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全章教案及课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全章教案及课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4-26 07:16:00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陈方 06.9选修五南京市高二化学备课讲座材料一、本章在教材种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烃和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
本章主要介绍了各类烃和卤代烃的分子结构、
性质、制法(来源)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
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是对上一章理论
学习的一个具体的应用与演绎过程,也是第
一章内容的延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烃
的含氧衍生物等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本章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
烯烃、炔烃、芳香烃和卤代烃等5类有机物,
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
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使学生充分学习和
运用归纳与对比、图表分析等学习方法,进一
步加深和巩固有机化学中“组成和结构决定性
质”的基本思想方法。 一、本章在教材种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二、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三、本章内容结构及关系第二章 内容结构全章3节第一节 脂肪烃教材内容及特点: 1、从不同角度衔接,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自主复习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 如:烷烃和烯烃的沸点与碳原子数变化曲线图烷烃烯烃的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变化曲线相对密度 2、通过“思考与交流”从分类方法复习有机反应的类型(取代、加成、聚合反应等),让学生回顾并归纳整理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通过“学与问”从分子组成和结构变化复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3、结合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 教材内容及特点: 顺反异构教材内容及特点: 4、炔烃是以前未介绍过的知识,教科书中通过实验的引导,较详细地介绍了乙炔的性质(炔烃性质的学习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教材内容及特点: 炔烃 炔烃的性质采取归纳推理,通过实验现象归纳炔烃的性质演示教材内容及特点: 5、以“思考与交流”的形式,通过分析图片及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自主学习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通过分析图片方式自主查阅资料方式,自主学习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教材内容及特点: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几点说明: 1、教学时要处理好衔接,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2、顺反异构不要扩充;
3、乙炔燃烧实验演示即可。第二节 芳香烃 教材内容及特点:1、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苯的化学性质,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复习与提高对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比较苯与苯的同系物(甲苯)的性质差异,认识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几点说明:1、苯与溴、硝酸反应只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做苯的硝化实验;
2、苯及其同系物中毒的报道时有发生,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
第三节 卤代烃 教材内容及特点: 1、陈述式介绍卤代烃的取代和消去反应;
2、根据卤代烃的性质,设计科学探究;
3、设计“思考与交流”,体会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4、贴近生活设计“实践活动”。几点说明: 1、组织好学生实验探究,不是对教材提出的探究问题的口头回答;
2、可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有机玻璃加工店或洗衣店,体验卤代烃的应用及其安全使用。本章内容说明: 1、内容分为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三大块,按组成与结构不同进行分块,突出官能团的性质和比较。
2、采取呈现方式主要是对必修II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并补充新的知识(如顺反异构、乙炔的制取及性质、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由点到面”的完善有机物中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的知识体系,注意了知识的衔接与提升。让学生学会对比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和化学研究的方法。 3、丰富和巩固了有机反应的有关知识。
4、编排充分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梯次递进学习规律。
5、本章在复习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上升到了类别性质。
6、本章内容的选取也注意了联系生活实际,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本章内容说明:四、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用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乙炔、
苯的结构、苯的性质
2.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1、 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3.认识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与其它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 未专门就卤代烃提及,渗透在烃的衍生物中 4.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渗透在各个环节的学习中,未单独列出。5.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渗透在环保内容部分,未单独列出。 对比发现:(1)新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减少,难度降低,比较注重有机物与生产、生活等的联系及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2)新课标注重以代表物质入手,从如何研究这一类物质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的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将卤代烃单独列出作为一节内容进行专门讨论(在第一章有机物分类中已经涉及),以使学生形成各类有机物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卤代烃在烃
烃的衍生物转化中的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以后学习“有机合成”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本章的《科学视野》栏目中特别介绍了碳原子的sp2杂化与乙烯(苯)的结构、碳原子的sp杂化与乙炔的结构(碳原子的sp3杂化与甲烷的结构已在第一章介绍过),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有机物中几种典型代表物结构的差异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强化“组成、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观念的教育。对比发现: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一、烷烃和烯烃
在必修2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甲烷、乙烯结构、性质,演绎出烷烃、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官能团按烷烃、烯烃、炔烃的系列先介绍代表物再演绎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通过2-丁烯的原子和原子团的空间排列介绍顺反异构 未专门就此提及 三、炔烃
