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1 16:47:43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九年级语文答题卡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分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24分)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10分)
(1)□ □ □ □ □ □ (2)□ □ □ □ □
(3)□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xuān rǎng( ) (2) kè jìn zhí shǒu( )
(3)xī nào ( ) (4)kuāng piàn ( )
3.(3分)( )
4.(3分)( )
5.(4分) , ;
, ;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6.(3分)(1)患( )(2)蹴( ) (3)得( )
7.(4 分)(1)
(2)
8.(3分)( )
(二)文言文阅读(9分)
9.(3分)( )
10.(3分)(断句)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11.(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 (10分)
12.(3分)答:

13.(4分)

14.(3分 )( )
(四)现代文阅读(17分)
15.(4分)( )
16.(4分)答:


17.(4分)答:

18.(5分)答:


19.作文(50分)















附加题(10分)
1.(2分) 《 》
2.(4分)答:

3.(4分)答:



2018_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10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采菊东篱下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喧嚷
(2)恪尽职守
(3)嬉闹
(4)诓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3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水浒传》是一碗浓烈的酒,酝酿出英雄的豪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座火热的炉,锻造出意志的坚强。 (答案不唯一)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祸患 (2)用脚踢?? (3)通"德 .恩惠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能够求生的手段有哪一样不能采用呢? ??
(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3分)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11.读完这个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12.本文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书可以重读?(3分)
在寂寞中散发思想光华的好书”可以重读。(或能够“丰富人的心灵和文化记忆”的书可以重读)
13.文中画线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 分)
①比喻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
②比喻繁多杂乱、质量参差不齐的出版物使人眼花缭乱。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4分)
16.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4分)
(1)“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 热的气流”,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他感到燥热,陌生,恐惧。(2)“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表现了少年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17.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4分)
(1)爱护子女;(2)目标远大,意志坚定;(3)勇于担当;(4)自立自强;(5)忍辱负重,吃苦耐劳。
18.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5分)
(1)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母亲虽身患重疾,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去县城、省城谋生。家庭变故、生活窘迫困顿、高强度劳动、突遭烧伤……母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无声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2)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在少年极度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心生暖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3)“好心的路人”让少年感到温暖。路人的挺身而出,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了一丝安慰。
19.作文(略)
附加题
1.老舍? 骆驼祥子
2.参考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3.参考示例l: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参考示例2:老舍的语言充满感情,细致准确、生动形象。如“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这些心理描写,十分切合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参考示例3:老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拟人手法描写车子,把车写得很有感情,好像成了又一个祥子,也和祥子一样愉快,一样积极,一样强健有力。又如把拉车比为“骑着名马”,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祥子拉自己车的感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
九年级语文
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24分)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10分)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论语》(1分)
(2)□□□□□,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1分)
(3)莫道不消魂,□□□□,□□□□□。(李清照《醉花阴》)(2分)
(4)《月夜》中表现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2分)
(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来了,雷电不xuān rǎng( ),风也不拥挤。
(2)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
(3)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xī nào( )的可能。
(4)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 pià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成功是对执着者的一种馈赠;失败是对追求者的一种考验。
B.他们俩人在台上一唱一和,配合得十分默契,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C.随着光伏电站市场的开启,越来越多的非光伏企业也开始涌进这一领域。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或许将成为光伏企业的中流砥柱。
D.电视节目《朗读者》文化气息浓厚,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惟妙惟肖的真实场景。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肇庆警方将大力提升治安和交通秩序整顿,推进全市“创文”。(将“提升”改为“改善”)
