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1节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1、种群的概念?
2、种群有哪些特征?数量特征包括哪些?3、种群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意义?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适用于哪些生物?5、样方法的步骤?取样的方法?计数的方法?6、标志重捕法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种群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概念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①“同种”:指 ,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②“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同一物种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以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
D比较以下两个种群,你能试着说说它们的特征吗?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一)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例:①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②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二)公式: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估算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时。?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
利用什么方法调查大兴安岭落叶松的 种群密度?阅读课本P60方框内的内容1、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1)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样方法的步骤:
(以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为例)(2)取样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会,一般来说样方尽量多,调查结果越准确
样方多大适宜?
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可根据调查对象进行调整(灌木4x4m2;乔木10x10m2)
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随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样方法狭
长
地
带等距取样法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取样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样方法的步骤:
(以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为例)样方法计数原则:无论大小都要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该样方有多少株蒲公英?(3)计数方框内6+左边和上边及两边的夹角3——蒲公英——其他植物(1)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取样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求各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样方法的步骤:
(以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为例)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N=(4+6+8+8+9)/5=7只/m2=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知识延伸
如何调查某地绵羊的种群密度?1、取样标记
2、放回后充分混合
3、再取样
4、计数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可得: N=m(重捕中标志数)M(总标志数)n(重捕个体数)×阅读课本P62方框内的内容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N=(42×38)/12=133只标志重捕法的注意问题: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B.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C.标志符号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运用数学模型讨论具体情况,如标记个体出现死亡时:N统计值=n/m*M标记数,N实际值=n/m*M实际值,标记数由于死亡而减少,即M实际值小于M标记值,所以N实际值小于N统计值,说明个体的死亡将导致数据的偏大。同样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可以得到调查数据偏大的情况还有:标记个体迁出、标记物脱落、动物连续被捕难度增加等到情况;而未标记个体的死亡和迁出、新个体的出生和迁入等情况,则对调查数据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另外通过模型方法的分析,还说明标志重捕法所得数据是第二次捕捉时的种群总个体数的估计值。 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统计了在样方线上所有个体解析: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偏小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应计数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个体,若将样方线上的个体都统计在内,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D错误. 故选:C.思考:
种群密度是一成不变的吗?以人类社会为例,
有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1、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2、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概念?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3、年龄组成的概念?类型?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4、性别比例的概念?类型?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应用?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如:某种群年初个体数100,年末110。其中新生个体20,死亡个体10.
则当年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20/100=20%10/100=10%出生率-死亡率=10%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三、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迁入迁出问: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
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一个种
群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大于雄性个体的比例会
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吗?概念:四、年龄组成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
⑴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⑵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⑶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为什么?ABCA增长型BC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很多, 老年个体很少?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大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种群密度会
越来越小?
A增长型BC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不一定,种群数量不只受年龄组成的影响,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例3】图甲、图乙为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类型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 B.稳定型和衰退型
C.增长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练一练【例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 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五、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特征决定大小影响变动种群数量各特征之间的关系直接反应决定大小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预测方向二、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均匀分布
(罕见)随机分布
(少见)集群分布
(广泛)(2)类型:为什么集群分布是自然界最广泛的形式?因为①自然界资源分布不均匀; ②植物的种子总是散播在母株的周围;③动物的社群行为等成群、斑块密集分布。如鱼群例1.?种群作为一个有机单元,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典型特征,以下关于种群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的概念图中,①~⑥依次表示????????A.?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出
B.?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出
C.?出生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出?种群密度?死亡率
D.?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出例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DB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表格信息可知,①马尾松的年增长量是200000×2%=4000m3,大于年采收量1000m3,种群密度增加;②淡水湖泊鲰鱼的年增长量是10000×34%=3400kg,年采收量是3?600kg,基本持平,种群密度略有下降;③山地甘草年增长量是1000×20%=200kg,年采收量300kg,大于增长量50%,种群密度下降快;④滩涂沙蚕年增长量是10000×30%=3000kg,年采收量500kg,小于年增长量,种群密度增加;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③.故选:C.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较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 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种消失D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
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
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存活曲线
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Ⅰ型(凸型):曲线凸型。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 ,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盘羊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等。
Ⅱ型 (直线型):曲线呈对角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的成年阶段等。
Ⅲ型 (凹型) :曲线凹形。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1)曲线ab段表示甲动物________________ ,这类动物的繁殖率 ,对后代的保护能力 ,后代的存活率 ___________ 。列举两种代表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cd段表示乙动物________________。
(3)丙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丙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当做好___________的保护工作。
请列举两个典型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在一种群中,生物体的死亡常常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别,若将某一动物的种群分为几个年龄阶段,分别求出每个年龄阶段的存活率,再按年龄百分比画成关系曲线图,便得到该动物的存活率和年龄关系曲线图。下图中代表3种不同的动物。据图回答:成年以前死亡率较低较低较高人、大象该动物幼年时死亡率极高 该动物幼年时死亡率很高幼体鱼、青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