(内容编排基本上相同)
1、制取及性质实验装置增加了除杂质装置,反应物明确指出是用饱和食盐水
2、本章无,但在第五章第1节加聚反应中有提及。 无专门除杂质装置,没有指出实际操作中用的是饱和食盐水。
?
制聚氯乙烯及聚氯乙烯的用途、优缺点、对环境的影响。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石油加工工艺(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和产物、用途。
2、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交流脂肪烃的主要来源和应用。 石油分馏的实验
裂化、裂解、煤的综合利用作为选学内容,介绍都比较详细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五、增加:
1、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从能源角度阐述了“西气东输”的意义。
2、增加煤焦油经分馏得到各种芳烃、煤的液化的意义的介绍。
3、资料卡片:液化石油气 有,但内容表述略有不同
?
?
煤的加工工艺介绍得较细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一、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1、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回顾苯与溴、浓硝酸的取代反应,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2、实验设计: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的条件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
3、科学视野:介绍苯环的大π键 先给出苯的凯库勒式,再用实验证明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引出苯分子的碳碳键特点。
苯与溴、浓硝酸的取代反应。
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二、苯的同系物(以甲苯为例)
1、以苯和甲苯的性质比较为突破口,引导学习。
2、硝化反应产物
注:第一版方程式上书写的是邻和对位的取代产物,第二版方程式上书写的是三硝基甲苯,只是用文字表述时介绍了邻、对位产物。
3、未介绍三硝基甲苯的用途 在加热条件下产物是三硝基甲苯及TNT的作用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三、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来源:煤焦油、石油的催化重整
2、实践活动:了解苯及其同系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使用苯时如何防止苯中毒的注意事项。
3、资料卡片:稠环芳烃萘、蒽的简介和用途 1、芳香烃的来源
?
2、介绍了芳香烃有毒
3、在必修+选修一书介绍了萘和蒽(必修无)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一、溴乙烷核磁共振H谱,比例模型
用文字直接描述卤代烃的状态和溶解性 用氯代烷烃的沸点、密度对比归纳出物理性质 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先介绍原理,再设计探究溴乙烷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其类型不同产物不同;及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的检验 演示实验: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方案直接给出;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无实验。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三、卤代烃的用途和危害(破坏臭氧层)
科学视野:卤代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 有提及,未作专题介绍 四、增加了实践活动:
了解有机玻璃加工店有机溶剂的使用,学习安全使用有机溶剂的知识。 未提及 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 从新教材的篇幅上看,内容基本和原教材内容相似,只是在部分内容的顺序上有所不同,通过比较: 新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
(1)烯烃的顺反异构
(2)炔烃制备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除杂方面)
(3)卤代烃的用途和危害。
(4)实践活动“有机玻璃加工店或洗衣店有机溶剂的使用”;“了解苯及其同系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五.教学建议1.知识内容前后结合,强调内在规律
要重视知识的前后呼应,加强理论知识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初步理解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 2.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出现了不少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包括杂化轨道、顺反异构等),如果准确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采用模象直观手段,如搭建分子结构模型、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机分子结构等。 3.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习兴趣
在本章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课件、图片及生活中的化学等创设问题,通过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特别要注重将有机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相联系。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物质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如燃料中石油液化气、天然气,塑料、橡胶等石油化工产品等,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来源和合成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用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组织教学,展开实验探究,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愿望。五.教学建议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做中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五.教学建议4.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要注意充分体现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要注意学习自然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六.课时建议第一节 脂肪烃 2课时
第二节 芳香烃 1课时(+1课时)
第三节 卤代烃 2课时
复习与机动 1课时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三节 卤代烃(第1、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充分认识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
2.初步形成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分析他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
3.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有机化学反应,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过程与方法】
1.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充分理解卤代烃的性质.
2.能依据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教学重难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卤代烃
定义:
官能团:
原子组成的特点:
卤代烃的分类:
卤代烃的用途:
溴乙烷
1.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电子式: 结构式:
2.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溶解度: 密度: 沸点:
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
3.化学性质
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搭建中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反应方程式: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

