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课件+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诗海拾贝课件+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3 14:18:45

文档简介










《诗海拾贝》复习检测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潜伏(qián qiǎn) 露水(lù lòu)
 白桦(huá huà) 绽放(dìnɡ zhàn)
?
三、补充词语。
  (  )(  )玉立 (  )(  )来迟
  (  )(  )白雪 (  )(  )点头
?
四、准确连线。
  《采薇》            唐诗      白 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      辛弃疾
  《天净沙·秋》         元曲      艾青
  《太阳的话》          四言古诗    叶赛宁
  《白桦》            外国诗     杜甫
  《春夜喜雨》          现代诗     《诗经》
?
五、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乡间小路。    (  )
  2.雪花飞舞的样子。    (  )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  )
  4.羽毛或丝线制成穗子。    (  )
  5.安闲自在地步行。    (  )
六、添枝加叶。
  (  )的金晖 (  )的寂静 (  )的雪花
  (  )的流苏 (  )的光华 (  )的花束
?
七、理解填空。
1.《春夜细雨》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三、四句中的“__________”字和“__________”字用得准确、贴切,前者写出了风的__________,后者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
2.《采薇》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___季和__________季有代表性的景物,“__________”写柳条飘动,“__________”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3.《天净沙·秋》题目中“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
4.杜甫的《春夜细雨》是一首__________,诗中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野径云俱黑,____江船火独明______。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句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语气助词。
?
八、明辨是非(对的打“√”,错误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黄沙道”指的是用黄沙铺成的道路。    ( X )
2.《春夜细雨》首联赞美了春雨应时而下的特点。    (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夏夜特有的景象。    (  )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  )
5.《太阳的话》是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自由诗,全是运用了反复、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  )
?
        综合能力日日新
九、赏析感悟。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ǎn)_________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__________没了他的脚印。
?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
  A.时光 B.时间 C.光阴 D.岁月
  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A.展 缀 延 掩 B.绽 缀 延 淹
  C.展 坠 衍 掩 D.绽 坠 衍 淹
  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A.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B.在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C.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D.都 哪怕……或是 就 由于
  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拟人)
  B.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拟人)
  C.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
  D.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比喻)
  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  )
  A.岁月无情,不要有非分之想。
  B.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
  C.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
  D.年华虚度,无可奈何。
  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
  A.议论 B.抒情 C.说理 D.叙事
  十一、智能拓展。
  ★妙笔生花:
?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自拟题目尝试着写一首诗歌,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给你的小诗配上插图,然后再小组或全班同学之间相互展示自己的杰作。
  
赞美具体事物的古代诗词佳句
  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
  石灰: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自在人间。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长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参考答案
  一、睫毛 枕头 朦胧 潇洒 徜徉 鸣蝉 茅店 飞鸿
  二、qián lù huà zhàn
  三、亭亭 姗姗 皑皑 频频
  五、野径 霏霏 依依 流苏 徜徉
  七、1、知 乃 潜 细 微 小
  2、诗经 春 冬 依依 霏霏
  3、曲牌名 题目
  4、五言律诗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5、矣 思
  八、× √ √ √ √
  九、(一)1、宋 辛弃疾
  2、C
  3、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4、(1)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
  5、闲适愉快
  (二)1、C 2、D 3、C 4、B 5、B 6、C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古诗的由来:
“诗”在中国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但“古诗”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南北朝时代。
而如今,凡是1840年以前的诗歌都可以称为“古诗”。?起源显然在中国,具体地点很难考究。
诗歌知识小竞赛: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共收录诗歌( )篇。
A、《楚辞》25 B、《诗经》305
(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阶段。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 ),宋代的( )和元代的( )。
A、诗词曲 B、词诗曲 C、曲诗词
(3)其成就达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峰的两大著名诗人是( )。你会背诵他们的哪些诗:( … … )。
《诗经》
305



李白、杜甫
清代李调元: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
词牌名《西江月》化自李白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诗经 ·采薇》(节选)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唐诗《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宋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元曲《天净沙 秋》(白朴)
春 冬
春 夜
“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
夏 夜
秋日 黄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305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意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最早的诗歌总集
语气助词
《诗经·采薇》全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注释:
  1、好雨: 指春雨.
  2、乃: 就,马上.
  3、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 田野的道路.
7、俱: 全,都.
8、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红,花.
  9、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0、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11、独:独自,只有.
  12、晓:早晨.
2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上的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2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有时可以用于人,形容老师等传授或教会别人一些东西,在不自不觉中就完成了!

