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A)
A.九一八事变 B.— ?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这里发生了 ( D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
3.抗日战争何时进入相持阶段( C )
A.淞沪会战后 B.台儿庄战役后 C.广州、武汉沦陷后 D.南京沦陷后
4.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D )
A.消耗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游击战
5.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上述材料说明了 ( A )
A.中国各民族、各阶层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B.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敌后战场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6.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会战是( A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枣宜会战 D.徐州会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开始于( A )
A.广州、武汉失陷后 B.上海、南京失陷后
C.太原、保定失陷后 D.北平、天津失陷后
9.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政治措施是( A )
A.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开展大生产运动 D. 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10.中共七大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长篇发言,对抗战期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做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由此可见,中共七大的意义在于( C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
D.加速了国共两党关系破裂的步伐
11.如下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 D )
A. 国民政府不抵抗 B.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C. 九一八事变爆发 D. 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1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的语句。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 C )
A.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13.《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里有句歌词:“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与歌词相关的事件是( D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14.“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C )
A.从属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B.是正面战场的重要力量
C.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D.是抗战取胜的唯一因素
15.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C )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16.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国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17.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A )
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如图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一幕,促使这一幕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D.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
19.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C )
A. 血染卢沟桥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C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和蒋介石发表谈话 D.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二、判断题
21.判断对错:
(1)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2)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
(3)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4)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5)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仍然坚持积极抗日的政策。( )
答案:(1)√ (2)× (3)√ (4)√ (5)×
三、非选择题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对于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西安事变最终如何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张、杨;而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谈判,和平解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星光点点。突然,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1)“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日本民族一贯手法。回顾80多年前,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的借口是寻找失踪士兵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这是偶发事件吗?日军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说起“卢沟桥”,老人浑浊的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2)材料二是《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中的文字,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3)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材料四 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所谓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田中军吉以其“助广军刀”屠杀300多人,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杀人也超过300人,战后三名“百人斩”战犯受到正义的审判,在南京被执行枪决!
(4)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间悲剧,对此你如何认识?
(1)不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寻找失踪士兵不过是借口。日军的目的是借此挑起战争,扩大侵华利益。(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促使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4)①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使我们更加痛恨日本法西斯。②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还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东北难民涌入关内 图二 1945年,喜笑颜开的东北人民
材料二: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材料三:我们,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定所拟订的四个条款,和其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上述四强下称为同盟国。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场面最早有可能出现在何时?图一、图二场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有哪些?请列举两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例)。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联合抗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于材料三中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你有何感想?你能说说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吗?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1)1931年。图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图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三省摆脱了日本人的统治。(2)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多行不义必自毙等(言之有理即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4)第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多次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均遭到失败;第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彻底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探究题
25.【材料链接】
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
【问题探究】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2)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3)卢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
【问题探究】材料一表明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提示:变化: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令不抵抗。(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企图灭亡整个中国,蒋介石集团自身利益受到威胁。
材料二 二十九军守卫卢沟桥和反击日军
【问题探究】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爱国将士作出怎样的回答?
答案提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材料三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对在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士兵的英勇行为,你有何感想?
答案提示:在国家危难时刻,英雄们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