讨论实验:思考
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
②除KMnO4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乙烯?
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消去反应:
4.讨论、小结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结论
课堂习题:1.(1)组装如右下图所示装置,向大试管中注入5mL溴乙烷和15mL饱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②试管中能否收集到气体?为什么?
③你认为该反应是 (消去、取代)反应,
为什么?(如果需要可设计实验进行补充说明)
(2)组装如右图所示装置,向大试管中注入5mL溴乙烷和15mL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加热。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②试管中能否收集到气体?为什么?
③你认为该反应是 反应,为什么?(如果需要可设计实验进行补充说明)
2.(1)为了检验溴乙烷中含有的卤族元素是溴元素。某同学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哪一套装置更好?它的优点有哪些?
卤代烃
1.卤代烃的结构: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
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卤代烷烃水解成醇
写出 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反应
2-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反应
根据上述反应请写出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反应通式
R—X + NaOH
思考:CH2Br—CH2—CH2Br与足量NaOH的水溶液发生反应
小结: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写出2-氯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2-氯丁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卤代烃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通式
思考一:是否所有的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呢?

思考二: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3.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R-X →
4.卤代烃的用途 (P42的科学探究—臭氧层的保护)
课件17张PPT。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X(F、Cl、Br、I)卤代烃:1、定义:2、官能团:溴乙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电子式C2H5Br结构式结构模型溴乙烷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沸点38.4℃。 实验步骤:
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观察。
加热直至大试管中的液体不再分层为止。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反应的实验 提示(1)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搭建
(2)分工合作溴乙烷(1)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提示:从结构考虑) (2)如何检验产物呢?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的实验 (3)怎样检验?加何类物质?什么现象?溴乙烷【实验分析】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的是取代反应,羟基取代溴原子生成乙醇和溴化钠:
C2H5—Br + NaOH → C2H5-OH + NaBr水△你认为哪一套装置更好?它的优点有哪些?
讨论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的反应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从反应物组成中考虑)
(2)除KMnO4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乙烯?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
?
溴乙烷【实验分析】
溴乙烷与强碱(NaOH或KOH)的乙醇溶液共热,溴乙烷不再像在NaOH的水溶液那样发生取代反应,而是从溴乙烷分子中脱去HBr,生成乙烯:溴乙烷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溴乙烷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并完成下表,体会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溴乙烷和NaOH溴乙烷和NaOH水 加热乙醇 加热乙醇、NaBr乙烯、溴化钠、水溴乙烷和NaOH在不同溶剂中发生不同类型
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作 业:社会实践:请你利用你手中的资源查找我们生活中用卤代烃为原料的用品,
并分析他们的成分和用途及对人类是否有危害,并写一篇小论文。
例题:以溴乙烷为原料设计合成
乙二醇(HO-CH2-CH2-OH)的方案,
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2、碘甲烷( CH3I )跟CH3COONa反应: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1、溴乙烷跟NaSH反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三节 卤代烃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充分认识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
2.初步形成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分析他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
3.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有机化学反应,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过程与方法】
1.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充分理解卤代烃的性质.
2.能依据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教学重难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自己搭建溴乙烷的结构,并写出溴乙烷的电子式、结构式



