样品,加水研磨后转入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取出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和过量的稀硫酸静置,待漂白粉放出的氯气与碘化钾完全反应后,用0.1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生成的碘,反应如下:滴定时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漂白粉的。
解析:
设漂白粉样品生成氯气,由反应和
可得关系式:,则有,得,故
[例2] 金属锡的纯度可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再加入过量三氯化铁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最后用已知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定生成的亚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现有金属试样,经过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
,求试样中锡的质量分数(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解析:
关系式:~~~
的质量分数:
[例3] 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液解氧的方法是( )
① 取水加入固定剂溶液和碱性溶液(含氢氧化钾)中,立即塞好塞子并振荡摇匀,使之充分反应。
② 测定:开塞后迅速加入硫酸使之生成碘,再用b 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消耗,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求水中溶解氧的量(以g/L为单位)
解析:
设水中溶解氧气,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得出关系式



得,1L水中溶解氧气的量为:
,质量=。
(二)从主要元素的原子守恒推关系式
[例1] 在氧气燃烧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成三氧化硫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用10mL,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 )
A. B. C. D.
解析:
通过各步反应方程式可得出:
设化合物中硫的质量为




得,所以原化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
所以选C。
[例2] 某硫铁矿厂每天用含二硫化亚铁的硫铁矿生产硫酸,如果在沸腾炉内损失的硫,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问每天能生产的硫酸多少吨?
解析:
解:设生产硫酸,根据各步反应方程式,且硫守恒得关系式:
120 :

则有:解得:

(三)并列反应等系数关系式法
并列化学反应某两种物质系数比相同或某些量值相同,利用这些系数或量值可解有关混合物的计算。此法巧妙、简便。
[例1] 将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 B. C. D.
解析:
解:由压强增大倍知该值落在压强不变与压强增大1倍之间,发生下列并列反应:
因碳与二氧化碳,碳与一氧化碳系数比均为,所以(混合气),所以,选B。
[例2] 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迅速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气体(标准状况),试分析所得气体的成分和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解:所得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
(1)若S粉过量,气体全部为占
(2)若粉过量:则
[例3] 今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体积为( )
A. B. C. D.
解析:
解:由反应方程式:知氢气、一氧化碳气体需氧气的体积均为自身体积的二分之一,与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体积比无关,因混合气为,耗氧则为L,选D。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将和的混和物,用足量稀溶解后可得硫,原混和物中质量可能是( )
A. B. C. D.
2. 分析磁铁矿时,将铁沉淀为,再灼烧至,若灼烧后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试样中的百分含量,则需取试样为( )
A. B. C. D. 3.4g
3. 工业上以焦炭、水、空气为原料制时,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理论上碳与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B. C. D.
4. 超氧化钾()常用于急救器中,它能吸收生成碳酸盐和氧气。现用金属钾在一定条件下与充分反应生成,若此超氧化钾完全吸收,则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B. C. D.
二. 填空题:
5. 向混有的铁屑中加入足量的稀,直到固体完全溶解,若得到的溶液中不含,产生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则原混和物中与的质量比是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6. 某化肥厂用制备,已知:由制的产率是,制
的产率是,跟反应生成,则制所用去的的质量占总耗质量(不考虑生产的其它损耗)的________%。
三. 计算:
7. 工业上将氨全部转化变成硝酸。已知用去空气中的氧气,需氨气多少?若硝酸的产率,生成多少浓度为的硝酸?
8. 某试剂厂生产的化学试剂,国家规定其二级品含量不低于,三级品不低于。现称取样品将其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使之酸化,并加入适量溶液充分反应,最后用0.100 mol/L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如下:
,滴定达终点时用去,试通过计算说明此样品属于哪一级产品?
【试题答案】
一. 1. AB 2. B 3. B 4. D
二. 5.
(1)
(2)
(3)
6. 52.5
三. 7. , 8. 为三级产品
PAGE
4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二:十字交叉法(上)
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具有实用性强、能迅速求解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代设未知数列方程的传统方法,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适用范围
十字交叉法立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并把该过程抽象为十字交叉的形式,所以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此法。
表达式的推导
如果用表示十字交叉的二个分量,用表示二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用,则有:
若把放在十字交叉的中心,用与其交叉相减,用二者差的绝对值相比即可得到上式。
. 二个分量的确定和平均量的确定
以基准物质一定量为依据(通常以、一定质量为依据)进行分量和平均量的确定。基准物质是指在分量和平均量确定时提供一定量做为依据的物质。在确定这些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统一的基准。
. 比的问题
1. 谁与谁的比
二元混合物产生的二个分量与相应平均量的十字交叉所得比值,是基准物质在二种物质中或二个反应中的配比。
2. 什么比
基准物质以什么物理量为前提进行分量和平均量的确定得出的即是什么比,以物质的量为前提得出的是基准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以一定质量为前提得出的是基准物质质量之比。
例:铁、锌合金8.85g溶于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制得氢气0.3g,求合金中铁、锌的质量。
解析:
,此比值不是在混合物中的质量比,而是达到题干所给数据要求,基准物质所必须遵循的在反应中产生量的配比,由于基准物质以物质的量为前提,所以此比值为物质的量之比。设
的质量为。
对于量的确定和比的问题可分为二种情况
1. 混合物中二种物质间不发生反应
基准物质 谁的比、什么比
某物质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 某物质
可燃物耗氧量 可燃混合物的耗氧量 某可燃物
可燃物放热或吸热的值 可燃混合物放热或吸热的值 某可燃物
某物质中含某一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 混合物中含某一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 某物质 二种物质物质的量之比
产生某物质所需某反应物的质量 产生某物质所需混合物的质量 某物质
某物质与其它物质反应所耗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数 混合物与其它物质反应所耗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数 某物质
某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质量 混合物中含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质量 某元素 二种化合物中所含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物质的量之比
失去电子某物质的质量 失去电子混合物的质量 电子 二种物质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之比
1L溶液中含某溶质的物质的量(即摩尔浓度) 1L混合溶液中含某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 二种溶液体积比
100g溶液中所含某溶质的质量数(即百分比浓度) 100g混合溶液中所含某溶质的质量数 溶液 二种溶液质量之比
2. 在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所涉及的反应中,以某反应物做为基准物质进行量的确定,最后得出的是某反应物在二个反应中所耗之比。
例: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此题涉及反应:
(1)若以与
(2)
系数处理问题
在求分量时,根据题给条件在原物质分子量前会产生系数,这时根据分量和平均量应用十字交叉求出的只是基准物质在产生二个分量物质中的配比,要想迅速求得混合物中二种物质的比值,需在所求得的基准物质的比值前乘以在求分量时原物质分子量前产生的系数,其实质是把基准物质之比转化为所求物质之比。
例1:由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153.5g,溶于水配成1L溶液,此溶液中,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解析:以含
例2: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硫酸反应,求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析:需
根据十字交叉原理有:
例3:将的混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中和盐酸。则原混和物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错解:
74g 2mol
37g 1mol
56g 1mol
又题中平均每摩尔盐酸能中和碱
※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是:因为46.5是每摩尔盐酸平均耗碱量,所以1:1实际上是两种碱耗用盐酸的摩尔比。
※另一种常出现的错误是找出差量后,不知其含义,为此,在应用时要对照前面的表格,理解并熟练运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十字交叉”出的比值是基准中产生分量的物质的分配比,该比值与两个分量和乘积须有物理意义。
【模拟试题】
1. 氖的天然同位素有两种,已知氖元素的原子量为20.179,则的原子数之比是( )
A. 3:1 B. 9:1 C. 10:1 D. 1:5
硅元素有三种同位素,硅近似原子量为28.1,自然界中的原子百分含量为92%,则的原子个数比为( )
A. 3:5 B. 3:1 C. 2:3 D. 3:2
2. 由组成的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是36,则此混和气体中的质量百分数是( )
A. 38.9% B. 50% C. 61.1% D. 77.8%
3. 今有混和化肥,经测定含氮40%,则混和物中和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4:3 B. 1:1 C. 3:4 D. 2:3
4.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 )
A. 1:3 B. 3:1 C. 1:4 D. 1:1
5. 在相同条件下,乙烯和乙炔的混和气体完全燃烧用去了,则该混和烃中,乙烯与乙炔的体积比为( )
A. B. C. D.
【试题答案】
1. C;C 2. B 3. A 4. B 5. A
PAGE
5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把1.12L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 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氨有2 mol被氧化,
解之:
[例2] 在500mL l 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铜析出,有y mol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解之mol,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mol/L。
[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则有:
解之
所以铁与碳酸钙质量比为:。
[例4] 把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
A. 85% B. 80% C. 72% D. 16%
解析:
解:设试样中含二硫化铁,根据反应方程式:
: 理论质量差量
: 实际质量差量
解之
此黄铁矿的纯度=选C。
[例5] 向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黄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结果所生成的溶液和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原溶液有x mol碘化钾,则加入x mol硝酸银和y mol水,因此原溶液中减少的是离子的质量,增加的是加入的离子和水的质量,减增两量相等有:,解得,所以硝酸银的百分比浓度=
[例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重质量为。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解:依据反应方程式设混合物中含有碳酸氢钠:


