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4、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前置自学
了解口技:
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了解作者: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掌握文学常识:
《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自主学习:
熟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少顷( )???犬吠( ) 惊觉欠伸( ) 呓语( ?)???????
夫叱大儿声( ) 夫齁声起( ) 意少舒 ( )
中间( )???曳( )屋许许( )声????几欲先走( )
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解释。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2.会宾客大宴(???? )(????? )
3.于厅事之东北角(?????? )?? 4.施八尺屏障(???? )
5.众宾团坐(????? )。???????? 6.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7.满坐寂然(?????? )???????? 8.无敢哗者(?????? )
9.遥闻深巷中犬吠(????? )???? 10.有妇人惊觉欠伸(? )(????? )
11.其夫呓语(???? )????????? 12.既而儿醒,大啼(????? )
13.妇拍而呜之(???? )??????? 14.絮絮不止(???? )
15.妇手拍儿声(????? )??????? 16.夫叱大儿声(????? )
17.众妙毕备(?????? )???????? 18.以为妙绝(??????? )
19.盆器倾侧(???????? ) 20..宾客意少舒(???? )? (???? )?
21.稍稍正坐(??? ????? )? 2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23. 曳屋许许声(?? ??? ) ??24. 虽人有百手(????? )?????????
2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26.奋袖出臂(??? ?? )??????27.两股战战 (???? ?? )??????
28.几欲先走(???? ?)(???? ?)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
1、“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通过写口技表演者模仿的哪三个场景来表现“善”的?
2、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3、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看这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通过描写一场精采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课堂检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
(2)众宾团坐(??? )????????? 满坐寂然(????? )
(3)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
(4)于厅事之东北角(???? )?? 妇拍而呜之(????? )
(5)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
(6)其夫呓语(??? )????????? 不能指其一端(????? )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妇抚儿乳 ????(?????? ??????? )(2)不能名其一处也(??????????????? )
(3)不能指其一端(???????? )
翻译下列句子。
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拓展延伸: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划线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 解释划线的词。
(1)天雨,解素衣。(??? ) (2)岂能无怪哉?(??? )
2. 翻译下面句子。
(1)衣素衣而出。
(2)迎而吠之。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4. 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