活动二:根据课本找出生活中用卤代烃做原料的物质
活动三: 取溴乙烷药品观察其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性质
(2)思考:溴乙烷中存在的是溴原子还是溴离子。
从乙烷的结构思考溴乙烷的结构,从结构中思考溴乙烷的性质
活动四:设计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的实验
需要什么仪器?
注意:(1)在搭建过程中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
(2)注意药品的用量问题
实验步骤:
(1)将5ml溴乙烷与15ml氢氧化钠水溶液充分混合,观察,用小试管收 集产物
(2)加热直至大试管中的液体不再分层为止。(说明溴乙烷发生反应)
学生操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
活动五:讨论、比较、总结填写下表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结论
作业:社会实践:请你利用你手中的资源查找我们生活中用卤代烃为原料的用品,并分析他们的成分和用途及对人类是否有危害。并写一篇小论文。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NH3 B.C3H4 C.甲烷 D.乙烯
2.与乙炔具有相同的碳、氢百分含量,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丙炔 B.环丁烷 C.甲苯 D.苯
3.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
2CH3CH2Br + 2Na CH3CH2CH2CH3 + 2NaBr
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 )
A.CH3Br B. CH2BrCH2CH2CH2Br
C.CH2BrCH2Br D. CH3CH2CH2CH2Br
4.下列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乙烯
B.芳香烃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后的煤焦油
C.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
D.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
5.下列关于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时有浓厚的黑烟
B.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和炔烃
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
D.乙炔的收集方法可用排水法收集
6.某烃的分子式为C8H10,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此烃的结构有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7.已知直链烷烃A比B多一个碳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沸点比B高  
B.A相对密度比B小
 C.一般情况下,同碳原子的烷烃的沸点和密度低于烯烃
 D.已知A在常温下为液态,则B不可能为气态。
8. 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 )
9.属于苯的同系物是 ( )
A. B.
C. D.
10.某烃结构式如下:-C≡C-CH=CH-CH3,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 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 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11.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 C.④⑤ D.③④⑤⑦⑧
12.将0.2mol两种气态组成的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得到6.72升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和7.2克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定有乙烯 B.一定有甲烷
C.一定没有甲烷 D.可能有乙烷
13.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 )
A. 2-氯丙烯 B. 丙烯 C. 2-丁烯 D. 1-丁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
B、相同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越多,说明烃中的W(C)越大
C、某气态烃CxHy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则y=4;若体积减少,则y>4;否则y<4
D、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O2越多,烃中含W(H)越高
15.化学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类型是 ( )
A.取代反应 B.酯化反应 C.消去反应 D.聚合反应
二、填空题(32分)
16.(4分)在有机物:①CH3CH3、②CH2=CH2、③CH3CH2C≡CH、④CH3C≡CCH3、⑤C2H6、 ⑥CH3CH=CH2中,
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编号)
17.(4分)据报道,2002年10月26日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解救人质时,使用了一种麻醉作用比吗啡强100倍的氟烷,已知氟烷的化学式为C2HClBrF3,则沸点不同的上述氟烷有
(写出结构简式)。
18.(4分)1mol某烃A和1 mol苯完全燃烧,在相同条件下,生成CO2体积相同,烃A比苯多消耗1mol O2,若A分子结构中无支链或侧链 ,则:
(1)若A为环状化合物,它能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则A的结
构简式为 ;
(2)若A为链状烯烃,1mol A最多可和2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且A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加成后的可能产物只有2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

19.(10分)电石中的碳化钙和水能完全反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排水,测量出水的体积,可计算出标准状况下乙炔的体积,从而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1)若用下列仪器和导管组装实验装置:
如果所制气体流向从左向右时,上述仪器和导管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直接连接的顺序(填各仪器,导管的序号)是 接 接 接 接 接 。
(2)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有下列操作(每项操作只进行一次)
①称取一定量电石,置于仪器3中,塞紧橡皮塞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仪器6和5中注入适量水
④待仪器3恢复至室温时,量取仪器4中水的体积(导管2中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⑤慢慢开启仪器6 的活塞,使水逐滴滴下至不发生气体时,关闭活塞。
正确操作顺序(用操作编号填写)是
(3)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存在难闻的气味,且测定结果偏大,这是因为电石中含有杂质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加以除去。
20.已知:(X代表卤素原子,R代表烃基)(12分)
利用上述信息,按以下步骤从合成。(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D的结构简式:B____ 、D_ ____ __。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 _____。(填数字代号)
(3)如果不考虑⑥、⑦反应,对于反应⑤,得到的E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_ 。
(4)试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三、计算题:(18分)
21.现有A、B两份混合气体,A是烯烃R与足量O2的混合气体;B是烯烃R、炔烃Q与足量O2的混合气体。在0℃、1.01×105Pa下取A、B各2.24L分别引燃,A充分燃烧后气体总体积仍为2.24升,B充分燃烧后气体总体积为2.34L(燃烧后的产物均为气态,其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通过计算,写出:
(1)烯烃R的分子式;
(2)炔烃Q的分子式;
(3)求2.24LB中烯烃R所允许的最大体积是多少升?
22.某液态卤代烷RX,如何检测卤代烃中是否含有何种卤素离子?
(1)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完整的操作步骤,表达准确清晰。
(2)写出你的实验方案中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3)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C
A
B
C
A
A
D
C
B
B
C
D
A
二、填空题:
16、②⑥;③④
17、
18.
(2)CH2=CH-CH2-CH=CH-CH3或CH3-CH=CH-CH=CH-CH3
19.(1)6-3-1-5-2-4; (2) ;(3) CuSO4或NaOH溶液
20、
三、计算题:
21、(1)C2H4;(2)C4H6;(3)0.235L。
四、附加题:
22、略,注意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课件18张PPT。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课时)回忆甲烷、乙烯1、回忆甲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全部为单键,饱和有碳碳双键,不饱和正四面体平面结构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易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反应不反应取代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被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加成,聚合2、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烷烃:结构特点:



