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课时
复习:简介作者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为每句标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句子。
2. 请找出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
三分钟 后比一比谁回答得更准确!
比喻: ⑤渐渐地我的眼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
拟人: ⑦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 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分组探究:
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繁星与萤火虫有哪些相似点?
②“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从哪个角度描写了海上夜行“我”产生的种种美感?
③“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我”既然“沉睡着,”怎么又“觉得”?这样写矛盾吗?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
④“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还在跑”包含了什么意思?
1 .巴金先生以散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看星天时的真切感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心、童趣。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联想,都给我们以示范和指点。
2.本文写法概括: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当堂训练
通过刚才一系列句子的分析,试着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巴金和冰心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了“繁星”,十分讲究用词,研读下面的引文和诗人,回答问题。
“如今在海上……。船在动,……摇摇欲坠呢!”
—— 巴金《繁星》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冰心《繁星》
①如果把“每晚和繁星相对” 改成“每晚观看繁星”好不好?理由是?
②如果把“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中的“悬着”改为“挂着”好不好?为什么?
③如果把“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中的“嵌”改为“印”效果如何?
明确答案:
①不好。“相对”指互相看,含有交流的意义;“观看”是一方对另一方,不能写出交流的情形。
②不好。“挂”是从上到下垂下来,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事物;“悬着 ”是吊在空中,含不固定之意,用于星星十分恰当,写出繁星的多、近和在空中的情态。
③不好。“嵌”指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的东西上面的凹处(多指美术作品装饰),用在这一诗境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有许许多多“零碎”然而闪光的思想,它们在诗人的脑海里铭刻得是那么牢,那么深,那么美。
拓展与运用
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出来。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模仿写作
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50字左右。
布置预习:
1、熟读第三课课文。
2 、搜集冰心的资料,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3、积累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惊羡· 浸透 叠 无端 嫩绿
至爱
4、解释词语。
惊羡 明艳 无端 泪泉
.
.
.
.
.
.
①运用比喻,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②这样写看起来矛盾,其实并不冲突。“沉睡”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的熟睡着。“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讲“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③“那个巨人”指的是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还在跑”既写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紧扣前文“船在动,星也在动”,还流露出作者涌动的激情。
④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夜行“我”产生的种种美感,渲染了海上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繁星》
主备人:裴萌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 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3、学习欣赏名家优美诗文,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难点: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探求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感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课前查找教学用的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课前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产生哪些遐想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几许快乐、几多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请看学习目标:
1、领会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2、继续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理解并背诵重点语段。
二﹑预习交流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寒夜》等,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写作背景:1923年,19岁地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家庭地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三﹑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仔细听课文朗读,如有不认识的字,请查阅字典。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
(六分钟)
2﹑听朗读后,出示字词提示:
纳凉 (nà )
摇摇欲坠(zhuì )
半明半昧( mèi )
舱面 (cāng )
模糊、模型 ( mó )
模样 ( mú )
3﹑讨论学习(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解答问题)
迅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三次看星分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明确答案:
类别次数 时间 地点 感受
第一次 从前七八月的夜晚 家乡庭院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住处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4﹑探究学习(三分钟)
再次细细地品读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分别体验作者三次不同的情感,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并试着探究一下,造成三次不同感受的原因。
请学生自由讨论,给出各种答案。
出示正确答案
三次情感:
第一次 表达了作者望星天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第二次 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又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 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体现了作者的童心、童趣。
造成三次不同感受的原因:
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细微深切。
四﹑当堂训练
①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与原文完全一致?( D )
A、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认他们很熟。
B、经他一番指点,使我果然看清了天上的巨人。
C、我在星的怀抱中微笑着,沉睡着。
D、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说话。
②下列句子中哪两句与原文不符?( BD )
A、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C、我好像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那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五﹑课内小结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本节课我们分析了作者三次观星的时间,地点及感受,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巴金先生,他的人格与作品风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六﹑课后作业
1、 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150字左右)
3、可以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搜集一下)
七﹑布置预习
1、仔细研读课文,找出采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分析。
2、怎样理解“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一起体会了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感受和情感。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本文的语言之美。
二﹑复习
请同学回忆作者简介。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三分钟)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为每句标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句子。
请找出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2﹑
(1)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2)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3)画出实写和虚写的句子,并找出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请学生回答)
明确答案:
比喻: ⑤渐渐地我的眼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
排比: 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拟人: ⑦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3.请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朗读全文,品赏文章语言美
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繁星与萤火虫有哪些相似点?
