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冬季干燥天气
穿衣时放静电
天干物燥手触
碰金属放静电
小组活动一:
说说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新知讲解
汽油与油槽壁摩擦生电
产生的电荷通过接地线传到地面,防止了爆炸!
油罐车为什么拖着一根“尾巴”(接地线 )?
思考:
小组活动二:
1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3. 2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没有被吸起
被吸起
没有被吸起
实验对照组
1. 1号橡胶棒未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思考:
由以上活动你可以得出摩擦起电发生的条件吗?
1、为什么2号橡胶棒摩擦后不能吸起彩纸屑?
资料
摩擦起电实验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的干燥程度。
2号橡胶棒不够干燥
干燥
思考:为什么摩擦后物体会带电?
阅读课本121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内部有两种的带电粒子,分别是?
2、为什么整个物体不带电性?
3、物体摩擦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什么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什么电?
1. 原子都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还含有不带电的中子)
2. 当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时,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整个物体不呈现带电性。
带负电的电子数=带正电的质子数
相互摩擦
得到一个电子
失去一个电子
18个电子和17个质子,该物体带负电
10个电子和11个质子,该物体带正电
11个电子和11个质子
17个电子和17个质子
3. 当质子和电子的数量不等时,该物体带有静电。
摩擦起电的本质: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转移电子
⑴ 摩擦起电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⑵ 转移的电荷是电子(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电荷守恒
资料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思考:
用电子得失解释上述现象
得失电子 带电情况
橡胶棒
玻璃棒
得失电子 带电情况
橡胶棒 得电子 负电
玻璃棒 失电子 正电
思考:
为什么小孩子的头发全部分散开来了?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小组活动三:
1.两位同学合作,一位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另一位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 。
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接触2个小球后,2小球 。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小球 。
结论:
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电荷间相互作用原理可以应用在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以及激光打印等设备上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
静电正、负电荷能
互相吸引的原理制
成的。
静电的应用
课堂练习
2. 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轻小物体),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D
1.下列现象中不涉及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屑纷纷扬扬,四处飘落
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D.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
A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为静电植绒的流程示意图,将绒毛放在带负电荷的容器中,使绒毛带上电荷,
移动容器靠近带电极板,使带负电荷的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形成一个高压电场,使绒
毛成垂直状加速飞到需要植绒的布卷表面上,由于布卷表面涂有胶黏剂,绒毛就被垂
直黏植在布卷上。
(1)容器内的绒毛带 电,为了将绒毛吸引到布卷上,带电极板所带的电荷应该
是 电,利用的原理是 。
(2)绒毛黏植到布卷上后十分均匀美观,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
负
正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逐渐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板书设计
1、摩擦起电现象: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3、摩擦起电实质: ⑴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⑵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4、自然界中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题4.1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 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时,纸屑被吸起
B.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 吸尘器能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
D.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2.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球得到了一些电子 B. 气球失去了一些电子
C. 头发得到了一些电子 D. 头发和气球间没有电子转移
3.用餐巾纸摩擦后的吸管会带电,现用一小棒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吸管和小棒带同种电荷 B. 吸管带负电,小棒不带电
C. 吸管和小棒带异种电荷 D. 吸管带负电,小棒带正电
4.电脑显示屏表面的灰尘比所在电脑桌表面的灰尘多,是因为( )
A. 显示屏是用吸附灰尘能力较强的材料制成的
B. 房间里灰尘的自然堆积
C. 电脑工作时,显示屏表面温度较高
D. 电脑工作时,显示屏表面带电,容易吸附灰尘
5.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吸引(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B.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6. 在有些化纤地毯的编织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其作用是( )
A.钢丝能增大摩擦
B.钢丝能反射光,美观
C.钢丝容易传递热
D.钢丝能把由于摩擦所带的电及时传走
7.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易吸附灰尘
8.如图所示,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9. 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先后放入一固定的内壁光滑且绝缘的竖直平底圆管内,甲球静止在圆管底部,乙球恰好能在甲球正上方某个位置(两球未接触)保持静止,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两小球带异种电荷
B. 乙球受到甲球的排斥力与乙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乙球受力不平衡
D. 甲球对乙球的排斥力大于乙球对甲球的排斥力
10. 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吸引(没有互相接触)。若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小球,则小球( )
A. 一定被吸引
B. 一定被排斥
C. 静止不动
D. 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11. 如图所示为静电植绒的流程示意图,将绒毛放在带负电荷的容器中,使绒毛带上电荷,移动容器靠近带电极板,使带负电荷的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形成一个高压电场,使绒毛成垂直状加速飞到需要植绒的布卷表面上,由于布卷表面涂有胶黏剂,绒毛就被垂直黏植在布卷上。
(1)容器内的绒毛带 电,为了将绒毛吸引到布卷上,带电极板所带的电荷应该是 电,利用的原理是 。
(2)绒毛黏植到布卷上后十分均匀美观,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
1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悬
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
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
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
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
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
____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A 3.A 4.D 5.D 6.D 7.D 8.C 9.B 10.D
11.(1)负 正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 轻小物体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课题 电荷与电流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是常见的现象。 2.知道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 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 摩擦起电的本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梳子在头皮上摩擦后吸引碎纸片、橡胶棒在头皮上摩擦后吸引碎彩纸的现象。 问: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摩擦起电 通过身边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小组活动一:说说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小组活动二: 1. 1号橡胶棒未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2.1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接触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3. 2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问:步骤1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步骤三为什么吸不起彩纸屑? 展示资料: 摩擦起电实验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的干燥程度。 讲述:摩擦起电发生在干燥的条件下。 思考:为什么摩擦后物体会带电? 阅读课本121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内部有两种的带电粒子,分别是? 2、为什么整个物体不带电性? 3、物体摩擦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什么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什么电? 讲述:摩擦起电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转移的电荷是电子(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资料: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思考:用电子得失解释上述现象 图片展示:为什么小孩子的头发全部分散开来了? 小组活动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位同学合作,一位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另一位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 。 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接触2个小球后,2小球 。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小球 。 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冬季干燥天气穿衣时放静电;天干物燥手触碰金属放静电等 学生实验后回答:1.没有被吸起; 2.被吸起;3.没有被吸起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对照 2.2号橡胶棒不够干燥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1. 原子都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还含有不带电的中子) 2.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时,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整个物体不呈现带电性。 3. 物体摩擦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学生读图后回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后:摩擦后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学生活动后得到结论: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任的理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1、摩擦起电现象: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3、摩擦起电实质: ⑴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⑵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4、自然界中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