通 式:
烯烃:结构特点:


通 式:(1)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
(2)链状
(3)达到饱和CnH2n+2(1)含有碳碳双键
(2)不饱和(单烯烃)CnH2n引申:单烯烃:只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多烯烃:含有多个碳碳双键的烯烃。一、烷烃和烯烃物理性质的比较以下按碳原子数的增加来讨论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都难溶于水越来越大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都难溶于水不变烷烃烯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变化曲线烷烃烯烃的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变化曲线二、化学性质的比较1、烷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特征性质)如:乙烷与溴单质的反应:(2)燃烧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3)分解反应 甲烷高温下可分解成碳和氢气;长链烷烃高温下可分解成短链烷烃和烯烃,这在石油化工上有很重要的应用,称为石油的裂化。(2)氧化反应(双键的还原性,特征性质)
一个特征反应现象就是2、烯烃的化学性质(1)燃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加成反应(特征反应)例:乙烯通入溴水中:
乙烯与水的反应 :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思考:丙烯与溴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
物呢? 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或者:引申1.共轭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参考P30 资料卡片) 或者:注: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就不同1,2-加成1,4-加成4、烯烃的自身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观察反应 书写丙烯的加聚反应 归纳:单烯烃加聚反应的通式三、烯烃的顺反异构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它们都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1、顺反异构的涵义 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者原子团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2、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 如果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双键上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构。3、顺式异构和反式异构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的称为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的称为反式异构。注: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
一定的差异。小结: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包括:碳链异构,位置
异构,顺反异构。顺-2-丁烯反-2-丁烯总结:对比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CH4全部为单键,饱和有碳碳双键,不饱和不反应不反应取代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被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加成,聚合CH2=CH2CnH2n+2CnH2n课件10张PPT。第一章 烃和卤代烃第一节 脂肪烃
(第二课时)省溧中高二化学备课组三、乙炔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特点 C2H2 H?C?C?H直线型CH≡CH1、分子结构特点: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灰白色固体颗粒为避免反应速率过快,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注意事项:
a、检查气密性;
b、怎样除去杂质气体?
c、气体收集方法 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3、乙炔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注意 乙炔跟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会发生爆炸,在生产和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安全。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5%~80%①燃烧反应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CH≡CH + 2Br2 → CHBr2CHBr2加成反应过程分析1, 2—二溴乙烯1, 1, 2, 2—四溴乙烷练习:写出乙炔与氢气、氯化氢气体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物理性质
(1)碳原子数小于4时,该烃为气态。
(2)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升高。
(3)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密度增大。
(4)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炔烃(CnH2n-2)2、化学性质 与乙炔性质相似四、脂肪烃的来源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催化裂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
(汽油,乙烯等)裂解:获取气态烯烃
(乙烯、丙烯、1,3-丁二烯等)催化重整:获取芳香烃煤焦油的分馏:获取芳香烃石油的常压分馏:获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四、脂肪烃的来源第二章《烃和卤代烃》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检测题
第1节 脂肪烃(第1课时)
1、有下列物质: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 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它们的沸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B )
A.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⑤>①>②
C. ⑤>④>③>②>① D. ②>①>⑤>④>③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四氯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B.乙烯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
C.2-丁烯不止表示一种物质 D.1-丁烯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3、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是 ( B )
A. B.
C. D.
4、1mol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为 ( C )
A.0.5mol B.2mol C.2.5mol D.4mol
5、下列烷烃不可能由烯烃加成得来的是 ( C D )
A.乙烷 B.异丁烷 C.新戊烷 D.甲烷
第1节 脂肪烃(第2课时)
1、下列各种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一定值的是 ( B C )
A.甲烷和乙烷 B.乙烯和丙烯 C.苯和乙炔 D.乙炔和丙炔
2、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炔,又可以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炔的方法是 ( A )
A.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与足量的液溴反应
C.点燃 D. 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
3、描述 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BC )
A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