-----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②“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从哪个角度描写了海上夜行“我”产生的种种美感?
-----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夜行“我”产生的种种美感,渲染了海上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③“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我”既然“沉睡着,”怎么又“觉得”?这样写矛盾吗?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
-----这样写看起来矛盾,其实并不冲突。“沉睡”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的熟睡着。“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讲“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④“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还在跑”包含了什么意思?
-----“那个巨人”指的是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还在跑”既写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紧扣前文“船在动,星也在动”,还流露出作者涌动的激情。
五、 写法简析
1、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2、 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六、小结
巴金先生以散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看星天时的真切感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心、童趣。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联想,都给我们以示范和指点。
七、当堂训练
通过刚才一系列句子的分析,试着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巴金和冰心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了“繁星”,十分讲究用词,研读下面的引文和诗人,回答问题。
“如今在海上……。船在动,……摇摇欲坠呢!”
—— 巴金《繁星》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
——冰心《繁星》
①如果把“每晚和繁星相对” 改成“每晚观看繁星”好不好?理由是?
②如果把“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中的“悬着”改为“挂着”好不好?为什么?
③如果把“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中的“嵌”改为“印”效果如何?
明确答案:
①不好。“相对”指互相看,含有交流的意义;“观看”是一方对另一方,不能写出交流的情形。
②不好。“挂”是从上到下垂下来,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事物;“悬着 ”是吊在空中,含不固定之意,用于星星十分恰当,写出繁星的多、近和在空中的情态。
③不好。“嵌”指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的东西上面的凹处(多指美术作品装饰),用在这一诗境里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有许许多多“零碎”然而闪光的思想,它们在诗人的脑海里铭刻得是那么牢,那么深,那么美。
八、拓展与运用
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出来。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九.课后作业
1、如今,当你仰望星空,又有哪些新的感受?
2、拓展延伸——模仿写作
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50字左右。(二选一)
十.布置预习
1、熟读第三课课文。
2 、搜集冰心的资料,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3、积累词语,给划线的字注音。
惊羡 浸透 叠 无端 嫩绿 至爱
4、解释词语。
惊羡 明艳 无端 泪泉
板书设计:
次数 时间 地点 感受 感情
第1次 从前七八月的夜晚 家乡庭院 --- 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2次 三年前 南京住处 --- 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3次 如今 海上 --- 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星星的知心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这情,这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语言特点: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2. 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3. 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
教学反思
PAGE
5(共36张PPT)
巴金
学习目标:
1、领会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2、继续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理解并背诵重点语段。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寒夜》等,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写作背景
1923年,19岁地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家庭地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自学指导(一)
请仔细听课文朗读,如有不认识的字,请查阅字典。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
六分钟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更准确!
生字词:
纳凉 ( )
摇摇欲坠( )
半明半昧( )
舱面 ( )
模糊、模型 ( )
模样 ( )
.
·
·
·
·
·
·
·
nà
zhuì
mèi
cāng
mó
mú
讨论学习
迅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三次看星分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第一 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类 别
次数
从前七八月的夜晚
三年前
如 今
家乡庭院
南京住处
海 上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探究学习 (三分钟)
再次细细地品读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分别体验作者三次不同的情感,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并试着探究一下,造成三次不同感受的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表达了作者望星天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又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地向往,体现了作者的童心、童趣。
造成三次不同感受的原因
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细微深切。
当堂练习:
①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与原文完全一致?( )
A、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认他们 很熟。 B、经他一番指点,使我果然看清了天上的巨人。 C、我在星的怀抱中微笑着,沉睡着。 D、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小声说话。
②下列句子中哪两句与原文不符?( ) A、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C、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那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D
BD
课内小结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本节课我们分析了作者三次观星的时间,地点及感受,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巴金先生,他的人格与作品风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课后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150字左右)
3、可以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 可搜集一下)
布置预习:
1、仔细研读课文,找出采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分析。
2、怎样理解“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