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18年秋学期期中测试
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考生须将试卷所有答案答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梦想qián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它是一缕春风,能吹化心湖的迷wǎng;它是一泓清泉,能滋润心灵的成长;它是一盏明灯,能照亮希望的shǔ光;它是跌dàng的乐章,能跃动青春的激情。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关于散文白鹭》这篇随笔式的评论,虽短小精悍,但极富诗意。
B.幻想总是美丽的,令人欣慰的;现实则总是枯燥的、严酷的、冰冷的。
C.以“千年泰兴,跃马争先”为主题的首届泰兴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已圆满落下帷幕。
D.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么?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么?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中国梦,我的梦”传递出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但梦的实现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B.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经过全面调查取证,其案情终于水落石出。
C.在阶段测试分析会上,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班的成绩比较满意,鼓励的话溢于言表。
D. 读书要讲求智慧,对充满智慧的作品就得深读静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前4题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
② ,来者犹可追。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 。
④ ,沉鳞竞跃。
⑤比喻是诗人常用的手法。曹操《龟虽寿》中的 “ , ”展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李煜的《相见欢》中的“ , ”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解。
5. 名著阅读(6分)
(1) 右图是格列佛游历______________(填国名)时的经历。(1分)
(2)请说说该图片展示的具体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格列佛游记》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 ( )(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A.拉格奈格有“斯特鲁布鲁格”,也就是“长生不老的人”,不同时代的“斯特鲁布鲁格”能和睦相处,能相互沟通交流。
B.慧骃没有自己的文字,它们的知识都是口耳相传的;它们不会生病,因此也不需要医生,但是它们有药草配制的良药,用来治疗创伤。
C.通过对“飞岛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D.利力浦特的大官们常常奉命表演绳上跳舞的技艺,跳得最好的是财政大臣和内务大臣,连皇帝也因他们技艺高超又不分伯仲而赞不绝口。
E. 大人国的印刷术历史悠久,国王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对格列佛想帮他制造火药和枪炮的建议大为反感。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班级开展了“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谚语积累】(1分)
你为同学们提供的由“云”预测天气的的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新闻】
8月7日,立秋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全国10个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社区共同策划组织的“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拉开了帷幕。展览旨在向公众立体展示节气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承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展览内容分“天行有常——二十四节气的发现” “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构成” “千秋之业——二十四节气传承和保护”三大部分,各保护单位展示了各自准备的图片、模型和特色展品,还进行了展演和互动体验活动。
请为以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2分)
???????????? ?
(3)【集思广益】(2分)
二十四节气已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弘扬、传承,同学们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对出下联。
领略节气魅力,
(4)【友情提醒】(3分)
这次实践活动后,小华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学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而且懂得了气象物候的一些基本知识。”
你发现小华的感想中有语病,请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她做一个解说。【提示: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 阅读苏轼的《东坡》,完成第7题。(6分)
东坡①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和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7. (1)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月光下东坡的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分)
(2) 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 ?
???????????? ?
阅读《李勉埋金》,完成8~11题。(14分)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此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①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家人可否?”勉许为办事,及礼毕,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②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释】①某:指自己,我。 ②赍(jī):携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有书生旅次宋州 _______________ ②于此得疾且死 _______________
③临绝语勉曰 _________________ ④专诣开封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某之仆使
A.辍耕之垄上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9.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因 出 囊 金 百 两 遗 勉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勉是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王方编译的《留青竹刻》,完成12~14题。(10分)
①“江南”自古以来,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生命的概念,在这一文化生命中有一个不变的意象,那就是竹。在江南地区保留至今的上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都与竹有关。常州的留青竹刻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 A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 B 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 C 竹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朝,至清代出现了“翻黄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 D
③“留青竹刻”也称为“皮雕”,是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竹皮上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
④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竹刻材料选用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黄色,洁净细腻,近似琥珀或比琥珀更雅致。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为赭色,作为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
⑤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雅致的艺术特色。
⑥“简朴”主要指材料和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
⑦“品高”体现在竹刻艺术之高和创作难度之高。留青竹刻之难为竹刻艺术之首,毛竹表皮的厚度一般只有0.1毫米,相当于一张办公用纸,但在竹刻师手中却是片“宽阔”的写意空间。最绝的是,表现山水、花鸟作品中深浅过渡,也得在竹子皮0.1毫米的范围内,刻成不同的薄厚。留青竹刻还力求“一刀到位”,从线条的完整、流畅,到整幅画面的神韵,均取决于此。如果力道中断,两刀刻一条线,就会明显凌乱。
⑧《古玩指南》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留青竹刻可以演绎名家书法,再现花鸟鱼虫的灵动,甚至还能表现云雾山水的朦胧,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12.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它直接说明了 ,
结合上下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请在第二段ABCD四个位置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处填入下面这句话,并说明理由。(4分)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
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B.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因为竹材朴素简洁,所以说它具有简朴的特点。
C.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竹刻材料选用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以上。
