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走进文言文
一、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二、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A、“······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B、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2、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3、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于”。
4、被动句:被动句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三、怎样翻译文言文? (录、释、理、添、删)1、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2、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3、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
4、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5、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6、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文言文的三步学习法: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8《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yì。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世说新语》二则柳絮xùyìyùn谢道韫无奕fù 谢太傅zhòu 雪骤chā nǐ 差可拟《世说新语》两则咏 雪一读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看看读读,巧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咏雪—
二译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 雪家中的子侄辈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 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述句句末词,表判断,无义检测:请迅速翻译下列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儿女
因风起子侄辈子女趁、乘,凭借因为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人物______,事件_________等要素。
合作探究 明确:时间:寒冷的雪天;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和他的侄子、侄女
事件: 谈论诗文2.通过“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种赞扬和敬佩,有力地暗示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撒盐空中 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白雪纷纷
何所似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四、深入理解参考:
前者写得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得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咏雪撒盐形似意蕴柳絮鹅毛蒲公英飞花梨花试背诵课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
差可拟
兄女曰:
末若柳絮
因风起
公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陈纪(128-199),字元方。以道德知名于世。兄弟友爱,孝养父亲,家中和睦亲善,其家风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乃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非 人 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嬉戏约定正午“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译文:补出课文中的省略部分。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友 于元方家君君家君人君君尊君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古义今义 去 委 不顾离开到……去丢下
舍弃委托不回头不理睬文言文知识积累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2.太丘舍去 古:去,离开
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文言文知识积累词类活用: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动词)日期(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期课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君 与 家 君您的父亲
(敬辞,对别人父
亲的一种尊称)您
(敬辞,有礼
貌地称呼对方)我的父亲
(谦辞,对别人
称自己的父亲)译读积累译读积累问题研究:其他敬称和谦称,参考词语手册P14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整体把握课文可分为三层,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层:友人 太丘 。
第二层:友人 元方 。
第三层:友人 元方 。 问题探究 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个什么样人?
《世说新语》两则2.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应句子来说明吧。缺点:急躁,无信无礼,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正直 /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爱憎分明优点:知错能改思考探究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两种看法:
一是并非失礼,原因是元方年仅7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友人既对元方的父亲失信,又对元方的父亲失礼(骂了他父亲),其品行的低劣可见,对于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于千里之外。
二是确有失礼之处,因为友人当时已经觉得惭愧,要下车拉他表示友好,既然他能知错就改,我们也应当宽宏大量。不能因一个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的否定他。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待人(接物)要守信用、讲礼貌礼信1 办事要讲究诚信,为人要方正
2 赞扬了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讲述了7岁儿童陈元方的 故事,表现出小小的元方明 白事理,聪颖机智,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正直,明理有礼,善于说话,否则会丧失朋友的。 诚为本
诚信的本义是诚实无欺,恪守信用。
古人云:
人无诚信则鄙陋
家无诚信则危殆,
国无诚信则绝于天下。一诺千金
言必信,行必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关诚信的话抢答内容理解《世说新语》两则1、指出下列红色的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1)即公大兄谢太傅(2)尊君在不你的父亲,指陈太丘(3)君久不至你,指陈太丘的友人(4)君与家君我的父亲,指陈太丘看看你都掌握了吗?《世说新语》两则2、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俄而:不久,一会儿未若:比不上去后乃至:才下车引之:拉柳絮因风起:凭借,乘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入门不顾:回头看内集:家庭聚会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太丘舍去:舍弃;离开讲论文义:谈论诗文差可拟:大体、差不多《世说新语》两则(2)与人相约,相委而去。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3)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父亲约好了正午时候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世说新语》两则(3)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失礼。(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世说新语》两则6、选出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C 未若柳絮因风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当时经常日子太阳比作好像这,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