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辛 亥 革 命评价指导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
背景、经过、影响等
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背景篇)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8、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9、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辛亥革命过程篇)惊天动地谱春秋二、过程:辛亥革命的主要大事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
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
法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第十九条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目的:内容:评价: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局限性:没有明确体现反帝要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三、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1)原因
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敢教日月换新天(辛亥革命功绩篇)各抒已见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一)历史意义——“成”用多种史观解读辛亥革命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综合归纳 评价: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一)“成”(二)“败”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学以致用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人物”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人物”“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学以致用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