B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
C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4、下列关于乙炔制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
B.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C.为了除去杂质气体,除了用硫酸铜外还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D.反应中不需加碎瓷片作沸石
5、下列化工工艺可得到汽油的是 ( A B )
A.裂化 B.常压分馏 C.裂解 D.催化重整
第2节 芳香烃(第1课时)
能够说明苯中不是单双键交递的事实是 ( A C )
A.邻二甲苯只有一种 B.对二甲苯只有一种
C.苯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D.苯能和液溴反应
可用来鉴别乙烯、四氯化碳、苯的方法是 ( AB )
A.酸性高锰酸钾 B.溴水 C.液溴 D.硝化反应
下列物质在相同状况下含C量最高的是 ( D )
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和苯的同系物
已知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则四溴苯共有同分异构体 ( C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5、芳香烃可由下列化工工艺制得 ( AB )
A.煤干馏后的煤焦油
B.石油的催化重整
C.石油的裂化
D.石油的裂解
6、与链烃相比,苯的化学性质的主要特征为 ( C )
A.难氧化、难取代、难加成
B.易氧化、易取代、易加成
C.难氧化、易取代、难加成
D.易氧化、易取代、难加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苯和液溴发生加成反应
B.苯和液溴发生反应时,常用的长直玻璃导管主要起平衡内外气压和冷凝的作用
C.苯的硝化过程是吸收反应,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D.制硝基苯过程中浓硫酸的作用是脱水剂
第2节 芳香烃(第2课时)
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D )
A.乙烯 B.乙炔 C.苯 D.乙苯
2、下列关于甲苯的实验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有影响的是 ( A )
A.甲苯硝化生成三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甲苯燃烧带有浓厚的黑烟
D.甲苯与氢气可以生加成反应
3、下列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C )
A.苯与溴水混合,水层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苯制三硝基甲苯
D.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氯环已烷
4、下列关于硝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硝化反应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类型
B.硝化反应中混合酸的配制是先加浓硫酸再加浓硝酸
C.甲苯硝化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
D.硝基苯的密度大于水
5、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1)将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容器中
(2)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3)在55℃-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4)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5)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填写下列空白:
①配制混合酸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②步骤(3)中,为了使反应保证在55℃-60℃下发生反应,采取的措施为:
③步骤(4)中,洗涤和分离粗硝基苯都用的仪器是: ;
④步骤(4)中用氢氧化钠洗涤的目的: 。
⑤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 ,具有 气味的油状液体。
第3节 卤代烃(第1课时)
1、下列分子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C )
A. C2H4Cl2 B. C2H3Cl3 C.C2HCl3 D.C2H2Cl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所有卤代烃都难溶于水,且都是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
C.卤代烃不属于烃类
D.卤代烃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3、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BD )
A.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 B.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
C.甲烷与氯气 D.乙炔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氯乙烯
第3节 卤代烃(第2课时)
1、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有 ( A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⑤ 聚合反应 ⑥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A.全部 B.除⑤外 C.除①外 D.除①、⑤外
2、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后,可以得到两种烯烃 ( C )
A.1-氯丁烷 B.氯乙烷 C.2-氯丁烷 D.溴丙烷
3、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则 ( A )
A.产物相同 B.产物不同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设计方案由氯丙烷烷制2-氯丙烷
(2)设计方案由乙烯制乙炔
(3)设计方案制乙烯制(1、2-乙二醇)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二节 芳香烃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法:归纳比较苯与脂肪烃及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2.自主设计有关实验并探究有关物质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及各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重点 难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性质差异
硝化反应
【情景创设】
展示苯分子模型及样品
问: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具有很高的不饱和度,为什么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基础知识呈现】
概念理解
芳香烃:
苯的同系物:
稠环芳香烃:
苯的结构特点
苯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2、取代反应
(1)卤代
(2)硝化
【思考与交流】
(1)烃均可以燃烧,但不同的烃燃烧现象不同。乙烯和乙炔燃烧时的火焰比甲烷的要明亮,并伴黑烟;而苯燃烧时的黑烟更多。请你分析产生不同燃烧现象的原因。
(2)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发生反应的条件,请你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并讨论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观看录象
3、加成反应
小结:
甲烷
乙烯
乙炔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空间构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燃烧
溴(CCl4)
高锰酸钾(H2SO4)
主要反应类型
苯的同系物
【实验2-2】把苯、甲苯各2m L分别注入2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并记录溶液的颜色变化。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
【问题讨论】
试分析苯与苯的同系物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异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相同点:
(2)不同点:
小结

