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3.5.1《饮食与营养》教案(新版)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饮食与营养》教案(新版)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21 22: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饮食与营养
一、设计理念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对知识来说,如果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的话,知识就都只是纸上谈兵。你自己要在海风海浪中搏击,要自己经历,自己体验,才能积累经验——是你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对你来说都只是知识,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这告诉我们“体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先探后教”,改教材中的鉴定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先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去认识,在体验中初步建构概念,再通过生活实例深化概念、应用概念。整个教学思路是: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自主探究形成概念→科学解密应用概念:用招聘营养师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用营养成分名片、探究实验超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概念;用有趣的科学解密环节引导学生应用概念。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概念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饮食与营养”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后,进一步从人类角度分析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教材这部分内容安排了“选购三餐食物”活动创设情境,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相对应的要求是:说出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大半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营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概念,七年级对此有一定模糊的认识,但对具体什么是营养物质并不理解,对各种营养成分的特点并不了解,对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还很陌生,让其自主设计出实验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节课中,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本节课的难点。能否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实验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举例说出含糖类、蛋白质、脂肪较多的常见食物。
2﹒初步尝试设计实验,学会探究常见几种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形成合理膳食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社会,导入新课
多媒体某学校招聘营养师的招聘启示,引导学生初拟中学生一日三餐的食谱,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从社会热门职业——营养师的招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构建概念
1﹒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营养物质
引导学生回顾:(1)在生活中您知道有哪些营养成分?您是怎么知道的?(2)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其自主发现身边的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2﹒自主探究,寻找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内容】寻找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寻找出花生、鸡蛋、核桃、馒头(每组只探究一种食品)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材料用具】
(1)营养成分名片(如图1)
图 1
(2)探究实验超市的可拖动动画(如图2)
图 2
(3)探究实验超市,其中物品有:碘酒、培养皿、酒精灯、解剖针、白纸。
【方法步骤】
①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营养成分名片、探究实验超市材料,设计实验,并通过拖拉动画的方式交流实验装置。
②由小组组长到“探究实验超市”中选购材料。
③各组按设计的实验进行探究,寻找所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成分。
④交流,并用表格汇总探究结果(见图3)
图 3
设计意图:通过营养成分名片、探究实验超市、拖拉动画有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根据学生七年级学生的最近生长区,对蛋白质的探究采取设计其中的一种鉴定方法,其他过后补充的方式,让探究成为实实在在的,可实现的行为。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找出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并用表格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与提升。
3﹒实验补充,完善食物中营养认识
(1)补充演示实验1:蛋白质大变身
加热水蛋清中出现白色沉淀,比较煮熟鸡蛋与生鸡蛋。引导学生讨论:蛋白质是怎样变身的?说明蛋白质还有什么特性?
(2)补充实验2:食物含有水分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食物中有水吗?(压、挤、榨汁机等)
演示实验:干花生种子放在火上烤,试管壁有小水珠。
(3)补充实验3:神秘的维生素
演示实验:桔子汁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全面认识到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4﹒归纳总结,绘制图式构建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并构建概念图
糖 类
脂 肪
蛋白质 营养物质
食物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5﹒联系生活,判断食物中的主要营养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食物,判断其中主要含有哪种营养物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也不同。
(三)科学解密,应用概念
引导学生解密:(1)天外来字:用米汤在宣纸上写上“饮食与营养”五个大字,用碘酒喷洒,出现蓝色大字。(2)大头娃娃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小组的同学是通过哪些实验鉴定出奶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严重缺乏的?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生活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判断、推理和证明中运用概念,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运用概念,在运用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1.先探后教,点燃思维的火花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可极大程度地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本节课中,变鉴定实验为探究实验,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灵感在这里闪现,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了花生加碘也会蓝,发现了原来蛋壳中燃烧也有臭味,发现了白纸中也含有淀粉……从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平凡的,我们应放心地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发挥!”,给“他们一个支点,让他们去跃进!”
2.有效引导,提升生物学品位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并非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教师引导作用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本节课探究实验的设计中,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缺乏有效的引导将会呈现“假探究”、“假热闹”现象,而 “营养成分名片”、“探究实验超市”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设计、大胆探究的氛围,在这里学生们模拟科学家的探究活动选择材料并设计实验……有效地解决了探究方案设计困难的问题。从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实在在的引导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生物学知识的价值品位。
3.基于生活,构建体系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他指出:“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社会热门职业——营养师的招聘导入新课;寻找生活中的营养成分创设问题情境: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吗? 科学解密“天外来字”、“大头娃娃”应用概念,引发思考。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的逐步深入,实现了“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