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2018.9.1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2018.9.6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上下前后
课 型
新 授
课时分配
1课时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2018.9.5
项 目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能 力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 程
方 法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 在的位置和方向。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挂图,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 确定“航点”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学生自由说
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看到的情景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看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说
学生活动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
教
学
环
节
二、自主学习 探索“航行”
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1、一切行动听指挥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3. 通过“说反话”深化对“上下、前后”的理解。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物的名字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尝试用上、下说主题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生畅谈收获
修改补充:
4.请你回答:火车在轮船( )面
火车在卡车的( )面
5.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
6.师小结: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对卡车来说,却在卡车的下面。由于对比的事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 贴图片,指学生读,填答案 考虑: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板 书
设 计
上 下 前 后
图示略
教
学
反
思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分相对应,建立起以下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手。一般学生在6岁以前就能完全正确辨认“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并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为标志为中心进行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