甲苯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相同点
结构不同点
分子间的关系
物理性质相似点
化学性质
溴(CCl4)
高锰酸钾(H2SO4)
芳香烃的来源及应用
来源
应用
【总结】
【反馈练习】
下列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
A. B.

C. D.

下列关于芳香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其组成的通式是CnH2n-6(n≥6)
分子里含有苯环的烃
分子里含有苯环的各种有机物
苯及其同系物的总称
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
A.CH3CH3 B.CH2=CH2
C. D.

4、某芳香烃的分子由21个原子组成,它们的原子核外共有66个电子。该烃既可发生取代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求其分子式,并写出其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若该烃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时,所得的产物与NaOH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试推断该烃的结构简式。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第一课时)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_
【知识与技能】
了解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掌握烷烃和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方法,进一步讨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2.通过展示模型,来讲解烯烃的顺反异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过程
【回忆甲烷、乙烯】
1.回忆甲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甲烷
乙烯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结构特点
空间构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异性
与溴(CCl4)
与高锰酸钾(H2SO4)
主要反应类型
2.阐述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并写出它们的通式
烷烃:
烯烃:
【引申】
单烯烃: ;多烯烃 。
【思考与交流】(认真观察分析P28表2-1、2—2,进行讨论并作图)
一.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1.列表比较:
烷烃
烯烃
状态的变化
熔沸点的变化
密度的变化
溶解性的特点
含碳量的变化
2.画出以下曲线图

二.化学性质的比较
1.烷烃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特征性质)
写出乙烷与溴单质生成溴乙烷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
用通式表示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往往燃烧越来越 ,火焰 ,并伴有 。
(3)分解反应
甲烷高温下可分解成碳和氢气;长链烷烃高温下可分解成短链烷烃和烯烃,这在石油化工上有很重要的应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烯烃的化学性质
(1)燃烧
用通式表示烯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双键的还原性,特征性质)
一个特征反应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成反应(特征性质)
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通入溴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引申】
共轭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参考P30 资料卡片)
(4)烯烃的自身加成聚合反应 — 加聚反应
观察反应

书写丙烯的加聚反应
归纳:单烯烃加聚反应的通式是
三.烯烃的顺反异构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
【小结】
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烷烃
烯烃
通式
结构特点
代表物
主要化学性质
与溴(CCl4)
与高锰酸钾(H2SO4)
主要反应类型
【例题1】已知下列信息
烯烃被氧化的部位
氧化产物
现已知某烯烃的化学式为C5H10,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为乙酸和丙酸,你能推测出此烯烃的结构吗?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得到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丁酮(),问此烯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例题2】
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Br2的加成产物有几种,各是什么?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第2课时 炔烃)
【知识与技能】
理解炔烃的概念、通式
理解炔烃的概念以及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了解脂肪烃的来源
【过程与方法】
1.对比分析的方法: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对比,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2.从乙炔的性质来学习有关炔烃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乙炔的制取的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2.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情景创设】
书P33页 氧炔焰焊接金属
【基础知识呈现】
对比乙烷、乙烯和乙炔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
乙烷
乙烯
乙炔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试推出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一、乙炔
1.【实验2—1】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方程式:
【思考实验装置】:
【讨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a.氧化反应:


【资料】乙炔跟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会发生爆炸(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2.5%~80%),在生产和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安全。

【总结归纳】有哪些类别的脂肪烃能被KMnO4/H+溶液氧化?他们的结构特点怎样?
b、加成反应:
【思考】炔烃的加成与烯烃的加成有何不同?
【思考】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
二、炔烃:
概念: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练习】对照乙炔的性质,写出有关丙炔、1-丁炔的燃烧以及与溴水的反应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6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5~36,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
, ( ,
, )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课件7张PPT。苯及其同系物一、苯的分子结构特点(1)苯分子是平面六边形的稳定结构;
(2)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3)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等效,六个氢原子等效。性质苯的特殊结构苯的特殊性质饱和烃不饱和烃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苯的化学性质结构二、苯的化学性质 2)苯的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1)苯的氧化反应:在空气中燃烧 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加成、取代等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产生浓烟现象?设计制备硝基苯的实验方案3)苯的加成反应 (与H2、Cl2)(环己烷)总结:难加成, 易取代1.氧化反应⑴可燃性⑵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KMnO4
(H+)思考:如何鉴别苯及其苯的同系物?三、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2 .取代反应CH3三、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1、来源:a、煤的干馏 b、石油的催化重整2、应用:简单的芳香烃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芳香烃产量低3.5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