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黄山奇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2 08: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五 )年级( 上 )册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
11.7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1.7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黄山奇松》?
课 型
?讲读课?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知 识
能 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
过 程
方 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 确定航点
1、同学们,你们去过美丽的黄山吗?你知道黄山“四绝”指的是什么吗?(播放黄山奇松的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学习 探索航行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批画,扫除文字障碍。
2、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合作交流 共享航海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4、检查自学情况。
5、理清文章条理。
(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黄山松的奇特、挺秀,其中第2自然段详细叙述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四、拓展训练 放眼航程
?
?
?
?
生感受奇松之美。
?
?
?
?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批画,扫除文字障碍。
2、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留给学生足够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
汇报、交流。?
?
?




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写景类的文章,关键是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美。所以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非常重要。
?
备课时间
11.7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1.7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黄山奇松》?
课 型
?讲读课?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知 识
能 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
过 程
方 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教 学 流 程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 确定航点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
二、自主学习 探索航行 1.自读二自然段,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第二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1)课件出示迎客松。 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2)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欣赏完迎客松。
三、合作交流 共享航海
4、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检测;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断?
?
?
?
?
?
?
汇报: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玉屏楼。   2、在玉屏楼上,会看到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
边读边勾画,班内交流。
?
?学生欣赏
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试读、指名读)
?
读句子,完成填空。
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
5、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四、拓展训练 放眼航程
课件出示:四绝   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五、总结   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
生自由说
可见欣赏各种黄山松,并展开想象,模仿书中句式写话,汇报。
?
?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
看图,结合课本内容说话。




黄山奇松
迎客松 潇洒、挺秀
陪客松 姿态奇特
送客松
…… 千姿百态?




?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真切地体会到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