B.通过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台的14项守信企业激励措施,使市场信用环境得到良好的营造。(删掉“通过”)
C.广州白云机场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优秀机场”,成为10家获此荣誉的机场。(在末加上“之一)
D.广东将加快出台抽制定并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硬措施”,确保2017年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将“出台”“制定”互换位置)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经典滋润心灵,著名丰盈人生。《朝花夕拾》如一幅淡雅的画,描摹出记忆的甜美;
, ; , ;《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人生的艰辛。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蹴尔而与之( )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二)文言文阅读(9分)
简子立嗣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注释】简子:即赵简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伯鲁:赵简子的大儿子。无恤:赵简子的小儿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赵简子之子/呼尔而与之
B.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即书诗四句
C. 谨识之/素不相识
D. 诵其辞甚习/其真无马邪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11.读完这个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吴锡平
???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盘点时下的阅读生活,我们无法放弃这样的追问。因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为书是文化产品,担负着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历史责任,不是快餐和一次性消费品,还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出版繁荣、阅读昌盛的时代,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 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内在的省察,其指向永远是向着内心,是对心灵负责,无需赶潮流和时髦。能否经得起重读,应该是检验一本书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讲,阅读是寂寞的,那些像时装一样引领时髦阅读生活的畅销书,其生命力是颇为可疑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能重读,但至少相当部分不能重读的书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都能找到。
??? 盘点时下的书界流行风潮,那些接近一次性用品的畅销书大抵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 一是自恋型,包括一些文艺界的明星大腕、美女和神童作家、通过某些新闻事件爆得大名的“泡沫”人士撰写的带有个人自传性质的“自白”“心声”和“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图书,其中充满了暴露和自恋:或絮絮叨叨倒腾些鸡零狗碎,或不自量力对什么都指手画脚,或装腔作势扭捏发嗲,其情其状注定其短命;还有一些“神童”的父母在子女一朝成功后,大谈特谈那些纯粹属于个体差异并不具备推广价值的培育经验。
??? 二是搭顺风车型,你这边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火了,我就跟着出《我能动谁的奶酪》《谁也动不了我的奶酪》《我要动谁的奶酪》《我不想动你的奶酪》《奶酪够了》《谁敢动我的奶酪》……或者是某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火爆了,图书出版界也来凑个热闹,来个各领风骚。
??? 还有就是空壳型的,这种书大多空有一个壳子,靠炒卖概念来维持,将一个浅显得几乎“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稍加改造,来统领一个寡淡且冗长的故事,敷衍成一部“厚重”的著作,再贴上心理励志、青春成长之类的标签推上书市。还有就是在文字中大量加入插图,也不管图片和文章有没有或者有多少内在联系,只为加大图书篇幅,多赚些银子。有时候甚至能把几万字的文字量出成页码在300页以上的单行本,徒有一个华丽的外壳。
??? 翻检一下自己的书架,相信很多读书人都有过清理这些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的经历。要避免和这些不受欢迎的朋友照面,就不得不加强防范了。走进书市,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都得时刻警惕,那些看起来一本正经的所谓书评、书介,那些印着某某名家倾情奉献、倾力推荐的所谓精品,那些高踞排行榜多少多少周的所谓宣传,大多是要大打折扣的。把握住这点,择书也就变得简单了,你有时也可以避开它们,径自走向那些寂寞的书架,去选那些在寂寞中散发思想光华的好书。
??? 在数量上的庞大和浩繁面前,质量永远有压倒一切的说服力。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哪一篇不是经过时间的淘洗,经历无数人诵读留存下来的文化的种子?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阶梯上排列的都是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穿越时空魅力永存的深邃思想,而能否经得起重读应该是一把衡量的尺子,只有那些在反复阅读中仍不失本质和品性的作品才能丰富人的心灵和文化的记忆。
???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纷至沓来的书流书潮,我们不仅需要锤炼一双洞若观火的明亮眼睛,更需要一颗冷静理性、求真务实的心灵,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书潮中辨清良莠,择而读之,才能摒弃糟粕,荻益营养,享受清丽的书香和高雅文化的滋润。
12.本文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书可以重读?(3分)
13.文中画线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 分)
①不受欢迎的朋友:????????????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14.下面关于读书的名言,与作者观点相近的一句是(??? )(3分)
????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刘向)
???? ??B.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 ??C.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 D.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伏尔泰)
(四)现代文阅读(17分)
含泪奔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着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的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脚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做了铺垫。
C.第自然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16.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4分)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17.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4分)
18.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5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2分)
2.A段写样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4分)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4分)?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