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多媒体演示。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鼠妇若干。演示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多媒体光盘或录像带。
2.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干土,纸盒,纸板,玻璃板,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热带植物适于生长在温暖的地方;移栽到寒冷的地方后,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它们也不能存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必然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想!)下面我们就以鼠妇为例来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
[讲授新课]
一、引导分析,提出假设
引导分析:通过课外捕捉鼠妇,你观察到鼠妇有哪些行为特征?下面各组同学讨论,归纳后可推荐一位同学发言,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
学生甲:我们一掀开砖头、花盆,它们就四处逃窜,往别的缝隙里窜,好像很怕光照。
教师:这时进行鼓励性评价,肯定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怕脏、肯动手等。并且继续引导:大家在捕捉鼠妇时,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看哪个组讨论归纳整理的快,并且结果明确。
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我们是在砖头、石块、花盆下捉到鼠妇的,它生活的环境阴暗,而且潮湿,里面还有许多其他小虫子。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说明这些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
二、作出假设
学生:1.可能是光、气候、水分。
2.可能是光、温度、食物、人。
3.可能是光、水分、阴雨天,其他小生物、食物等。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见解。现在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同学们的假设。同学们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在验证时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假设光照对鼠妇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温度、湿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先验证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
三、收集资料,引导验证
学生活动: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四、师生总结,反馈提高
教师:刚才大家就光对鼠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现在请大家把结果说一下。
学生甲: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通过实验可以得出鼠妇不喜欢光照,喜欢阴暗的环境。
教师:非常好,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们是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拨: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教师点拨:如果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学生讨论并回答: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教师点拨: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大家验证了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光照,除了光以外,我们同学提出了还有温度、湿度等。下面大家参照上面实验,独立完成一个类似的探究。在制定探究计划之前,请认真想一想: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设计对照实验时,还要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吗?探究结束后,完成一个探究报告应包括探究的问题、假设、设计思路、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结果、结论。
学生活动:各小组用小纸盒在小纸盒的一边放上干土,一边放上湿土,看鼠妇往哪边跑。这些小组的观点基本上是使用干土和湿土来对照实验。除了特殊情况,这些小组的结论差不多都是跑到了湿土边。
教师:刚才大家的实验都很成功。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我们大家一起总结一下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生边总结边板书: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巩固练习]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等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中的互助与斗争,种间关系中的捕食、竞争等
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恒量有______和___________等。
答案:光照强度 温度 湿度
3.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答案:C
4.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_____开始的。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做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现或提出问题 知识 生活经验 假设
5.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底层,分析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盐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答案:C
?
●活动与探究
材料:现有2条鲫鱼,用以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请你帮助完成相关的内容。(单独或小组合作均可以)探究报告一周后交给教师。
(1)观察并提出问题:鱼鳍对鱼的游泳有影响吗?
(2)假设:
(3)实验:
(4)结果: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版本
人教实验
期数
内容标题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类索引号
G.623.2
分类索引描述
教学法
主题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栏目名称
教案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录入
一校
二校
审核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 ①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②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 ③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 ④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 ⑤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 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 ⑦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和重点
??? 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 ③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
??? ①教师准备一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影像资料。
??? ②布置“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要求填好测定数据。
?????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实例描述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
②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新课引言
让学生谈出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即生物也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教师启发: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内容——适应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注意纠正补充。
③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②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普遍的。
③教师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学习了“适应的四个典型实例”和“适应的普遍性”后,在解释时要注意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
探究结果交流
学生拿出课下测量、处理的数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对探究报告给予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学生展开讨论:
a.蚯蚓的益处?
b.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调要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谈谈这样做的道理。
②学生举例。
③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图片。
②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更多例子。抓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③教师出示影像资料——屎克螂滚粪球。
技能训练
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大家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
教师出示猫、兔的双眼位置
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从中
发现问题。在完成技能训练
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多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结本节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提炼本节生物学观点,指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
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
教师给予引导、帮助、纠正、鼓励。
教学反馈
学生问题
教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