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达标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达标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20 11: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达标训练1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次大捷是( D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抗战开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 C )
A.豫皖苏边区 B.晋察冀边区 C.陕甘宁边区 D.冀鲁豫边区

3. 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C )
A. 红军长征胜利
B. 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 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 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D )
A.消耗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游击战
5.八路军开辟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C.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D.陕甘宁边区
6.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 C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7.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C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C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对支持正面战场起了积极作用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9.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政治措施是( A )
A.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开展大生产运动
D. 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10.“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C )
A.从属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B.是正面战场的重要力量
C.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D.是抗战取胜的唯一因素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为实现材料一中“保卫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哪些战役?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
(2)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践上述抗战路线的?
(3)在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指导下,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主动打击日军的战役,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当时的抗日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1)战役:太原会战、淞沪会战。评价: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没有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践: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影响: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38年底,八路军、新四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 600余次,歼灭日伪军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共建立十几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总人口达5 000万以上,形成了辽阔的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使之不能用于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从而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
材料二 政策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承认不反对抗日的地主、富农等是抗日与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保有一定的地位和利益,这样就有利于从经济上团结各抗日阶层。
——材料一、二均摘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战的作用。
(2)材料二中“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据材料,分析该政策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
(2)减租减息政策。激发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团结了地主与富农联合抗战。
12.(核心素养题)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各阶层民众奋起抵抗,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军队血战篇】
材料一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 800余次 2.5万多人 2 000多千米 近3 000个

(1)台儿庄战役战果如何?结合材料一说出这一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哪一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战法创新篇】
材料三

(3)请说出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的战法。请详细介绍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
(4)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历史启示篇】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想?对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又有何启示?
答案:(1)大败日军,歼敌1万余人。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
信念。
(2)百团大战。意义: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地道战、地雷战。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4)众志成城。
(5)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精神永垂青史。(合理即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应团结一切力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