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1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空气(1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21 09: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空气(第一课时)
所属版本:人教版
适用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背景
九年级是学生们化学启蒙的阶段,对于化学的学习,学生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本单元选择学生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来研究,既能让学生们感受化学学习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能自然而然的引入带下节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能够描述实验现象,并会书写文字表达式
了解空气成分及所占比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实验观察法;交流讨论法。
实验准备
仪器:燃烧匙、集气瓶、烧杯、双孔橡皮塞、乳胶管、导管、弹簧夹、酒精灯,药匙
药品:清水,红磷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导入 提问:空气对于人 类是必不可少的物 质,但是它看不见 摸不着,请同学们 说说自己生活中哪 些时候可以感受到 空气? 学生回答 通过设问,让学生 对空气有个基本认 识,并且学会做生 活的有心人
总结学生的发言: 其实经过上一单元 的学习,我们已经 从化学的角度感知 过空气,知道空气 中是有氧气的,那 么空气中的氧气含 量如何呢? 看学案上的目标 学生通过看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新课讲授: 提问1:气体都看 不见,形状不确定 那么AB气混合后, 如何测A气体的体 积?(参考装置)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回 答时配合可视化板书展 示) 通过一个例子让同 学们认识原理,弄 清楚为什么做这个 实验
提问2:空气的成 分有多种,如何测 氧气的体积? 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出 方法:可用燃烧的方法将 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 掉,反应结束后,让水进 入密闭的反应容器,待装 置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测 量水的体积就行了(回答 时配合可视化板书展示) 由一般原理过渡到 本节课的实验,降 低难度
简单介绍与空气有 关的化学史 仔细观看拉瓦锡的鈡罩实 验 原理了解清楚后学 习前人的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2-1] 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 现象: 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 属于 变化 实验有一定的毒 性,所以教师演示, 演示过程中注意实 验细节的描述
总结实验现象并提 示描述方法 提示文字表达式的 书写方法 总结出结论并记好笔记 实验室为了观察现 象及分析得出结 论,所以讲解实验 时要注重方法的学 习,另外结合九年 级学生的实际,教 学中也要注重笔记 的记录
提出实验注意事 项,并布置学生讨 论 讨论以下注意事项:①实 验第一步要先完成的操作 是什么?如果不做,会 有什么后果? ②集气瓶底部装水的作 用? ③过量的红磷的作用? ④为什么要在点燃后迅速 塞紧塞子? ⑤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 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通过讨论几点注意 事项,达到复习实 验的同时更理清考 点
提问:瓶中剩下的 气体主要是什么气 体?你觉得它有什 么性质? 学生回答 通过本个问题,初 步认识空气中还有 别的气体,以及了 解氮气的简单性质
提问:实验做完发 现实际进入的水偏 少,有哪些可能的 原因呢? 思考:实验中A同学得到氧 气占空气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的结论,经小组讨论,同学们 觉得有以下原因,请选出你认 为合理的原因 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集气瓶底部未放水; ③燃烧后红磷有剩余; ④红磷的量不够; ⑤集气瓶未冷却就打开了止 水夹 反思实验误差,深 化对实验的认识
介绍空气的成分并 不止是拉瓦锡得出 的那种,其实还有 很多 看书本P27,找出空气的成分 并注明是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是学生需 要识记的知识点, 而且容易把体积记 成质量
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 中的氧气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 大量白雾,所以是化学变化 B实验中的红磷可以用石蜡 来代替 C该实验能说明氮气难溶于 水 D红磷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 气瓶的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 一 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 质量约占空气的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 气密性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加强练习,巩固本 节课做学,检测是 否达成教学目标
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拓展 药品除了选择磷粉,还能用石 蜡和金属镁吗? 已知: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金属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 氧化碳,氮气反应生成氧化 镁,氮化镁等。(填“能”或 “不能”下同)用石蜡,理由 是 ; 用金属镁,理由 是 。 课后拓展,加强思 维,也为后期氧气 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原理
装置
结论
空气的成分
教学反思
优点:
本节课中我通过可视化的板书,让同学们很好的理解了实验的原
理,
结合化学史让大家惊叹科学的同时也看到科学的研究并非是遥不
可及。
演示实验时有注重实验观察的方法
注重知识与考点的结合
缺点:
本节课更多体现的是对实验的重现,实验的而理解,而不是实验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