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最后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降临我国四川省汶川等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片片辛勤创造的繁荣在顷刻间消失殆尽……但是,就在这场抗震救灾中,人性的真善美的熠熠光辉却令我们为之动容,谭千秋老师的壮举便是这其中一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谭老师的伟大人格!
地震
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初读感知背景资料
生难字整体感知ruinsshake sǎn(散漫)
散
sàn(散步)
运用:这篇散(sǎn)文写的是作者在林中散( sàn)步的感受。
kōng(空气)
空
kòng(空地)
运用:哥哥在那片空(kòng)地上练空(kōng)翻。多音字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大公无私:①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②处理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也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声绘影。
用一用:突然间,( ),村庄的房屋瞬间( ),在这( )的时刻,老师用身体护住了他的几个学生,他用生命( )了师德的灵魂。重难点词语地动山摇 坍塌生死攸关诠释本文讲了谭千秋老师在遭遇地震、教学楼倒塌的刹那,用身体护住四名学生,奉献了自己生命的故事,歌颂了谭千秋老师( )的崇高精神。整体感知中心思想恪尽职守,大爱无疆“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分析:通过学生事后的一句感言,道出了谭老师在事发当时的壮举。“飞身”一词体现了谭老师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高尚情怀。
好词句分析段落大意一、地震后,精神不朽。(1~7)
二、地震中,舍身相护。(8~11)
三、地震后,精神不朽。(12) 地震前——教导学生、传播价值
最后 课桌、楼房摇晃——迅速组织学生撤离 英雄不死
的 地震时 教学楼坍塌瞬间——用身体护住思维学生
姿势 楼房摇晃越来越厉害——地动山摇、楼房塌陷 精神千秋
搜救人员:永生难忘 获救学生:飞身扑救
地震后
同事评价:舍己为人 学生缅怀:和善、幽默结构图示1.第②段用一句简单的环境描写独立成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处环境描写,既是对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那特定场景中悲剧即将发生的暗示,烘托了一种不祥、恐怖的气氛,奠定了全文悲壮的情感基调。再读课文2.如何理解第③段中谭老师的话?
谭老师的话既是对学生的教育,更是他自己的心灵独白,为下文写他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危难之际做出的抉择埋下伏笔,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3.第⑤、⑦两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段文字简洁而生动地呈现了地震发生时可怕的情景,渲染了危急、紧张、恐怖的气氛,从而衬托谭老师舍生忘死的英勇悲壮。4.第⑧~⑩段分别引用了哪些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用了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他们的话从不同角度丰满了谭老师的英雄形象,同时体现了人们对谭老师的无比敬重。这些侧面描写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突出了他可贵的献身精神。5.怎样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
这是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在灾难降临之际,这双手臂不是为了寻求自身安全,而是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保护学生的职责。他留下的这一姿势,是一个舍己救人、勇敢无畏、恪尽职守、大爱无疆、英勇悲壮的姿势。6.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句话是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高度赞扬和人生评价。他的大仁大爱、大勇大义犹如一道永恒的光芒,照亮人们内心,让人无限崇敬,更给人以强大的感召力。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将得以传承和发扬。从下列语句中体会谭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精神。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精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在教学楼坍塌时保护学生的动作,并说说谭老师在地震发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动作:拉、撑、护;
精神品质有: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恪尽职守、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等。
面对废墟中掩埋的生命,面对断壁残垣中模糊的脸庞,面对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我们无不噙着泪水,承受着锥心之痛。但是,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前的举动,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那大仁大爱、大勇大义的伟大人格魅力。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废墟可以埋葬我们的身躯,但埋葬不了人间大爱!读完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互动反馈心灵感悟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拉”、“撑”、“护”三个动词体现了谭老师临危不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仿写动作描写
通过精彩的动作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或品质。
示例:
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仿写训练
描写优秀品质的成语:
鞠躬尽瘁 夙兴夜寐 兢兢业业 忠贞不渝
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危如累卵 迫在眉睫语言积累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结合课文,谈一谈你对“人生的价值”的看法。
2.为什么在搜救人员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人们看到了什么?
3.谈谈你对“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最后的姿势”这句话的理解。随堂练习提示:结合自己的认识来谈,思想积极向上即可。人们看到了谭老师为保护学生而惨烈殉职的样子。人们被谭老师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是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在灾难降临之际,这双手臂不是为了自身安全,而是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保护学生的职责。他留下的这一姿势,是一个舍己救人。勇敢无畏、恪尽职守的姿势,这个姿势将成为一座英雄的丰碑。
谢谢观看!!让我们一起聆听课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