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无言的差距爆发于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
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那
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各处在怎样的社会?学.科.网zxxk.组卷网
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1.无言的差距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2. 无耻的行径:
——鸦片的输入3.正义的回击
——林则徐赴粤禁烟中 国英 国政治PK中 国英 国经济PK中 国英 国军事PK中 国英 国外交PKPK罂粟花罂粟果鸦 片罪恶的天使——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中英贸易中国 英国呢绒、布匹茶叶、生丝、瓷器(很难卖出去 )(很畅销)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出超。学.科.网zxxk.组卷网
英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想一想1799年箱18201824182918301835183818394000多788912576203313544540200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情况右边柱状图直观地反映了什么?到1840年鸦片战争
爆发前英国向中国
输入鸦片激增。“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思考: 鸦片输入的危害有哪些?“(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林则徐集·奏稿中》 假如你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道光帝弛禁还是严禁??虎门广场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英美商贩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1.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二、鸦片战争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割占香港岛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实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100万银元 ?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开放广州、福州、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厦门、宁波、上海 ? 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
连线:《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除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之外,还与哪些国家签订条约? 你认为这些条约能满足西方列强的欲望吗?得寸进尺?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思考: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失败原因
(1)主要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思想等角度分析)(2)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中国战败的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表中贸易不含鸦片贸易额)
材料二:英国下院的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
告承认:“近年同这个国家(中国)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
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开始
大幅度下降。
问题一: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二:为此英国又干了什么?英国认为开放口岸太少,享受的权益太少了,要求清政府“修约”,开放更多的口岸。当遭到清政府拒绝后,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目的: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三、战火再燃(战端因何重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目的、时间、参与国、过程)侵略者?暴行?时间?1856—1858—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增开十口通商、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传教、游历、经商割九龙司一区增开天津
英法各800万两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2.结果: 这是1860年12月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你能否猜出英国漫画中那条古怪邪恶的龙象征着什么? 你知道该漫画作者想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信息吗?猜猜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3.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A.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 (师夷长技以制夷)B.调整国家机构以适应时局变化 设置总理衙门、设置总税务司、设置同文馆C.洋务运动掀开中国近(现)代化运动的序幕(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近代教育)(2)清政府的变化:
曾经的灾难让我们深感耻辱
曾经的奋斗让我们倍加振奋
记住昨天的岁月,不是为了忧伤,而是为了奋发图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