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26 13: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37℃?????????????
B.一天中,人体的体温会随时间波动
C.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D.在炎热的天气下,为了增加散热,人体皮肤血管会收缩,汗腺分泌增加
2.小芳安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主要产热的部分是(?? ) ???
A.内脏????? B.内脏和肌肉、皮肤一起产热??
C.肌肉、皮肤????? D.内脏和肌肉、皮肤都没有产热
3.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进行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
A.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差?????????B.早产儿从母体获取的养料不够多
C.避免早产儿被病菌感染??????????D.早产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
4.人体各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脑????? B.内脏???????C.骨骼肌??????D.其他器官
5.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 )
A.田鼠??????B.蟾蜍???????C.蝗虫???????D.蛇

第5题图 第8题图
6.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D.用30℃酒精擦身降温
7.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
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8.如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
A.1和2??????B.1和4???????C.3和5??????D.2和3
9.小明在1000米中长跑测试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 ??)
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10.关于生物体温调节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蛙、蛇在天气寒冷时,会增加活动量来产热
B.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流人皮肤的血液量增多,可以散热
C.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颤抖,可以产热
D.水牛在天气炎热时,食欲减退、活动迟缓,可以减少体热产生
二、填空题
11.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____?图,此时体温________?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________?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散发的热量将________?。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该更类似于图________?。
12.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________产生热量。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5 ℃,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_____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________C+D。(填“>”“<”或“=”)
(4)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__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对________(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________才能实现。
三、解答题
1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器官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 【材料用具】略
? 【实验步骤】
? ①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 ③把甲、乙两鼠均置于人工温室内,温室温度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_______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Ⅰ.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2℃;
Ⅱ.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5℃;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
大而增加。
(1)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________;
(2)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________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下图中________(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3)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________协调工作下完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实验后晓东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运动中散热过程落后于产热过程,所以体温会逐渐升高。长跑之后,人的体温可能升高到38.5℃,更剧烈的运动时,直肠温度甚至会超过40℃,肌肉温度可达41℃。而42℃在人体里是个临界值,超过这个温度组织会因为蛋白质凝固坏死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正说法确。
B、正常体温一天中,人体的体温会随时间波动,在24小时内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C,故B正说法正确。
C、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温的调节是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正说法正确。
D、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体皮肤血管会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故D正说法。
2.【答案】A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小芳安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主要产热的部分是内脏,A选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才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早产儿是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叫未成熟儿,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
4.【答案】C
【解析】A、在运动时脑产热只占到1%,A错误。
B、在运动时内脏产热占了8%,B错误。
C、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占了90%,是主要产热器官。
D、其它器官运动时。产热1%,D错误。
5.【答案】A
【解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田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蟾蜍是两栖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蛇是爬行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
6.【答案】B
【解析】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可以通过热传递的形式降低温度。故A正确;
B、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不能降低温度,应及时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故B错误;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中暑症状。故C正确;
D、用30℃酒精擦身降温,酒精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温度。故D正确。
7.【答案】C
【解析】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比变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8.【答案】D
【解析】【解答】3汗腺和2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
9.【答案】A
【解析】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10.【答案】A
【解析】A蛙蛇为变温动物,不需要增加活动来产热,所以错误;
B人类在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流人皮肤的血液量增多,可以散热,正确;
C小狗在天气寒冷时,肌肉颤抖,可以增加产热,正确;
D水牛在天气炎热时,食欲减退、活动迟缓,可以减少体热产生,正确。
二、填空题
11.【答案】(1)A?;高于?
(2)舒张;大;高;增多?????
(3)汗液蒸发?;C?
【解析】(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A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
(2)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
(3)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12.【答案】(1)神经调节;脑干(2)内脏(3)=;<(4)肾上腺素、甲状腺
【解析】(1)E是温度感受器,N是体温调节中枢,说明T→E→N→F→A过程表示神经调节;
据图可知,安静时产热器官是内脏;
据图可知,骨骼肌和内脏是产热器官,皮肤是散热器官,某人24h内都处于39.5℃,体温不变,说明产热和散热相等;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产热小于散热;
(4)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量增多。
13.【答案】寒冷;反射弧
【解析】(1)如图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颤栗,属于人体皮肤对寒冷环境的反应;
(2)立毛肌收缩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三、解答题
14.【答案】(1)明显减少(或不恒定)
(2)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实验变量是下丘脑,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作为实验组,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若甲鼠体温 明显降低(或不恒定),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说明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实 验设计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非实验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通过重复实验,或扩大样本,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 确性.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15.【答案】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相同的,而夏季散热主要依赖于汗液的蒸发,蒸发的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体外温度越高,人体散热的截止温度也越高;且外界的相对湿度越大,越不利于蒸发,热量的散失则会减慢,这样人就会感觉很热;故答案为: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
16.【答案】(1)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
(2)骨骼肌;B
(3)激素(内分泌系统)
【解析】(1)实验的明显不足时未设置对照组,需要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在与运动后的体温进行比较;(2)运动骨骼肌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的毛细血管舒张,运输氧气的血液流动速度很快。而脸上奔涌着大量血液的毛细血管舒张后在脸上显现红色,因此答案为:骨骼肌、B;
(3)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协调工作下完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