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4-17 18: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主备:凌红芳 班级 姓名
重点知识回顾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课前热身
1.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的CO2剧增,为减缓此现象,最理想的燃料是 ( )
A.优质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2.合理使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酒精是比汽油更环保的燃料 B.天然气是比煤更清洁的燃料
C.氢气是比天然气更理想的燃料 D.石油是工厂经常使用的燃料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的是 ( )
4.新疆有大量的优质煤,有些煤暴露于地面,并发生了自燃,据史料记载有的煤矿从乾隆年间开始至今一直在燃烧,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国家组织了灭火队赴火区灭火,灭火队最好采取的方法是 ( )
A.喷水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C.想办法升高煤的着火点 D.用沙土逐步覆盖
5.下列选项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其中能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气体在使用前应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的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氮气
7.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 )
8.下列物质不属易燃或易爆的是 ( )
A.棉花 B.硝酸钾 C.白磷 D.食盐
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活,如右图所示,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10.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表对应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11.乙醇按一定比例与汽油调和后,就可成为“汽车新饮料”——乙醇汽油。则乙醇汽油属于
A.无机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12.把煤做成蜂窝煤是为( )
A.降低着火点 B.散热面积大 C.方便运输 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
13.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14.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15.完全燃烧4.6g某有机物R,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由此该有机物中 ( )
A.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C.只含碳、氢元素 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6.下列行为中一般来说没有安全隐患的是 ( )
A.穿棉布工作服进矿井 B.在矿井下卸矿灯
C.穿带铁钉的硬底鞋进加油站 D.穿化纤制服进面粉厂
17.2005年我国完成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如下好处:(1)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2)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3)因为是一种清洁能源,泄漏不具有危险性。你认为上述宣传不合适的有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图所示燃烧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01年11月,美军为打击躲在阿富汗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一82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除了产生高温外,还可使山洞内的氧气耗尽,使其的所有的生物窒息死亡而山洞不致完全崩塌,以便后续军队进人山洞鉴别死者身份。燃烧空气炸弹
O
的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其结构为CH2一— CH2),它的化学式可以写作____________。爆炸时,环氧乙烷先生成雾状分散在空气中,然后燃爆,反应的生成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和酒精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几种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氢能源具有较美好的前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目前来说尚未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还可大力开发的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目前,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能源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下图是1998年我国化石燃料开采年限统计示意图。该图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表是几种行星上“大气”(相当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金星 火星 冥王星
行星上“大气”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硫酸 二氧化碳 甲烷
⑴它们中可以成为宇宙飞船燃料补给站的行星是_________.
⑵科学家发现宇宙飞船飞过冥王星“大气”时,甲烷并没有被点燃,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⑶“勇气”号探测器测得温度很高的火星表层土壤中可溶性盐的含量很高。科学家认为这是火星“地下”有水的证据。请结合溶液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述发现可作为火星有水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在火星寻找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某气体X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气体X点燃,把燃烧后的气体通过A、B两个集气瓶;试回答(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
(1)若A洗气瓶质量增加,B洗气瓶质量不变,则气体X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
(2)若A洗气瓶质量不变,B洗气瓶质量增加,则气体X 是_________。
(3)若A、B两个洗气瓶质量都增加,则气体X可能是__________。
24.2005年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使高速发展的我国轿车事业受到一定的影响,却给“车用乙醇汽油”工业带来了宝贵的机遇。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CO2、H2O,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无水硫酸铜,它吸水后由白色变蓝色)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的石灰水不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①中所盛的是_____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尾气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
1.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3.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A.用石灰沙浆抹墙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C.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 D.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
4.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干冰灭火
C、涂油漆防锈 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
6.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氮气
7.已知H2能在O2、Cl2中燃烧生成H2O、HCl。右图
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气体X(X = A、B、C)
的分子数n(x),纵坐标表示消耗H2的分子数n(H2)。已知
A、B是纯净物,C是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则C中
n(A):n(B)为( )
A、2:1 B、1:1 C、2:3 D、2:5
8.“四城同创”初见成效。今年5月19日,我市空气质量首次达优级。为继续改善环境质量,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继续动员全市人民植树增绿 B.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
C.鼓励发电厂多烧原煤多发电 D.加强机动车管理,减少尾气污染
9.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10.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经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已烷
沸点 —88.6 —42.2 —0.5 36.1 69.2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温下剩余一些液体物质,这些物质最可能是( )
A.乙烷、丙烷和丁烷 B.乙烷和丙烷
C.只有乙烷 D.戊烷和已烷
11.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瓦斯气体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B.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C.严禁通风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1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13.煤的充分燃烧对提高煤的使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十分有益,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
A.将煤块压成粉 B.燃烧时用鼓风机
C.将煤块改为蜂窝状煤球 D.做煤球时加入黄
1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5.今年5月21日至27日是全国第五届科技活动周,其主题是——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市区禁止摩托车通行 ②含汞电池集中处理 ③使用无铅汽油 ④不滥用塑料制品 ⑤使用无氟冰箱 ⑥使用无磷洗衣粉 ⑦制止农民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6.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煤 B. 石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17.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A.“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1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19.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电解 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20.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能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 B.水力发电 C.干电池 D.温泉浴
21.在《厦门市海沧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关于扑灭可燃危险化学品着火的措施,不属于破坏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目的的是
A.冷却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
B.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
C.设法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D.灭火失败,为防爆炸应维持其稳定燃烧
2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气有可燃性 B.CO能和氧化铁反应
C.天然气有可燃性 D.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23.下列化学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24.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用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R的化学式为
A. B. C. D.
25.含硫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雨水后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危害.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举出两个方面有危害实例
① ,② ;
(2)为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基本扑灭,但仍有消防队员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至冷却。
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油罐泄漏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 。
(2) 假设汽油用X表示,燃烧时只发生如下反应:X+11O27CO2+8H2O
推断汽油X的化学式 。
(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 。
27.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当给它充电时是 能转化成了 能;太空飞船所用的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 的装置(填能量形式转化)。
28.某工人在地下施工时不慎挖穿了煤气管道,造成煤气泄漏。当他打着打火机支探查时,立刻发生了爆炸。请回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9.2005年5月18日“西气东输”工程宿迁段正式开工,这对我市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而又较洁净的气体化石燃料——天然气。请你回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煤矿有时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3)另据报导,在我国南海、东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可燃冰”(CH4· nH2O)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态物。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有两种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下, 使气体从冰态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一定压强下, 使气体从冰态物中分离出来。
(4)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应树立“一要节约能源,二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观点。
①下列各图中表示我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②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至少写两种)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④请举出一个生产、生活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例子
30.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图7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图示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2)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
从气压的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3)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 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
沼气略带臭味,
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_气体。
(4)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
沼气中混入________________。
31.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
(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
(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
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确定该气体。
3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太阳光 。 图2
33.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她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① ;② 。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
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
↗ 光能
↘ _ 能
生物能→化学能

红磷

红磷
········
········
PAG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