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检测卷(一)(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检测卷(一)(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1-22 08:55:28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 B 【解析】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有50 g,密度ρ=1 g/cm3,由ρ=得V===50 cm3。
2. C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将它熔化成铁水时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时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时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均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切掉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改变了。
3. C 【解析】 在天平使用时加、减砝码为了防止砝码生锈都必须使用镊子夹取。
4. D 【解析】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5. C 【解析】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利用了塑料绝缘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用电安全;铝合金的密度比较小,在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重力比较小,易于飞机起飞;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利用了橡胶弹性好,耐磨性强的特点。故选C。
6. B 【解析】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故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50 g+20 g+10 g+2.4 g=82.4 g。
7. B 【解析】已知铜的密度和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铜线的体积,又知道铜线的横截面积,可求长度。由ρ=可得,铜线的体积V==≈0.001 m3。因为V=SL,S=25 mm2=25×10-6 m2,所以这捆铜线的长度L===40 m。
8. D 【解析】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故A、C错误。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增加砝码,若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就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指针会更偏右,故B错误、D正确。
9. D 【解析】甲图中石块的质量m=20 g+20 g+5 g+1.8 g=46.8 g,所以A正确;乙图中水的体积是20 mL=20 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是38 mL=38 cm3,所以石块的体积V=38 cm3-20 cm3=18 cm3,所以B正确;石块的密度ρ===2.6 g/cm3=2.6×103 kg/m3,所以C正确;若先测石块的体积,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来时会带着一些水分,使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的密度偏大,所以D错误。
10. D 【解析】由图示可知,当两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乙的质量较大,故选项A错误;当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较大,所以可知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故选项B,C错误;由图示可知,当乙的质量为25 g时,其体积为20 cm3,所以乙的密度为ρ===1.25 g/cm3=1.25×103 kg/m3,故选项D正确,应选D。
11. 72 【解析】本题考查了托盘天平的读数,天平横梁平衡时,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表示的质量,即50 g+20 g+2 g=72 g。
12. 不变 1 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 kg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油用掉一半后,密度不变;0.8×103 kg/m3 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 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 kg。
13. 不变 变大 【解析】蜡中间凹下去说明体积变小,则密度变大。
14. 左 等于 【解析】天平调平时,指针偏右,说明右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测量,即此时这几粒米相当于和天平的左盘是一个整体,所以在随后的测量中,只要天平能重新平衡,左盘所放物体的质量仍然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之和;此时砝码总质量是60 g,游码的刻度值是1 g,故左盘鸡蛋的质量是60 g+1 g=61 g。
15. 甲 1.5 【解析】ρ甲===1.5 g/cm3,体积一定时甲的质量较大,所以ρ甲>ρ乙。
16. (1)CBDE (2)如表所示。
物理量
矿石的
质量g
水的体积
cm3
水和矿石的体
积cm3
矿石的体积
cm3
矿石的密度
kg/m3
数据
28
15
25
10
2.8×103
【解析】 操作步骤为先测量质量,再用排水法测体积,V=25 cm3-15 cm3=10 cm3,ρ===2.8×103 kg/m3,步骤A是没有必要的,而且量筒比较高,不适合放到托盘上直接称量,容易倒下来。
17. (1)甲 (2)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3)大 ACDB (4)36.6 1.04
【解析】(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图(甲)即分度值小的量筒;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左,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3)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再将学生奶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学生奶,所以学生奶的体积减小了,根据密度公式ρ=,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值就增大了,所以结果偏大。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影响所测结果,要先测烧杯和学生奶总质量,再将学生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学生奶的体积,剩余学生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则倒出的学生奶质量可求。学生奶的密度可用倒出的学生奶质量和倒出的学生奶的体积求出,这样就可以减小误差的产生,所以实验顺序应是ACDB;(4)烧杯质量为m1=20 g+10 g+5 g+1.6 g=36.6 g,学生奶的质量为m=m2-m1=78.2 g-36.6 g=41.6 g,学生奶的密度为ρ===1.04 g/cm3。
18. (1)水平桌面 零刻度线 右 56 50 (2)0.92 合格 (3)偏大 ACDB 
【解析】(1)选项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选项C,由图乙可知,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总=50 g+5 g+1 g=56 g,选项D,由图丙可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V=50 mL=50 cm3。(2)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m=56g-10g=46g,该色拉油的密度ρ===0.92 g/cm3;因为0.92 g/cm3在0.91 g/cm3~0.93 g/cm3,故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的。(3)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色拉油,导致测得色拉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得色拉油的密度偏大;实验时只要先测量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再将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最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即可减小测量时的误差,故顺序为ACDB。
19. 解:设装满水的质量为m1,装满另一种液体的质量为m2,m水=m1-m瓶=1.0 kg-0.2 kg=0.8 kg,
V液=V容=V水===0.8×10-3m3,m液=m2-m瓶=1.64 kg-0.2 kg=1.44 kg,ρ液===1.8×103 kg/m3。答:装满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1.8×103 kg/m3。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学了密度知识后,李明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个鸡蛋的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 10 cm3 B. 50 cm3 C. 100 cm3 D. 150 cm3
2. 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C )
A. 将它熔化成铁水 B. 将它轧成薄铁片
C. 将它切掉一个角 D. 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3. 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 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 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4. 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 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
C.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5.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 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 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
C. 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 D. 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6. 某年某市部分地区遭受洪水侵袭,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一杯洪水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   )
A. 80 g B. 82.4 g C. 77.6 g D. 83 g
7. 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 mm2,这捆铜线的长度约为(   )
A. 4 m B. 40 m C. 400 m D. 4000 m
8. 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是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 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 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 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9. 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石块的质量是46.8 g
B. 石块的体积是18 cm3
C. 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
D. 若先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甲 乙
10.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 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 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 乙的密度为1.25×103 kg/m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
12. 张鹏家买了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食用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3. 杯中的蜡从液态变成固体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蜡的质量   ,蜡的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 学过天平使用的知识后,好奇的小明想用家中的一架旧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他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平衡螺母,指针总略偏向分度盘右侧,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盘中放入几粒米后重新调节平衡并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1 g。?

