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诗词五首《卖炭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诗词五首《卖炭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3 09: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九年级上
六单元 课
卖炭翁
卖炭翁
白居易
新知导入
同学们,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
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新知讲解
知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新知讲解
读诗句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新知讲解
知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新知讲解
记拼音
冰辙
niǎn
驱将
jiāng
zhé
叱牛
chì

chì


口中敕
两骑

翩翩
piān
诗题意思: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的描写叙述对象。在原作下有题注曰“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
解诗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砍柴
今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简评:开头四句写卖炭老翁的炭来之不易。每一斤炭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他的希望。
城南之山
烟熏色的脸
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做什么用,指需求。

今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简评:用设问句使文势跌宕起伏,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可怜”两字倾注了作者无限的同情,催人泪下。
得到。
让人怜悯。
希望。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天亮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简评:雪厚路远,运行艰难。
困倦,疲乏。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同“碾”,压。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骑马的人。
今译: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简评:写在使者和皇帝的文书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是所有的希望都化作泡影。
轻快洒脱的情状。得意忘形的样子。
指太监。
公文。
皇帝的命令。
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调转。
吆喝。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不是实指,
形容很多。
今译: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当炭的价钱了。
简评:结尾句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对比之下,卖炭翁的悲苦形象也更加突出了。
赶着走。
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
舍不得。
通“值”,指价格。
课堂练习
读古诗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课堂练习
译古诗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新知讲解
析古诗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悟诗情
拓展提高
讲述一个卖烧老翁谋生的
不易,辛苦烧的一车炭,本想
用它换衣食,结果却被宫使强
行掠夺而去。
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讽刺了当时腐败 社会现实。
1、 卖炭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悟诗情
拓展提高
2、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都是谁?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烧炭——运炭——炭被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4、作者对卖炭翁和宫使各持什么的情感?
作者对卖炭翁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暴行进行了揭露。
悟诗情
拓展提高
5、分析下列诗句都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形象性格?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肖像描写,
反映了卖炭老人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的形象。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
反映了卖炭老人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
悟诗情
拓展提高
5、分析下列诗句都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形象性格?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
动作描写,反映了卖炭老人运炭的艰难。
(4)“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
反映了卖炭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的霸道形象 。
悟诗情
拓展提高
5、分析下列诗句都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形象性格?
(5)“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
反映了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的心理。
悟诗情
拓展提高
6、名句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悟诗情
拓展提高
7、名句赏析“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悟诗情
拓展提高
8、名句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悟诗情
拓展提高
9、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 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课堂作业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艰辛。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悟诗情
课堂作业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悟诗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