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第三章第3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第三章第3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25 20: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人们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问题探讨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风湿性心脏病:过敏反应的致敏原
1、吸入型致敏原:花粉、尘埃、霉菌、化学物质等,春季以树类花粉为主,秋季以花草花粉为主,梅雨季节以霉菌为主。尘埃能引起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2、食入型致敏原:主要有鱼、肉、虾、蛋、防腐剂、香料等,以海产品和牛奶为主。年龄越小越敏感。
3、药物过敏:异种动物血清、疫苗、药物尤其是抗生素中的青霉素等。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致敏原机 体抗 体某些细胞致敏原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过敏反应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
2)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
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类型:速发型和迟发型思考 怎样才能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找出致敏原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球蛋白球蛋白吸附在皮肤、
消化道或呼吸
道粘膜及某些
血细胞的表面血清、组织液、
外分泌液中机体第二次
接触过敏原
时发生机体第一次
接触抗原时
就发生使细胞释放组
织胺等,从而
引发过敏反应使抗原沉淀
或形成细胞
集团等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和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免疫缺陷症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特点: 类型
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
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
由后天因素(如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的如 艾滋病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西 欧
1.2万/76万北非和中东
2.5万/38万次撒哈拉非洲
160万/
2250万东欧/中亚
5.5万/160万南亚/东南亚
27万/400万澳大利亚/
新西兰
1200/ 7.5万北美洲
2.1万/130万加勒比
1.1万/23万 拉丁美洲
5.8万/160万东亚/太平洋岛国
3.2万/
80万全球总计: 210万/3320万2007年全球AIDS死亡人数
/HIV感染人数及分布新闻报道一: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7月29日发表的《2007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 概念艾滋病(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
感染所引起的严重的免疫缺乏病。 AIDS:
Acquired(获得的)
Immune(免疫力)
Deficiency(缺乏)
Syndrome(综合症)HIV:
Human(人类)
Immunodeficiency(免疫力缺乏)
Virus(病毒)活动——理解图表:
仔细观察HIV结构模型图,请描述HIV的结构和物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模型致病机理:HIV(蓝色)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致病机理:HIV(蓝色)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RNA 单链DNA双链DNA前病毒整合在宿主细胞
的染色体上逆转录酶mRNA蛋白质组装新病毒释放新病毒,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破坏吸附、侵入、脱壳长时间的潜伏后被激活活动——知识应用:根据HIV的结构,及有关遗传知识,讨论HIV是如何在辅
助性T淋巴细胞中进行复制新HIV的?AB①②①处血液中HIV浓度下降的原因:细胞毒T淋巴细胞作用于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HIV失去寄生场所,被相应抗体结合,使HIV形成沉淀,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分解。1-2年时有少量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潜伏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潜伏期过后,经过互补DNA的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外壳,然后R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形成新的HIV并从寄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使HIV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传播途径1)性接触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活动——因果推断1)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使用避孕套
2)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4)远离毒品
5)对已感染HIV的孕妇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婴儿进行人工哺乳远离艾滋病,
预防是关键活动——因果推断:请根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谈谈有哪些预防措施?活动——构建概念图:
根据给出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先天性免疫缺乏病、后天获得免疫缺乏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过敏反应,利用以下的模式构建概念图。概念连线处标出连接词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包括分为例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先天性免疫缺乏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例如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后天获得免疫缺乏病1、AIDS与HIV的区别?
2、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3、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
4、HIV病毒分布在哪些地方?
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破坏T细胞 免疫系统被破坏,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RNA病毒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课 堂 练 习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DACDD4、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C5、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C反馈练习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5)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6)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C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