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课件(42张PPT)+ 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课件(42张PPT)+ 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24 23:36:32

文档简介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反思?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宇宙之浩瀚,地球和宇宙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一直以来这一类课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调动和体现。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融入“发展与创新”课题的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时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寻求创设多元开放课堂的切入点,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 “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这些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资料分析、交流讨论、模拟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为学生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内容,为学生架起了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与理解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地貌的作用。
二、利用不同形式的“导”推动学生主动探究。
1、指导学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分析火山地震资料时对第一个事例的导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资料分析的方法,为紧接着的自主分析资料这一活动铺设基石;
2、引导思维,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表巨大变化”是个宏观现象,既观察不到,又难以察觉,如果光靠教师讲解或阅读资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把橡皮泥想像成大陆板块,用橡皮泥模拟大陆板块的碰撞、分离、平移,观察运动结果,体会领悟山脉、裂谷等地形的形成,引导学生经历由操作思维到形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
3、辅导个性,激发创新意识:四人小组合作模拟实验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平台,同是用橡皮泥模拟大陆板块的运动结果,四十个学生就有四十个想法和做法。教师巡堂针对性的个性辅导,推动着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践行,发展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4、疏导障碍,为学习保驾护航。科学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会有新思维的碰撞与生成,随着教学环节的深入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巧妙地疏导学生的思维,处理好偶发事件,使课堂更有生命力。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影响和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每组两本科学书,板块平移学具(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侧面涂色的泡沫)、记录表。??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
(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平原、山地、丘陵、河流、海洋、裂谷、海沟、山脉)?
2、观看多媒体资料,了解地震和火山引起了哪些地形变化。?
3、交流,地震和火山使地形地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的关系??
(一)地球内部构造?
1、阅读书本49页: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软流层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岩山圈)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课件补充。?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
(2)六大板块下面是温度达1、2千度的软流层,它们在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3)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地球表层,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你们看这些板块会怎样呢?(移动起来)。?
(二)板块运动碰撞、分离、平移的模拟实验?板书:板块运动
1、教师介绍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材料与现实有相似性,借助想象。?
2、模拟实验:板块运动。?
分组讨论:如何借助身边的材料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小组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
实验要求:认真实验、观察现象、大胆想象,填写记录单。?
1)实验一:碰撞
? 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想象地形发生的变化。
(褶皱、隆起。形成山脉、高原等)
? 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展示图片——山脉剖面上弯曲的褶皱和两块
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实验二:分离
? 用一叠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不同的地层,从两端向外用力拉,观察现象,想象地形发生的变化?
(中间的地层形成裂缝,裂缝越来越深,最后完全分离。形成裂谷、 海洋。)
?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3)实验三:平移
? 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上面画一条河流,学生从两端往中间用力挤压,泡沫断裂。模拟两块岩石上下、水平移动。
? (大陆板块褶皱严重产生了地壳断裂和错位、平移,形成断层、山脉、 瀑布)
? 展示断层、山脉、瀑布照片。?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所学知识及揭题。?
2、收集火山和地震的相关资料。
思考:日本为什么是地震多发国家。??
机动:避震知识介绍。?
记录表: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说课稿?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下面我要从说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都知道:小学科学是由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三个统一的整体组成的。那么本单元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就比较喜欢关注一些特殊的自然景观,相信对于火山和地震一定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他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能力目标: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情感目标: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为了解决重难点教学中,我将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资源灵活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所以孩子们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是有一定认识基础的。但是孩子们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对地形地貌的种类、特征认识还是不够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这样的知识,则是孩子们所欠缺的。?
(三)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C (四)教学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欲望。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节课的几个环节:?
1.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录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火山和地震。两组直观的视觉刺激后,这个时候还要静下心来带领孩子们研究书中的资料引出教材中的冰岛的事例个事例.引出话题:结合短片和图片描述一下火山和地震后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岛屿升高裂缝山崩堵塞河道形成湖泊。?
2.交流反馈,体验汇报。?
3.主体参与,动手实践在认识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猜测: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
4.通过模拟实验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我将采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最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分析和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和研究孩子们知道了板块运动引起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又形成了新的地貌.为今后研究地球与宇宙打基础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件42张PPT。复习回顾1、我国地形主要有 、 、 、 、 。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山地。
2、我国的地形 高 低,西部多 ,东部多 ,
呈阶梯状分布。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
很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西东高山平原深浅课题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963年一艘渔船漂泊在漫无边际的大西洋中,忽然间有渔民看到远处海水汹涌翻滚,转眼间升腾起数十丈烟柱,弥漫了整个上空,结果在一昼夜之间在海面上升起了一座苏尔特塞岛。火山岛火山锥火山湖 在地球的深部, 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观看火山喷发视频火山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地震呢?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火山湖等。 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到影响露出水面。1920年12月16日的傍晚,在宁夏的一个地方,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回家歇息了。突然,大地发出一阵阵雷鸣似的响声,接着人们居住的窑洞纷纷倒塌,地面出现了许多长几米到几十米的裂缝,有的村子竟整个儿陷没在黄土之中。有的山头张开了大大的裂口,崩塌下来的土、石像一股挡不住的洪流向低处冲去, 把长约2500米的一段河流堵塞,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湖泊。1920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堰塞湖 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 观看地震视频火山和地震会使地表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岩浆冷却和堆积可以形成新的地形、如火山岛、火山锥等,.
地震可让地面隆起或产生地裂,形成堰塞湖等 .思考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只是危害吗?地 壳
地 幔
地 核
地球的内部结构(1)用报纸裁成长条形摞成一叠,然后用手从两端向中间挤,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岩层受到挤压时会慢慢隆起形成山脉等地形地貌。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发生地震、海啸、火山等。
课堂练习(2)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课堂练习(3)用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看看会形成什么地形。课堂练习魏格纳返回裂谷喜玛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经历了大约6500万年的时间,喜马拉雅山每年以0.33厘米——1.27厘米的速度上升,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仍1.82厘米的速度上升。 在非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上科学家惊讶的发现有一条大裂缝。纵穿非洲东部。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总长超过8000公里。
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 东非大裂谷 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从而产生一片新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观看裂谷视频①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②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③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小结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 、 。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 ,压力越 。
3、地球表面在 、 、 、 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4、地球释放能量的方式有 和 等形式。
地壳地幔地核高大流水风冰川海浪火山地震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2、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 )内。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一次次的火山喷发 B、一次大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4、东非裂谷是( )形成的。
A、河水冲涮 B、大地震 C、两个板块拉张CCAC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
3、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4、冰川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 )
5、地震会产生湖泊。( )
6、地球上的几个大陆板块是在漂移的。( )
7、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会带来好处。( )
8、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观看板块运动及变化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