解之:,原混合物中含碳酸钠的质量:
碳酸钠质量百分含量=。
[例7]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共,将容器加热至经充分反应后,排除其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问容器内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各多少克?
解析:
解: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由此可知剩余固体物质可能是:
讨论拐点:
: 106

若即过量,有
质量
若:,则过量,剩余物为
——
80 : 106

质量为:。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mol某元素单质直接与反应后质量增加,这种元素是( )
A. P B. Mg C. Na D. Fe
2. 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加热烘干称量,质量为,则变质率是( )
A. B. C. D.
3. 把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大了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 B. C. D. 无法确定
4. 将氧化铜加强热,部分分解为得固体,则剩余固体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5. 加热碳酸氢铵并使产物维持气态,①若将混和气体依次通过和浓,增重,浓硫酸增重;②若将混和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则浓增重增重(每次气体完全被吸收),则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 B. 、、、
C 、、、 D. 、、、
6. 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的混和物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稀,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原混和物的组成可能是( )
A. 质量等于,铁和硫的物质的量相等
B. 质量等于,铁和硫的物质的量是铁大
C. 质量大于,铁和硫的物质的量是铁大
D. 质量小于,铁和硫的物质的量是铁大
二. 计算题:
7. 把含有脉石的黄铁矿样品在中灼热后,得到残渣,求黄铁矿的纯度。
8. 把氯气通入含的溶液中,反应后加热蒸干混和物,得固体,问反应后生成食盐多少?
9. 将和的混和物在空气中灼烧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其质量与原混和物质量相等。求原混和物中单质的质量百分含量。
10. 有块重的极薄的铁片,浸入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铁片,洗净,称重,铁片及其表面的铜共重,求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11. 把锌放入未知浓度的稀中,反应停止后,锌有剩余,取出锌,称量溶液质量为,求反应前稀的质量分数。
【试题答案】
一. 1. B 2. B 3. B 4. B 5. C 6. A、D
二. 7. 8. 9. 10. 11.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