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检测卷
填空题
1.日本改变策略: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________,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国民政府抗战:________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
3.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________;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_______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为争取________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5.1944年到1945年初,________________战场捷报频传,德国败局已定,日本陷入困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起的________,取得一系列胜利;________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________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______》声明。
6.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________回到祖国的怀抱。
7.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________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____________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8.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___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________战争的胜利、维护___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得到提高。
选择题
1.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B )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2.关于我国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A )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的积极抗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下列事实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是( B )
①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
②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④海外华侨捐款捐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4.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D)
A.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C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上述材料表明了( C )
A.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B.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7.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非法侵占和窃取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中国领土,这是不可抹杀的历史事实。近代历史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能够回归祖国是因为( A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美国支持中国抗战
C.中华民族投入抗战 D.蒋介石与美国合作
8.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还有?64%的陆军、45%的航空兵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军虽然在太平洋战场难以同美军对抗,但又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予以增援。以上材料说明(B )
A.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D.抗日战争扭转了近代反抗侵略的屡败局面
9.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D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谈话中说道:“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作战……”罗斯福的这一谈话表明( B )
A.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D.中国最终会彻底打败日本
11.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C )
A.袁世凯中华帝国 B.长春伪满洲国
C.南京汪伪政权 D.重庆国民政府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材料二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答:背景:日本侵略军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回答: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入侵华北和华东地区,日本侵略军入侵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等也可)
作用: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以下答案要点也可:奠定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坚定了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必胜信心;弘扬了中华民族渴望自由、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民族贡献。(以下答案也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作用;中国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同盟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对日本、德国法西斯的军事行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东北难民涌入关内 图二 1945年,喜笑颜开的东北人民
材料二: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材料三:我们,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定所拟订的四个条款,和其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上述四强下称为同盟国。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场面最早有可能出现在何时?图一、图二场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有哪些?请列举两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例)。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联合抗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于材料三中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你有何感想?你能说说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吗?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1)1931年。图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图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三省摆脱了日本人的统治。(2)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多行不义必自毙等(言之有理即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4)第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多次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均遭到失败;第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彻底赶走了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