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有性格的形象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教案3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有性格的形象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教案3岭南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8-11-21 15: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画中的人像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肖像画的欣赏兴趣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历史、构图和绘画方式等各个方面欣赏名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知识与技能:欣赏肖像画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对于人的相貌,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但是应避免教师灌输式的欣赏方式并不简单。初中的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对于这些名画可能没有耐心去认真欣赏,也不知道如何欣赏。本课从情景设置来引导学生从构图、细节等表现形式来认识这些名画中的肖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欣赏名画中的肖像。
教学难点:“形”与“神”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提问:
猜猜下面的五官是属于谁的?

2、为什么大家能这么快猜出他们是谁?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5分钟)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学生的兴趣生活出发,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出课题。
课堂发展

欣赏名画中肖像,感受形神兼备。
不同风格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用写实的画法。
《凡高的自画像》用颜色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杜甫相》用线条来表现人物。
2、
探究1:假如以下三个人物中的一个将成为你的同桌,你愿意是哪一个?你能否用语言描述他的外貌特征。(5分钟)
(学生用语言描述,大家猜他说的是谁。)
探究2: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从画面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师生共同研究《蒙娜丽莎》,学生分小组讨论《凡高自画像》和《杜甫像》,完成学案)
构图
颜色
线条(笔触)
细节表现
表现方式
(10分钟)
探究3:你所知道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
和画面上的形象符合吗?如果不符合,作者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师生从历史资料等讨论
《蒙娜丽纱》
《凡高》
《杜甫》
探究4:你喜欢这个作品吗?最喜欢画面的哪个地方?
(12分钟)
总结:
探究5:你认为一张画得精彩的肖像画应该具备哪些?(8钟)
1、欣赏作品,用语言描述“同桌”的外貌特征。
2、部分同学描述自己的“同桌”,其他同学则猜他写的是谁。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名画中的细节,并完成学案。
4、师生共同讨论历史上的“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学生对三个作品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6、学生讨论:一张画得精彩的肖像画应具备哪些。

探究1:情境设置,让学生与名画的距离缩小,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肖像作品的外貌特征。

探究2:从画面分析作者如何使人有这种感觉。

探究3:从历史角度研究,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探究4:学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探究5:学生自己总结出肖像画应该注意什么

探究6:让学生思考三种表现方式,扩展学生的眼界
教学延伸
探究6:画得像是否是唯一标准?
写实画法、夸张表现和抽象表现的探讨。
板书设计
名画中的肖像(1)
一、欣赏名画中的肖像
蒙娜丽纱 《凡高》 《杜甫》
构图 三角形
颜色 黑褐 蓝绿色 白色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线条 曲线 国画粗细不同的线条
细节 眼睛、嘴角的阴影 眼神






PAGE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