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说课比赛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说课比赛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25 20: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二.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三.课前准备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预效和教学反思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一)教材地位(二)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五)教材处理(三)学情分析(一)、教材地位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基础内容。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为基础,学习本节内容为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以及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1、知识目标:描述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识图、建构“减数分裂”过程图。?   3、情感目标:学生能用好奇心和敬畏心感悟生命的物质性和逻辑美。(二)、教学目标 高一的学生已有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我所教的班级孩子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但细胞内微观认识相对抽象,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最好借助于实物、图画或类比,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三)、学情分析(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共安排3节课时,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受精作用的过程和精子的形成,以及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五)、教材处理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启发式、媒体演示法、模型建构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实践等方法, 做到看中学、做中学,想要学、乐于学。?二、教法和学法 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红绿两色的橡皮泥、若干硬纸板三、课前准备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以口诀和课件的形式回顾其过程: 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温故
而知新复习旧知
(3分钟)分裂间期 DNA复蛋合现单体分裂前期 膜仁消失现两体分裂中期 形定数晰赤道齐分裂后期 点裂数加均两极分裂末期 膜仁重现消两体动植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 每个人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提出问题请推测: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464692464692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受精(细胞分裂)作出推理46462323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受精卵 新个体 假如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那么,子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吗?父母教学过程学习新知
(15分钟) 设疑:“精卵结合后,子代的染色体数会成倍的增加吗,
假设1:体细胞染色体不复制,细胞一 分为二;
假设2:体细胞染色体复制后,细胞连续裂两次,通过质疑-假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学过程学习新知
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的概念;
归纳出同源染色体的特点:来源不同,遗传同源; 通过观察、对比和类比化解本节的难点,精子
(来自
父方)卵细胞
(来自
母方)受精受精卵 同源染色体:
①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一般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教学过程学习新知
类比:将同源染色体比喻成我们双手对应相同形态的两个手指,非同源染色体就是不同形态的手指;
以手指的类比激发学生想象力,还可以比喻成成对的袜子、成对的餐具、恋爱中的情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抽象概念时常用的学习方法。 有丝分裂精子细胞联会四分体精子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体细胞精原细胞细胞分化1、归纳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假设的确认):
2、尝试描述减数分裂各时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减半?
4、尝试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慢速播放两次减数分裂过程的语音视频;
小组讨论:设置典型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和目标性
,学生“从看中学”,“从议中学”,“从错中学”,
真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建构模型
(15分钟) 分组制作:分别制作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型选择2对或3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制作完成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正。 学生在动手建构模型时真正做到“从做中学”,“合作学习” 学生制作的模型教学过程建构模型
(15分钟) 共享和探讨:
1、有丝分裂模型与减数分裂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学生比较减Ⅰ与减Ⅱ分裂过程的区别;
3、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组同学制作的减数分裂模型的区别 学生交流:展示模型并解说制作过程分享制作感悟;
学生找茬:找出区别和错误
学生思考:
精细胞种类 科学的语言素养;
细致的观察能力;
深入的质疑精神,教学过程总结 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完成本节重点:精子形成过程的流程图,将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以各时期细胞名称的变化为主线,配以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4个2种精子(染色体数:n)变形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板书设计“同缘配对叫联会,有丝同缘不配对;
减I同缘要分离,减II无缘姐妹离”。
横批:“有缘无分 ”以对联形式诙谐的总结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以及减Ⅰ和减Ⅱ的区别 教学过程知识迁移播放神曲 欣赏神曲 令人印象深刻,将枯燥的生物
规律增添了文
艺性与趣味性 教学过程 练习
(5分钟) 选择典型习题:
1、关于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DNA的联系;
2、关于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记忆;
3、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实质;
4、受精作用与减数分裂的联系 学生练、
学生讲、
学生评 。 学生通过堂内练习找到易错点,巩固重难点 教学过程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可以检查学习效果,加深学习记忆。 绘制减数分裂
过程图 预期效果 通过导入新课→释疑导引→观察探究→知识整合→合作建构→归纳总结→反馈评价的模式,旨在转变学生从传统的听老师讲、看老师画的学习方式到我们一起画、我们一起讲的主体学习意识;从老师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态度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体同学能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实践、犯错、评价,从而理解减数分裂的本质,并能清晰的绘出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建构有丝分裂的模型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同源染色体,我应该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同源染色体与受精卵和体细胞的联系;学生在建构减数分裂模型时交叉互换较少体现,这些问题都是我预先设想过的,学生的学习还是以模仿为主,缺乏深入的思考,我将鼓励学生在课后作业画图时更准确更全面的展示。教学反思感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