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大纲要求1、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2、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会用材料制作模型。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前后知识间的联系(1)初中时对投影和视图已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2)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
(3)这一节内容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内容,也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必备知识;
(4)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在实际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2.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
①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视图的概念;
②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难点:
规范、准确地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关键:
通过观察、比较,准确地认识空间 几何
体的结构特征。 二、教材分析三、目标分析1、认知能力与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视图的概念; ②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几何体结构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画简单几何体三视图的作图技能。同时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积极情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简洁美、对称美。三、目标分析四、教法学法分析1.指导思想:
(1)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2)建构主义学习观(代表人皮亚杰):“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及意义”。
(3)人本主义学习观(代表人罗杰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2.教法设计: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等形式进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学手段:实物模型、多媒体使用(几何画板Flash等)四、教法学法分析5、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投影与视图,有一定的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最佳时期”进行教学。 4.方法引导
(1)注意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区别。
(2)画图、识图、用图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讨论,分组合作,交流互动。
(3)结合实际模型,理解三视图的画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五、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境、引出概念(1)通过多媒体演示皮影戏片断,让学生思考皮影戏是如何演出的?(2)表演手影:利用投影仪的光线,让学生表演。设计意图(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作准备。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对投影的概念有直观的感知,为概念的导出作铺垫。 2、导入新课(1)投影的概念; 投影是光线(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的图形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分析(2)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分类:按投射方向是否正对着投影面,可以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两种 投影线交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作用:由于中心投影形成的直观图能非常逼真地反映原来的原来的物体,因此主要用来绘画、概括的描绘一个结构或一个产品的外貌。但由于中心投影的投影中心、投影面和物体的相对位置的改变时,直观图的大小和形状也随之改变,因此工程制图或技术图样一般不采用中心投影而采用平行投影的方法。五、教学过程分析强调: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要保持平齐,与俯视图的长应对正,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相等。 (3)视图 : 视图是指将物体按正投影向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
正视图: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射所得的投影。
俯视图:光线自物体的上面向下投射所得的投影。
左视图:光线自物体的左面向右投射所得的投影。
用这三种视图刻画空间物体的结构,称之为三视图。五、教学过程分析3、例题分析例题1: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1)画图前,先分清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从三个不同角度,发挥想象能力。
(2)把组合体拆分出简单几何体。
(3)用虚线表示被遮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画三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初步掌握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五、教学过程分析例题2:如图,设所给的方向为物体的正前方,试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1、这一几何体比较复杂,从三个角度一一分析,弄清投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2、被遮挡的线用虚线画出来以便准确画出三视图。五、教学过程分析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把复杂的几何体拆分成若干个
简单几何体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培养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强化虚实线在画三视图中的准确
运用。五、教学过程分析4.练习反馈
课本第13页练习1、2、3 练习意图:
(1)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2)由三视图还原出空间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在建筑方面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5.归纳总结
基础知识:
①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②三视图的画法。
③由三视图识别空间图形的特征。
基本方法:借助于实物模型,观察比较,
发挥想象,规范作图。6.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3,4,5 五、教学过程分析六、教学评价与分析1、评价方式采用“观察法评价”及“操作性评价” (1)“观察法”是在授课过程中努力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创新精神.
(2) “操作评价”强调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达成度和操作技能的点评,我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保持同学生的正面对话与互动,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实践,并通过点评帮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和信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通过对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老师答 疑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并在以后教学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六、教学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