诗句写的是春雨,可以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父母对儿女的疼爱,等。
*比喻意思的成语?
潜移默化
春风化雨
2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总结: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首诗细致的刻画了春雨的夜景,很好的表达出了杜甫对这场悄然而至的“及时雨”的感激与自己的万分喜爱。
诗中处处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描写的活灵活现。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体裁:【词】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意思: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屋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农村夏天的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夏天丰收的喜悦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què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明月 别枝
稻花香
七八个星 天 山
茅店 社林 路 溪桥
惊鹊
鸣蝉
蛙声
两三点雨
清风
明月 别枝
稻花香
七八个星
茅店 社林 路 溪桥
惊鹊
鸣蝉
蛙声
两三点雨
清风
天 山
惊喜、愉悦
4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③残霞:晚霞。
④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⑤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
⑥红叶:火红的枫叶。
⑦黄花:金黄的花朵。
4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作品名称:【越调】《天净沙·秋》
创作年代:金元时期
作者姓名:白朴
文学体裁:散曲·小令宫调
名称:越调
曲牌名称:天净沙
4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
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
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
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
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
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青山绿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词的曲牌名是(天净沙),写的是(秋天)景色。
2.前三句用(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典型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这一片宁静中。突然掠过(飞鸿),飞到地面,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鸟的灵动),(“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3.曲中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是(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现代诗:
《太阳的话》作者: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 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1 太阳的话
(作者·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晨曦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
 把晨曦、温暖和露水,
 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理解诗歌内容,填空。

(1)诗中的“你们”指______,“我”指______。

(2)诗的第二小节用_____句式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________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和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________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1)人类(人们) 太阳
 
(2)排比 露水 花束 香气 亮光 温暖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代表作:《扫墓日》、《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

叶赛宁(1895~1925)俄国著名诗人。
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诗经·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

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

大雪纷纷满天飞。
2.《春夜喜雨》: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
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
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
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
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
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
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
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4.《天净沙·秋》: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
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
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
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
霞光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炊烟淡淡飘起,
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
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
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
在风中一齐摇曳着。
古诗大分类
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2.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3.从《诗经》到南北朝,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代诗与现代诗的区别:
·学会·运用·
1.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
2.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最深的情:
2.最远的邻居:
3.最高的楼:
4.最快的船:
5.最大的瀑布:
6.脸皮最厚的人:
7.最晚回家的人:
8.最长的头发:
9.最寂静的空间:
10.最大的门窗:
趣·谈: 唐宋 ·诗词 ·之最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8.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请:填入恰当的鸟名。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枯藤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3.明月别枝惊( ), 清风半夜鸣蝉。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归来。
5.几处早( )争暖树,谁家新( )啄春泥。
6.月落(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7.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黄鹤





黄鹂
白鹭


我们学过许多的关于四季的诗句,你会背诵吗?
描写春季的诗句: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 贺知章《咏柳》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海拾贝
描写夏季的诗句: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海拾贝
描写秋季的诗句:
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诗海拾贝
描写冬季的诗句: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诗海拾贝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内容上以某物为描写对 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一般是托物言志,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隐居 生活见长。风格恬静淡雅。
4.战争诗: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一般写羁旅之思,思念亲友,征 人思乡,闺中怀人。
6.送别诗: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 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 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等。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三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原来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 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 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他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 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 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 封面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 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 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 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 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 “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 合称“六义”。。
请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诗歌。
和伙伴一起欣赏、交流。
水调歌头
宋代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