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达标训练1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B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豫湘桂战役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C )
A. 杨虎城
B. 杨靖宇
C. 李宗仁
D. 彭德怀
3.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不但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抗战的热情。这次会战是( B )
A.太原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4.(2018哈师大附中调研)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B )
A.万家岭战役胜利 B.台儿庄战役胜利
C.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D.豫湘桂战役胜利
5.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 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 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 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6.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赴国难。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会战有( A )
①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武汉会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C )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徐州会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开始于( A )
A.广州、武汉失陷后 B.上海、南京失陷后
C.太原、保定失陷后 D.北平、天津失陷后
9.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C )
A. 血染卢沟桥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0.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11.《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里有句歌词:“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与歌词相关的事件是( D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二、判断题
12.判断对错:
(1)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2)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
(3)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4)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5)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仍然坚持积极抗日的政策。( )
答案:(1)√ (2)× (3)√ (4)√ (5)×
三、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年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再现了哪一战役?该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哪一会战?该会战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胜利后人们的喜悦?该战役与上述战役都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江西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4. 材料一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再加之,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遍布全境的高山、丘陵,奔流其间的泱泱大河,犹如铜墙铁壁,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
——子今、沈伟烈《国破幸有山河在》
材料二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材料三 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没有对日军采取主动的战略或战役性攻势,1942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上呈现出与日军互不相扰的休战状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中中国未能亡国的两点原因。
(2)抗战中那次会战最能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这次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3)抗战中那次会战证明“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答案:(1)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顽强抗战。(2)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彻底破灭。(3)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承担的正面战场作战,为取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
15.(核心素养题)中国正面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格“看”战役】
战役名称 参战双方 国民党军队与日军
地点 山东枣庄 台儿庄 时间 1938年
(1)表格中战役的名称是什么?该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电讯“显”战役】
寇酋松浦中将率一〇六师团全部……犯我……万家岭……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
(2)该电讯中赞扬的战役发生在哪一年?该战役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析”战役】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甚至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
相比。
(3)材料中“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战的重大意义。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5)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答案:(1)台儿庄战役。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1938年。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采取了正确战略战术)
(3)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意义:扭转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的战局,振奋了世界人民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4)不屈的抗战。(合理即可)
(5)国民党承担的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