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4-23 18: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学生自己实验设计、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第三周期,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难点: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准备:
1、制作好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2、准备好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所需要试剂仪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阅读探究、自主归纳、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
[引入]:同学们上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有了元素周期表,不仅可以系统地总结已有的物质知识,还可以预见未来的物质世界。早在1871门捷列夫就有过类似的预测。
[投影]《联想·质疑》学生阅读
过渡: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那么元素周期表是怎样体现元素周期律的呢?门捷列夫为什么可以准确预测镓这种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学习一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今天我们首先以第三周期为例来探究同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下面请同学们写出第三周期所有元素的元素符号,并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且交流研讨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相同和递变性?(请一位同学板演)
学生完成作业,交流研讨后回答
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
   ①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②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③原子半径依次减少
提问:为什么由钠到氯原子半径依次减少呢?
学生回答: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依次增大,对外层电子吸引力依次增强,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少。
追问:那么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如何递变呢?
学生回答: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过渡:原子得失电子的预测是否正确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否通过实验来检验我们的预测呢?下面我们分别以Na、Mg、Al原子失电子能力和Si、P、S、Cl原子得电子能力。分别探究来检验我们的预测是正确。
投影:《方法导引》间接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方法
[学生阅读]
引导:由《方法导引》我们可以通过Na、Mg、Al与水反应剧烈程序比较它们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Mg、Al与酸反应剧烈程序比较Mg、Al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还以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实验探究]Na、Mg、Al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注意事项]:1、试剂药品的用量
   2、操作正确
        3、安全问题
[实施步骤]:1、探讨实验方案
   2、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3、找几个小组汇报活动成果
[投影]实验探究的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小结:实验结论与预测一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依
     次减弱
板书:1、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Na>Mg>Al
过渡:我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证明我们对Na、Mg、Al原子失电子能力预测,那么Si、P、S、Cl原子得电子能力是否如我们预测的一样呢?
[投影]:《方法导引》
引导学生掌握:间接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方法
[阅读探究]Si、P、S、Cl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实施步骤]:1、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
     2、找几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
元素 Si P S Cl
氢化物 SiH4 PH3 H2 S HCl
与H2 反应 高温 磷蒸气 加热 点燃或光照
最高价氧化物 SiO2 P2 O5 SO3 Cl 2O7
对应水化物 H4 SiO4 H3 PO4 H 2SO4 HclO4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比硫酸酸性强
小结:阅读结论与预测一致: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板书:2、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Si<P<S<Cl
过渡:下面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做习题
[投影]巩固练习题
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点评
课堂总结一:第三周期从钠到氯由原子结构递变,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而氩是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同理,其它周期元素也有类似的结论。
布置作业:课本P26⑵、⑶
板书设计: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1、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Na>Mg>Al
2、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Si<P<S<Cl
课堂反馈练习
1、下列事实能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
A、硫酸比盐酸稳定     B、氯花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   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化物反应难易X>Y>Z
3、在第三周期中,置换氢的能力最强的元素的符号为       ,化学性质
  最稳定的元素的符号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
  的化学式是         ,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         ,显
  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该氢氧化物与盐酸、烧碱溶液
  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原子半径最大的
  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
蚌埠市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余 剑   
单  位:固镇县第二中学
授课时间:200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