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会跳跃的小海龟
本研究在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川版教材LOGO语言的学习中进行了具体实施,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的编写意图,本册为小学高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本册主要包括LOGO语言和智能机器人教学,前半部分以LOGO语言为载体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概念、命令格式、程序(过程)的结构和设计思想。我们主要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强调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置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指导者。改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定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现代教学思想。
1.学习者分析
小学高年级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我校六年级学生刚接触Logo?程序语言,学生编程的思维较混乱,学习较被动。通过对第一课《进入奇妙的LOGO世界》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LOGO语言,认识了LGOO窗口,掌握了Logo?的向前、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回家和清屏等基本命令。
由于上期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每个小组A层次的学生已经完全会使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上期实践过程中B层次的学生在A层次学生的帮助下,基本也能绘制思维导图。C层次的学生由于进行小组协作过程中也接触到了思维导图软件,但绘制起来较吃力。
2.教学内容分析
本研究选用的教材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川版教材。根据川版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册为小学高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本册主要包括LOGO语言和智能机器人教学,前半部分主要是以LOGO语言为载体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概念、命令格式、程序(过程)的结构和设计思想。LOGO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LOGO在希腊文中有“文字”、“符号”和“思索”的意思。帕伯特发明的LOGO就是希望孩子不要机械地记忆事实,强调创造性的探索。本课《会跳跃的小海龟》为本册《LOGO语言》教学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学习什么是“命令串”,在第一课《进入奇妙的LOGO 世界》的基础上,学习抬笔(PU)和落笔(PD)命令,再通过用LOGO命令“写字”和画简单画,达到熟练掌握已学命令的目的。它是学生学习?Logo?程序语言承前启后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Logo?的向前、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回家和清屏等基本命令。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命令串的概念;掌握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命令画出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协作学习,能够根据“任务导航图”,借助思维导图,掌握利用LOGO命令画图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小组学习,发挥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智慧,逐步体验成就感,激发学习者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学生完成任务之前,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计划分配,并计算所画线条的长度,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利用已学命令自创画,体验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二维平面空间的想象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理解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作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任务计划设计,学会用?Logo?程序的基本命令来画图形。
教学难点:抬笔、落笔命令的正确使用;学生能正确分析图形,并用Logo命令画出图形。
5.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教学媒体:教材、课件、LOGO语言软件、iMindMap思维导图软件
6.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1.利用电子教室软件控制全体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在屏幕上播放小海龟盖房子的FLASH动画引入 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如何帮小海龟建设梦想家园???
3.教师引入问题:“以往我们是用鼠标在画图程序中画出来的,今天我们要用
布置任务:构建思维导图的主题中心图——分析组成房子的图形。
1.提问:房子是“梦想家园”这幅画的主体部分,我们来看看这个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2.请同学上台用图形拼出小房子。(拼出的小房子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即为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3.提出总任务:本节课请同学通过指令指挥小海龟构建房子。
板书:利用Imindmap软件板书主题中心图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规定作品形式至少包括房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他部分(房子外围的拱桥、河流或涂颜色等)可自选,在这章内容结束的时候上交作品,并承诺对作品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利用集体思维分解任务,制定分配方案。
1.教师请生以房子为中心图,通过小组合作,构建思维导图,分解任务,制定分配方案。??
2、师要求学生制定分配方案时注意规划线条长度。
3.教师巡视。
4.教师请小组上台解说本组分配方案。
5.师请生点评。
6.师小结完善。
板书:利用Imindmap软件根据学生分解的任务板书:
任务驱动一:命令小海龟绘制正方形墙壁。
1.提出任务一:教师请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指挥小海龟绘制正方形墙壁。
2.请生上台演示。
3.师小结反馈交流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
4.师提问引入:为了提高命令效率,能不能同时给小海龟下达一连串的命令呢?
任务驱动二:命令小海龟绘制长方形屋顶
1.师提出任务二:教师请生验证使用命令串的形式指挥小海龟绘制长方形屋顶。
2.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点拨:提醒同学命令和参数之间的格式,强调回车表示命令或命令串结束。
3.请小组上台演示交流。
4.请生评价
任务驱动三:指挥小海龟画“回”字形的窗。
1.师提问:现在我们要指挥小海龟绘制“回”字形的窗了,你发现它与我们前面绘制的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师请生回答。
3.师提问:小海龟遇到难题了,如何绘制不连续的画呢?师请生借助各自预习的思维导图,进行小组讨论。
4.师请生回答。
5.师点拨小结:在写这些不连续的字的时候,需要把笔尖抬起来,使笔画之间断开,这就要用到抬笔命令PU和落笔命令PD。
6.师请生小组讨论,借助思维导图设置命令,上机操作验证,如何在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帮助下,绘制“回”字形的窗?
7.教师巡视,查看小组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及时了解小组掌握情况,并作出适时点拨。
8.师请小组上台演示思维导图并操作。
9.请生评价。
任务驱动四:指挥小海龟画“同”字形的门。
1.师提出任务:现在小海龟的房子还差一个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分析,这个门是由几部分组成,该如何绘制,并操作。
2.师巡视小组思维导图绘制情况,适时指导。
3.师请生上台演示操作。
4.师请生点评。
5.师小结
拓展练习,得出评价标准,完善作品,??
1.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请生完善作品,规定作品形式至少包括房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他部分(房子外围的拱桥、河流或涂颜色等)可自选完成。
2.请小组成员上台演示操作。师强调:先根据小组思维导图计划方案讲解,再展示作品。
3.师请生点评,得出评价标准。
4.学生再次完善。
借助思维导图小结反馈
1.学完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在书中完成评价栏的内容。
7.教学反馈
本节课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气氛活跃。小学高段学生当前正是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生动形象的、多维的、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正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导图能够用简练的文字和图像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快速地“画出来”,再将其思维过程拿出来与别人进行共享、交流,进而总结、反思、完善。由于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较短,因此教师让学生课前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本节课进行了课前预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协作讨论时,能根据各自的观点进行阐述,虽然学生课中设计的思维导图没有在家预习绘制的思维导图美观漂亮,但是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制定任务分配方案——操作验证——修改完善——自主评价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自我指导、自主学习。实验班和对比班虽教学流程基本相同,都让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只是对比班没有借助任何思维导图工具,但两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实验班的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对比班的学生较强,实验班的学生喜欢通过对比自己和小组成员的预习思维导图找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分析验证,从而解决问题。而对比班的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时,即使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的作业,但其预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师在课中发现不少学生还是不能区分PU与PD命令,抬笔后,不记得落笔,以致只是看到小海龟在不断跳动,却画不出图形来,而总是举手问老师,对比班的学生不太喜欢自己主动探究问题,对于抬笔(PU)命令与落笔(PD)命令要配合使用没有实验班的学生掌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