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认识机器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教材第9课“认识机器人”,从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内容安排上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实体机器人,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保持在虚拟编程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上。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机器人的各部分的认识、机器人工作原理和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借助实物、图片等素材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大脑”“手和脚”“眼睛”“嘴和耳”。
(2)认识传感器。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机器人的感官。
(2)掌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4.?行为与创新
考虑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性思维,畅想机器人的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传感器。
难点:机器人的一般工作原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实物、课件、实体教育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了解机器人》
观看课件图片,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2、脱掉漂亮的外衣,引出今天的主角——教育机器人。
3、展示两款教育机器人实物。
4、回顾什么叫机器人:类似于人的自动机械装置。
二、初识机器人“大脑”,“手”和“脚”,“眼睛”,“耳”和“嘴”。
1、师:机器人类似于人,人是靠什么思考的?那机器人是靠什么思考的??
认识机器人的“大脑”——主机
2、师:机器人有了大脑,能做事情吗?
生:不能。
认识机器人的“手”和“脚”——马达
3、实验:睁眼抓取笔和闭眼抓取笔。
认识机器人的“眼睛”
4、师:机器人有了大脑,手和脚,眼睛了,能做所有事情吗?
生:不能。
认识机器人的“耳”和“嘴”。
三、认识机器人的感觉器官——传感器
1、小组讨论: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用来感受什么??引出,机器人的感觉器官——传感器
2、传阅观察触动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实物,听老师介绍这三个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四、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1、翻书自学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联系刚才所认识的实物,理解工作原理中的中央控制单元,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五、传感器在生活中的拓展应用。
湿度传感器浇水。
煤气传感器检测煤气含量是否超标。
触动传感器预防小偷入侵。
六、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1、实物演示:机器人绕线行驶。
分组上前观看。
展开思考,讨论:机器人是怎么识别一直绕着黑线行驶?
通过实例,再一次认识光电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视频观看:教育机器人解魔方。
3、视频观看:仿生机器人解魔方。
思考,通过解魔方的视频学习,进一步认识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七、畅想未来的机器人。
师:你有没有想要机器人帮你实现的事情?你想实现的事情又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传感器或元件呢?
畅想一下你还想要未来的机器人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