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2植物的生长发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9.2植物的生长发育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20 19: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描述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叙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过程。掌握叶芽的结构。
(二)过程方法
学会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三)情感价值
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形成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种子的结构,尝试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观察叶芽的结构。
难点:尝试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
(二)学习新课
一、种子的结构
1.出示蚕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种子结构的异同
指导学生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让学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观察,解剖认识菜豆种子(或其他双子叶种子)的结构。可对照课本图19-4然后板书归纳:
归纳:蚕豆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2.出示挂图或使用模型来简述单子叶种子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剥开玉米种子的种皮,用针将中央白色的胚剥离,用放大镜观察其形态,再取一粒玉米种子让学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将种子切开,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
指导学生先了解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说明: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对照教材图19-5所示的结构认真弄清胚的结构,最后板书归纳玉米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胚乳。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3.将两类种子进行比较,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列表总结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比较: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两片子叶
无胚乳
一片子叶
有胚乳
指出胚是种子结构中的最重要部分,它是将来植物体的雏形,一旦胚受到损伤,这粒种子就不能萌发了,例如将大米或豆瓣种下去却不能长出幼苗,因为水稻种子在碾成大米的过程中已经去掉了种皮和胚,而豆瓣是子叶,不是一个完整的胚,所以,胚的完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内因。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乳已被子叶吸收)和种皮只不过是在胚长成幼苗过程中提供营养和起保护的作用。
二、种子的萌发条件
设问:科学探究的过程由哪几个步骤组成?
由班级有播种体验的学生或教师介绍农民播种时的一些做法,帮大家建立一些感性认识。
小组讨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可能有哪些?
(学生先列举出:水、温度、空气、阳光、土囊、无机盐。然后一 一分析哪些条件不是种子萌发必须要的,与学生一起排除了阳光、土囊、无机盐这几个条件,得出影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水、温度、空气。)
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阳光等)
引导学生分析变量,设计方案。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
出示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只有一粒种子可以萌发?而其它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得出结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 气。
归纳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因,即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在此要讲明为什么,如低温使种子内的物质转化处于停顿状态;缺水则使种子内的营养无法被胚所利用;空气太少影响了种子的呼吸,从而不能提供给种子足够的能量等等。让学生不但了解了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而且还了解了这些条件怎样影响了种子的萌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图19—7.讨论交流问题:
①为什么必须要有完整活的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②种子萌发最先长出幼苗的哪一部分器官?③播种的时候为什么有 的种子要浅些,有的要深些?
四、芽的发育
观察叶芽的结构
提问:植物体的根和叶各有什么功能。由此引出,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启发学生得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小结:它们都是由芽发育来的。
叶芽→ 茎 叶
花芽→ 花
混合芽→ 花 、枝叶
(三)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
二、种子萌发: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
三、芽的发育
叶芽:茎 叶
花芽:花
混合芽:花 、枝叶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同步练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提早布置实验,保证了学生实验时间,使学生能很好互动。学生动手做实验兴趣很高,边做实验边学习种子的结构,效果很好。通过对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芽的发育通过课件能很好的演绎,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思考讨论时间。课前准备一些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实物,课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