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20 13:42:48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2、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
二、【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74-77,用笔划出关键词 )
1、请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请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失败的原因?
3、找出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建国者、都城,巩固措施?
四、【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五、【当堂训练】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官渡之战 ②卫温到达夷洲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称王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 )
A.据有关中 B.废除苛法 C.重视人才 D.释放奴婢
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 )
A.远道而来 B.战争的非正义性 C.指挥不当 D.不习水性
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三个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所以,比东汉末年阀混战来讲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代表了统一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当堂训练】
1.A 2.C 3.D 4.C 5.D 6.D 7.C 8.D 9.D 10.A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课题
第16课 三国鼎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2、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赤壁》短片
2、师:电影《赤壁》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为一方,争夺天下的故事。影视作品讲述的故事与历史事实是不是一样的?真正的三国历史又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斗智斗勇、英雄辈出的时代。学习新课第16课——三国鼎立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师:(展示曹操和袁绍的图像)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而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两方都想吞并对方统一北方。所以战争就无法避免的了,请同学来说说他们之间的战争叫做?
2、过程(展示战争形势图,并结合动态路径,增加趣味性)
师: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师:当时袁绍的力量大于曹操,为什么曹操得以统一北方?(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师:总结归纳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各种人才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③、军事上,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军事的力量
3、知识拓展——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师: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教师强调:曹操想乘胜统一全国,这就是他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
师: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
(展示孙权和刘备的相关介绍)
2、过程(展示战争形势图)
208年,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在诸葛亮的促成下,联合抗击曹操,以少胜多,迫使曹操狼狈退回北方,从此不敢轻易南下。赤壁之战是三国两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师:当时曹操力量大大超过孙刘联军,为什么会被孙刘联军打败?
师:(总结)孙刘联军: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 条件
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三.三国鼎立
1、师:经过赤壁之战后,三国就逐渐形成,那么,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军事上,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政治上,曹操占有北方:孙权占有长江中下游;刘备占有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
2、经济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②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③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四、合作探究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五、课外延伸(三国知识)
1、歇后语
2、趣味竞赛
学生阅读课本:官渡之战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生:统一全国。
学生:孙权和刘备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官渡,最后以曹操胜利结束,统一北方;南方以曹操和孙刘联军对峙赤壁,最后三国鼎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2、过程:200,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胜利
3、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过程:208,曹操和孙权、刘备,结果孙刘联军胜利
3、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三国鼎立
1、形成
2、三国经济发展
课件27张PPT。三国鼎立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上视频导入:赤壁第16课
三国鼎立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重点)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难点)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学习目标请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01请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失败的原因?02找出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建国者、都城,巩固措施?03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74-77,用笔划出关键词背景交战双方时间 三国鼎立结果影响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经济发展:背景交战双方时间 结果影响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200年曹操、袁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曹操袁绍官渡之战袁绍——约110000人曹操——20000人参战方兵力伤亡情况袁绍——约100000人曹操——约8000人曹操赤脚迎许攸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乌巢官渡
之战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官渡之战曹操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统一北方,您能分析一下胜利的原因吗?(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各种人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军事的力量官渡之战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人物简介: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知识拓展曹操《龟虽寿》《龟虽寿》提到“…志在千里,…壮心不已”,那么统一北方后,他又有怎样的雄心壮志?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统一全国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曹操刘备孙权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赤壁之战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孙、刘联军——5万参战方兵力曹操军——20万(称80万)孙、刘联军——刘备周瑜主要指挥官曹军——曹操草船借箭主要指挥官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强而失败,你能分析原因吗?课堂思考孙、刘联军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 条件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三国鼎立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翻车魏三国鼎立措施:蜀
锦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
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
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
手段来实行统治。措施:三国鼎立吴国船只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吴国的立国方针 “务农重谷”措施:三国鼎立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孙吴立国,不闭关,不锁国,面向大海,敞开胸怀,积极开拓与南海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三国鼎立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合作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三个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所以,比东汉末年阀混战来讲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代表了统一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进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周瑜打黄盖,关公面前耍大刀 ,刘备借荆州,班门弄斧有借无还孔雀收屏——
展翅翱翔——
小人掌印——
凿壁偷光——
娃娃献计——关羽张飞孙权孔明孙策趣味竞猜:下列成语的迷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魏蜀吴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