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粒子性(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光的粒子性(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1-25 13: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二节 光的粒子性一、光的波动性
光是电磁波
理论证明:麦克斯韦的经典电磁场理论
实验验证:赫兹的电火花实验,发现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相同。
其它实验证据:
1、光的干涉:托马斯·杨
2、光的衍射:菲涅尔
3、光的偏振:马吕斯
演示二、光电效应现象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
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结论: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三、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
1、存在饱和电流
当A接正极,K接负极
时,控制入射光的强度一
定,使UAK从0开始增大,
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一开
始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就
不再增大。
这个最大电流就叫做
饱和电流。对存在饱和电流的解释:
K板逸出的电子向各
个方向运动,如果不加电
压,很多电子无法到达A
板,无法形成较大电流。
加上电压后,越来越
多的电子到达A板,电流
越来越大。
但是,如果所有电子
都达到了A板,继续增大
电压,就无法再增大电流。
思考1:如果AK之间不加电压,电流是否为0?
思考2:如何才能使电流为0?2、存在遏止电压Uc (反向截止电压)
当A接负极,K接正极
时,控制入射光的强度一
定,使UKA从0开始增大,
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
减小到0。
电流刚减小到0时对应
的UKA叫做遏止电压Uc。对存在遏止电压的解释:
加上反向电压后,电
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运
动方向相反,电子减速。
如果反向电压足够大,
电子将无法达到A板。临界
的电压值即为遏止电压Uc。
其中,vc是所有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3、存在截止频率νc
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
到某一数值νc时,无论光
的强度多大,加上怎样的
电压,都不会有光电流。
这个临界频率叫做截
止频率νc。4、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当入射光的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光如何微弱,几乎在瞬间就会产生光电流。时间间隔不超过10-9s。经典的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中的一些现象:
推论1:光越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该越大,所以遏止电压Uc应与光的强弱有关。
实验结果:遏止电压只与光的频率有关。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 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是一样的。
推论2:不管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足够强,电子都可获得足够能量从而逸出表面,不应存在截止频率。
实验结果:对于不同的物体,都有相应的截止频率。
推论3:如果光很弱,电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逸出表面需要的能量。
实验结果:时间小于10-9s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这些能量子后来被称为光子。
2、电子从金属中逃逸,需要克服阻力做功。使电子脱离金属所要做的最小的功,叫做金属的逸出功。
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同的。
3、一个电子一瞬间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一部分能量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即:
上式即为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如果电子克服阻力做功大于逸出功,则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小于最大初动能。影响饱和电流、遏制电压、截止频率的因素
1、只要入射光频率超过截止频率,饱和电流的大小只与单位时间内的光子数有关。
2、截止频率只与金属的逸出功有关,即只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3、遏制电压与入射光频率和逸出功有关。思考1:同种频率的光射到同种金属上,增强入射光时,饱和电流、遏止电压分别如何变化?
答案:饱和电流增大,遏止电压不变。
思考2:相同强度(单位时间内的能量)的单色光射到同种金属上,增加入射光的频率时,饱和电流、遏止电压分别如何变化?
答案:饱和电流减小,遏止电压增大。
五、光电效应方程的图像:
1、外加电压和光电流的关系(同种金属)
光的强弱影响饱和电流
光的频率影响遏制电压2、遏止电压-入射光频率:Uc-ν图像
思考1:截距和斜率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思考2:如果将两种不同金属的Uc-ν曲线画在同一张图像中,会是怎样的?六、光电效应方程的验证
密立根设计实验,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算出普朗克常数h,进而与普朗克从黑体辐射得出的h相比较。
实验结论: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普朗克常数几乎一样,从而证明了光子假说的正确性。
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由于研究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特别是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七、康普顿效应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在做 X 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而与入射波长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3、康普顿散射实验的装置
晶体 光阑探

器?0散射波长?4、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经典理论:光的散射不会改变光的波长和频率。
光子模型解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发生碰撞后光子的动量会发生变化。
光子的动量与波长存在一定的关系:
发生碰撞后,光子的动量减小,即光的波长增大。
散射角不同,说明碰撞后光子的动量也不同,光的波长也不同。也可以从光子能量的角度解释康普顿效应:
发生碰撞后,光子能量减小,因此光的频率减小。
碰撞的角度不同时,光子能量的减小也不同,频率的减小也不同。5、康普顿效应的意义
(1) 有力地支持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
(2)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
(3)证实了在微观世界的单个碰撞事件中,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康普顿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早期的几篇论文中,一直认为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混进来了某种荧光辐射”。
康普顿于192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例1、一束黄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大光束的强度
C、换用红光照射
D、换用紫光照射
答案:D
例2、关于光子说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正确的是( )
A、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
B、光是具有质量、能量和体积的物质微粒子
C、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
D、光子客观并不存在,而是人为假设的
答案:ACD
例3、关于光电效应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B、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C、在光电效应中,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D课后练习
例4、在可见光范围内,哪种颜色光的光子能量最大?想想看,这种光是否一定最亮?为什么?
答案:
在可见光范围内,紫光的光子能量最大,因为其频率最高,但紫光不是最亮的。
光的亮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为光强,二为人眼的视觉灵敏度。
在光强相同的前提下,由于人眼对可见光中心部位的黄绿色光感觉最灵敏,因此黄绿色光应最亮。作业:
完成导学手册第二节
下周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