D.留青竹刻的“雅致”主要体现在:竹青层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色泽古雅隽美;呈现出与书画作品一样的清新气质。
(四) 阅读陈凌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完成15~17题。(10分)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a)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b)_______________。
⑤(c)______________。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3分)
A.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B.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C..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垠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侯海霞的《驼背李的春天》,完成18~22题。(20分)
①只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
②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疹人。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③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
④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⑤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
⑥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着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
⑦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戛然而止。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产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部。赤脚医生忙中出乱,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
⑧孩子去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一日,趁驼背李不备,她悬梁自尽,追随孩子而去。儿子的病逝,妻子的离去,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
⑨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⑩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嘻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相好的了。他听了,亦不恼,一人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里去。
(11)当我高中毕业回到村子,偶遇到驼背李时,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发白如雪,面颊深陷下去。他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
(12)那一天,是寒冬里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有个年轻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村民们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
(13)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矮蘑菇下。进到黑暗的屋予里,见到病床上的驼背李,年轻人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你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抬起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年轻人,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竞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
(14)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他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中专毕业。
(15)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年轻人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感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着,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
(16)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的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来了。
18. 通读全文,在横线上概括出村民对驼背李态度变化的词语。(3分)
可怜和鄙夷→ ① →唏嘘感叹→ ② → ③
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第(16)段划线句“驼背李的春天来了”的含义。(4分)
???????????? ?
???????????? ?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贫困的驼背李通过拾荒等方式几年来一直资助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那孩子事业有成后来寻找驼背李。
B.当村民们渐渐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因为捐助偏远山区的孩子依然过着贫苦的日子。
C. 第⑨节驼背李从城里回来变得精神抖擞、开心欢喜,是因为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D.第⑩节划线句子为下文写驼背李每个月定时去县城邮局给他资助的孩子汇款等情节埋下伏笔。
21. 阅读第③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各自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链接材料】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三、作文(60分)
请以“平常的日子也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 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 书写工整规范。
教育集团2018年秋学期期中考试 ( 参考答案)
1. 潜 惘 曙 宕
2. A
3. C
4. ①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② 往者不可谏 ③为伊消得人憔悴 ④夕日欲颓
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剪不断,理还乱
5.(1)大人国(1分)
(2)格列佛陪同国王巡视边疆,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老鹰把他住的木箱叼走,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2分)。
(3)A、D (3分)
6.(1)(1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2)(2分)示例: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拉开帷幕。(意思相近,语句通顺即可)
(3)(2分)示例:领略气节魅力,弘扬民族文化。
(4)(3分) 小华同学(1分),你的这句话语序不当(1分),应该将“懂得了气象物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调换位置(1分)。(或:改为“学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不仅懂得了气象物候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7.(1)(2分) 清幽宁静
(2)(4分)“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虽然道路坎坷,“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8.(1)(4分)①旅行在途中停留 ②将要 ③告诉 ④到……去
(2)(2分)B
9.因/出 囊 金 百 两 /遗 勉
10.可是不到十天,书生发病,最终无法救治。
11.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讲信用,有情有义,廉洁正直,光明磊落(要结合内容,答到两点即可)
12.(3分) 列数字、作比较(各0.5分)毛竹表皮之薄(1分)留青竹刻创作的难度之高(留青竹刻所需技艺的高超)(1分)
13. (4分)选择:C(1分)理由:这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1分)说明了竹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1分),这句话所举的例子是西汉时期的,处在春秋战国和明中期之间(1分),所以应选C处。
14(3分).B
15.(3分)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1分),进而引出对阅读的作用的论述(1分)。
16. (3分)(a)B (b)C (c)A
17. (4分)首先提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的错误认识,然后反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用哲人的话进行强调,最后总结阅读的意义。
18. (3分,每点1分)①调侃(或嘻笑)②赞许和敬佩 ③羡慕
19.(1)(4分)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动作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男孩对驼背李细心体贴地照顾(1分),表现了男孩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1分),也从侧面表现了驼背李的善良。(1分)
(2)(4分,每点2分)①指驼背李被男孩悉心照顾,使他能在冬日里享受到春天的温暖。
②驼背李在儿子病逝,妻子离去,孤独一人的情况下,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资助同样不幸的人,以自己“春天”般温暖付出获得“春天”般温暖的回报。
20.(3分)B
21.(6分)都运用了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2分);第③自然段:通过小孩
“立马噤声,变得听话”,侧面表现驼背李的样子吓人,与下文写他倾其所有资助男
孩读书形成巨大反差,赞颂了驼背李善良的高贵品质。(2分)链接材料:通过夏日
街头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渲染了烈日之猛、酷热之甚,烘托了祥子拉车的痛苦感受,
表达对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