第14题 第15题
15.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  g/cm3。?
三、实验探究题(t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9分,共31分)
16. 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 g;
B. 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
C.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 g;
D. 将矿石浸没在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
E. 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
物理量
矿石的密度kg/m3
数据
17. 在测量学生奶密度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图   (选填“甲”或“乙”)中的量筒。?
甲 乙 丙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左,应   直到横梁平衡。?
(3)小铭进行了如下实验:
A.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B. 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C. 将适量的学生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2
D. 将烧杯中的学生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
考虑到学生奶在从烧杯中倒出时有残留,密度的测量值偏   。为此,同组的小浩提出只要调整实验顺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顺序是   (填序号)。?
(4)按照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在测量烧杯质量时砝码及游码情况如图(丙)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①和②的数值分别为   、   。?
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2/g
学生奶的体积V/cm3
学生奶的密度
ρ/(g/cm3)

78.2
40

18. 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 g/cm3~0.93 g/cm3,地沟油的密度在0.94 g/cm3~0.95 g/cm3,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 将托盘天平放于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B.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 g。
C.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g。?
D. 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cm3。?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的。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小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甲 乙 丙
四、计算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1分,共21分)
19. 一只空瓶质量是0.2 kg,装满水后质量为1.0 kg;倒掉水后再装另外一种液体,总质量变为1.64 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0. 在2018年发行了一种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 g,为了测定它的体积,把它放入一个装满水的量筒中,测得溢出的水的质量为1.8×10-3 kg,请你通过计算来鉴别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可能是什么金属(ρ铜=8.9×103 kg/m3,ρ银=10.5×103 kg/m3,ρ金=19.3×103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