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1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2 同学们,其实像大家介绍的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吧。 ?3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
陈 冬 梅《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4
1、利用字典、注释,读准字音。
2、以下面句子为例,划出句中的停顿处,把握课文的节奏。
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除注解上已注明的字之外,你认为还有哪几个字的读音或含义要特别留意的?自 读 要 求?5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指导一读准字音,正确停顿。一、朗读课文两遍?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断 句?7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听读?9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指导一二、疏通文意?10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嬉戏?11“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丢下,舍弃?1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拉回头看我父亲就感到惭愧?13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陈太友与友期: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约定舍,放弃。去,离开。才丢下通“否”,文中意思为“不在”。守信拉回头看感知文意 1?142、你能说出这三种称谓有什么不同吗?
尊君 :
君:
家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对别人一种有礼貌的称呼,相当于“您”。谦词,对人称自己父亲。感知文意2、33、你能解释以下的句子吗?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5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无信------- 暴躁易怒---- -- 粗鲁------------ 无礼------------ 知错能改------ “期日中,过中不至” “友人便怒” “非人哉!”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指导二?16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 ①无信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②无礼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敏。?17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181、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否”,不。当堂训练?19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古:约定
今:日期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古:拉
今:引用古:回头看
今:照顾?203、一词多义:
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不久,一会儿。就,然后?214、重点语句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过了那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 那人才到。
(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22(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3当堂训练5、补充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友元方家父你(友)家父我你你元方?24友人元方无信 无礼
勇于自责聪颖
机智诚信
礼貌讨论: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两个人?各有什
么性格特点??252、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6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27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德,至今流传。
相信咱同学也知道这样的故事,下面就请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课堂交流?29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
名,地名,物名,职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
略成分。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0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
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
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去后乃至
A、才 B、竟然 C、就是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
通假字。例:文言实词:
元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31期
舍
去
信
引
顾
—不期而遇:未经约定而意外遇见。
—锲而不舍: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
不放弃,喻有恒心
舍身取义: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近求远:放弃近的,追求远的。
—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言而无信:说话没有信用。
言而有信:说话有信用。
—引吭高歌:拉开嗓子,大声歌唱。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考虑
周密。
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
?32 你能阅读并理解下面的小故事后将它讲给同学们听吗?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拓展阅读?33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拓展阅读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
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
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34“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
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35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36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37 译文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38课后作业:
1、查找有关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描写“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文章。
2、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写在摘抄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