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学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概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功能
1.展示草原美丽景色图片,播放《天堂》歌曲
询问: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2.自古以来美丽的草原就是诗人歌颂的对象,你知道那些诗吗?
3.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
展示本节课题
1.询问:美丽的草原上有我们很熟悉的牛羊,还有什么生物是你熟悉的?
展示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
2.询问:这些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你知道吗?
欣赏歌曲放松心情,脑海中展现美丽的各式草原美景。
学生思考,朗诵某首诗。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思考、情绪调动
回答:鼠、兔、鹰、草……
思考回答:食物链
待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书写草原上食物链。
3.用食物链草→鼠→鹰引导学生明白鼠数量变化造成草原的不稳定,是草原生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提问: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变化会不会引起生态系统严重不稳定以至崩溃呢?
待学生回答后紧接问
1.某草原上今年鼠害严重试分析草、鹰数量 变化?
2.若草的数量变化如图,你能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与鼠、鹰间关系吗?
教师做好辅助工作,在学生讨论前以食物链草→鼠→鹰引导学生认识草、鼠、鹰间的数量关系即草数量远大于鼠、鼠数量远大于鹰。
教师要求学生上台展示绘制的曲线图,并给予解释,教师最终给予裁判,即如下曲线为合理曲线
多写一些食物链。一个学生上黑板将草原上几种生物间食物关系连成食物网
认识鼠是草原生态不稳定因素之一,据此理解兔、鹰、牛马等都是不稳定因素之一。
根据生态系统可以存在很多年判断:不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绘制曲线图。
绘图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在老师引导下思考并绘制出草鼠、鹰随时间而产生的数量变化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提问:老鼠的数量增加造成了草原生态的毁灭吗?为什么?
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草原生态系统面对一些不稳定因素引起的不稳定如鼠的数量引起的系统变化,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其它生态系统也如此
提问:如何评价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小呢?
引导:假设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草→鼠、鹰,对比我们前面分析的有复杂众多食物链形成食物网的草原,哪一个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过渡: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是否就说明没有破坏力量能摧毁它呢?
展示厄尔尼诺引起的“干旱的非洲图片”,雷电引起的森林大火图片,飓风引起的美国水灾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引起生态灾难的因素
待学生分析出巨大自然力量可以使生态系统丧失调节能力后,进一步展示人类对生态破坏图片。
上黑板画出曲线图。
能够在老师引导下明白曲线含义,草、鼠、鹰间的数量变化关系
思考、回答
理解草原生态系统具调节能力
分析老师引导明白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越多,调节能力就越强。
思考
根据图片,老师引导,认识到生态系统面对一些强大的自然灾害丧失了调节能力
学生观看受污染的沙汪河图片,明白人类的破坏力量可能会超越自然灾害。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引导小结: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和人类的破坏往往丧失调节能力。
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列举所了解的人类对生态破坏的实例,随之展示沙尘暴,蓝藻暴发图片,进一步让学生从深处认识到人类该反醒了。
教师: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 ,但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人类就没办法保护生态系统、保护自己吗?面对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又该如何?
教师:在爱护环境方面,我们还做不了大事,但可以从小事做起。
展示思考题:生活中我们该怎么保护生态?
学生小结
面对众多的生态破坏实例从内心呐喊:人们啊!醒醒啊!自然急需保护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防止人类自身对环境破坏树立环保意识。
积极发言,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