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21 20:43:44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生命世界的许多奥秘是通过长期不懈的科学探究揭开的。 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前人已总结的科学知识,也要他们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习观察与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事实
和证据。尝试观察尝试观察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参看“探究技能”)
观察有时候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
用肉眼直接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叶片有什么不同?学做实验实验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现象、数据等资料,是检验科学假设、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学做实验观察器具:放大镜等学做实验
解剖工具:
解剖盘
解剖剪
镊 子
刀 片学做实验
计量器具:
量筒
天平学做实验加热器具:
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学做实验通用器具:
烧杯
试管
试剂瓶
培养皿
研钵
滴管
药匙使用常用探究器具注意事项1、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
2、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
3、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作清理工作。学做实验1.(2015广东)8.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比较法答案:A随堂测试2(2015?泰州)2.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进行观察
B.从前到后进行观察
C.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D.观察时只需看不需记录答案:D随堂测试课件27张PPT。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3、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4、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学习使用显微镜四、活动建议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镜座转换器通光孔载物台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臂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外界光线透过反光镜反射后,经过遮光器上的光圈,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到达标本;光线透过标本后再由物镜和目镜进行会聚,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放大的像。根据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思考如果观察的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会怎么样?如果那样就看不到物像了。因为挡住了光路。你知道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果目镜放大5倍,物镜放大10倍,显微镜放大多少倍?那么,如果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40倍,显微镜放大多少倍?400倍50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清洁收镜一、取镜和安放右手握,
左手托。二、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对光明亮视野放置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三、放置切片标本下降镜筒眼睛要看着物镜(1)先低后高。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四、观察(2)先降后升。
(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3)先粗后细。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观察和绘图,两眼睁开 四、观察上、下、左、右、移动玻片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
同方向移动,可将玻片移到视野中央。如何将玻片移动到视野中央?5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40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结论:
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数量越少;
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数量越多.把写有“e”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
e结论:
显微镜呈的像是倒像。可以将原图形旋转
180度得到。4、收镜
1、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2、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反光镜竖直放置,以防反射光线进入物镜或者灰尘落在反光镜上。
4、最后把显微镜送回原处。1.(2015呼和浩特)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B.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C.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答案:C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使用显微镜时,取镜要用一手__________,一手__________,放在自己实验台的偏___的位置,然后安装好__________。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倍镜对准_________,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________也对准__________。用____眼朝_______里注视,____眼睁开,然后用手调节_________,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握镜臂托住镜座左目镜通光孔光圈通光孔左目镜右反光镜低3、转动___准焦螺旋,使镜筒_______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4、为什么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时针方向转动____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6、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_____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粗缓慢要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标本逆粗细左7.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_______,物镜为_______。
8. (2015济宁)2.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A.1和4   B.2和6   
C.3和4   D.1和6 600501510(C)9.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
b B. d C. q D. p
10.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物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11.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
A.以目镜倍数为准 B.以物镜倍数为准
C.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 D.目镜与物镜倍数之和DCC13.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C课件34张PPT。1.1.2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故事中体悟这是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他发现……装在敞口瓶里煮沸的肉汤没过多久就变质了!这些细菌从哪里来的呢?巴斯德经过观察后发现,肉汤里出现了细菌!我认为:细菌是从空气中跑到肉汤里去的!不对!肉汤会自动生出细菌!我该怎样证实我的想法呢?都加入肉汤将烧瓶的瓶颈拉制成鹅颈状弯曲很快就变质了!四年后都没
变质哦!所以,是细菌从空气中进入肉汤,使它变质的!细菌无法通过鹅颈进入瓶内,所以肉汤没有变质!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结论,巴斯德在四年后,打破了鹅颈瓶。几天后,肉汤就开始变质了!讨 论
1.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和细菌有关吗?
2.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个实验呢?1.把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是为了杀灭瓶中可能有的细菌,避免干扰。
2.设置对照组,鹅颈瓶中的肉汤起到了对照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金鱼的
生命活动空气 温度 食物 水环境 ……夏天气温会升高,深秋气温会降低,鱼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呢?实验材料2~3条金鱼
渔网
温度计
两个小鱼缸(可用大小烧杯代替)
冰块或热水 请你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来进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温馨小提示 实验要细心,要尽量不惊扰金鱼。分析实验结果,尝试找出温度变化和呼吸次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可以求出全班同学的实验数据的平均数,是实验结果更有代表性。实验结束后把金鱼饲养起来。 我的分析是:
温度降低后,金鱼生活能力下降,呼吸次数减少;但如果金鱼受到惊吓、运动增加等情况后,会使呼吸次数增加。你的观察和思考是什么呢?有没有
计算错误
呢?讨论:
1、你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启示?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预先的假设,想一想,什么原因?
2、为什么要重复几次实验? 欢迎大家遨游生物世界!
未来的世界等待你来观察、思索与探索!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金鱼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影响?做出假设 金鱼生活在水中,它们呼吸的次数可能会随水
温的变化而变化。制定计划1、分组,推选出组长;
2、领取材料,分工;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金鱼在常温下的呼吸,记录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4、改变水温,降低或升高10℃左右(用温度计测量),带金鱼安静后在记录鱼鳃没分钟开闭的次数。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施实验根据上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重复几次。
自己尝试设计一张表格(老师设计的表格(可进行删改)),
将实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得出结论你得到的实验数据是怎样的?
你得出什么结论?
你的实验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一致吗?  科学探究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的周围。
  科学探究的价值在于它服务于生活。
眼前与未来的世界期待你的慧眼,你的才智!科学家总是从少年中走出!2.(2015?连云港)1.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B.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C.金鱼鳃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D.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至10℃以内答案:C随堂测试随堂测试1.(2015广东) 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的步骤是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