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1 21: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31 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重庆市合川区马门溪而得名。此属动物全长22米,体躯高将近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 马门溪龙图片导入霸王龙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龙和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的种类,身长约12米至14米,肩高约4米左右,
体重约7.5至12吨。钝 凌 仅
绘 吨 敏 捷学习生字自主预习认一认读一读恐龙 凶猛 鸽子 描绘 轻盈
敏捷 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词语学习 自读自悟第一段 ,然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细读品悟毫


干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重要信息呢?
  中生代 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漫长的演化凌空翱翔的鸟儿  读第二段,说说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相似亲缘关系恐龙鸟类后裔?羽毛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 自主读课文思考,读一读,画一画,然后,把恐龙演化的过程和演化成的种类说一说。看谁能讲得清楚、明了?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像鸟的恐龙树栖的恐龙 带羽毛恐龙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①②③④ 他们(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知识广角
化石 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总结拓展 知识广角
辽西地区是个化石宝库,被誉为“白垩纪公园”。那里发现的恐龙化石门类之多,保存之好,举世罕见。特别是 1996 年以来,那里多次发现留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有前肢很长的原始祖鸟、后肢修长的尾龙、体态臃肿的北票龙、满嘴利牙的中国鸟龙和身体小巧的小盗龙。其中有的恐龙身披纤维状的原始羽毛,有的身披真正的羽毛,为我们提供了部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依据。认识恐龙永川龙禽龙酷龙蛇颈龙大山铺的翼龙芦沟龙始盗龙骨架建设气龙双嵴龙腔骨龙并踝龙沱江龙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一读。总结拓展后裔—( ) 笨重—( )
繁衍—( ) 敏捷—( ) 后代沉重繁殖敏锐笨重—( ) 庞大--( )
躲避—( ) 崭新—( )
轻巧微小显露陈旧知识巩固

19世纪:赫胥黎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型恐龙—演变成鸟类科学
发现古生物研究的重大发现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演变成鸟类演变
过程20世纪:辽西大发现美好愿望 重现恐龙演变成鸟类的
历史进程假想
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