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5-12-06 07:33:00

文档简介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人
江小标
学校
坑口中心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实质,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进行初步运用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观察、猜想、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法
仪器、药品
演示器材:托盘天平(砝码)、蜡烛、玻璃片、火柴等。
学生实验器材:烧杯、锥形瓶、玻璃管、托盘天平(砝码)、酒精灯白磷、CuSO4 溶液、铁钉、小气球、细沙、火柴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里也会有变化,生成红色的铜和硫酸亚铁,
这两个变化是什么变化?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既然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发生了变化,那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不会也发生变化呢?
思考回答,师—生互动,完成旧知识的复习
[猜想与假设]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大;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4)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探究兴趣。
[实验演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在天平左盘放一蜡烛,右盘放砝码使之平衡。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天平向砝码一侧倾斜。
播放录像:[铜粉加热后增重的实验]。
你看了这两个实验后有什么想法?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观看,思考
利用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铜粉加热后增重两个反差实验设置探索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探索新知识的需要的迫切愿望。
[活动探究一]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我提供给你们的实验器材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
指导学生做好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和铁钉更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
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然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可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并注意观察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讨论从现象中可能获得的结论。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
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方法设计探究。实验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参与交流,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设计,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足,启发学生提出修改建议。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各小组交流本组的实验设计思路,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注意倾听、评价他人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借鉴,
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空气中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铜粉加热后质量增加”两个反差实验进行重新分析,找出质量未守恒的原因(实验方法问题),请学生对实验方法、装置进行改进。
思考、讨论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对实验进行反思,再分析、交流如何改进实验方法(装置)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前面两个看似不守恒的实验进行重新分析,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学会正确评价实验事实。让学生改进实验方案,使学生们的思维进一步开拓,达到更高的层次。
[演示、分析]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世界,引导学生从“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课堂练习:习题2
思考回答
当堂消化所学内容
[课后思考题]
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布置作业习题1,3。预习本节第二部分化学方程式
课后思考将学生探究活动进一步延续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教学反思:
课件16张PPT。课 题 1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1、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

五氧化二磷2、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会观察铁钉表面出现红色,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变化 减少 增加活动与探究仪器:托盘天平、砝码、烧杯、
玻璃管、镊子、锥形瓶、酒精灯
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
其他:火柴、小气球如何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两个实验方案。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白磷的燃烧方案二 (2)将玻璃管加热后迅速塞紧瓶口,使玻璃管与白磷接触并引燃白磷,观察实验现象。待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塞上带有玻璃管和小气球的橡皮塞,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P O2磷+氧气点 燃五氧化二磷P2O5出现大量白烟M1M2M1=M2方案二
(1)在100mL烧杯中加入约30mL的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试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M1 M1M2M2M1=M2M1=M2铁钉表面出现红色,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小结: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蜡烛燃烧后质量为生会减少,铜粉加热后质量又为什么会增加?它们是否违背了质量守恒
定律?你知道化学反应为什么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分析与评价从微观的角度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种类变了吗?元素质量变了吗?物质的总质量呢?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呢?分子种类呢?动动脑不变改变学生讨论    对于前面探究活动一实验中,如果玻璃管上方没有系上小气球,则称量的M2会是什么样结果的??? 镁 + 氧气
点燃氧化镁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课后思考题 镁 + 氧气
点燃氧化镁
C、HO9.6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呢?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质量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你都掌握了吗?完成习题第2、3两题,
预习“二、化学方程式”部分。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