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人教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平衡[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电离平衡[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1-24 08:47:0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电离平衡复 习 要 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别二、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四、盐类水解五、酸碱中和滴定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和融化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物质种类:酸、 碱、盐、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和融化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物质种类: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共价化合物条件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物质种类: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强碱(如NaOH、KOH等)、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Al(OH)3、Fe(OH)3、Cu(OH)2、NH3?H2O等物质种类:H3PO4、H2CO3、H2SO3、HCN、H2S、 H2SiO3、HClO、HF、苯酚、CH3COOH等有机酸弱酸:弱碱: 水: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别
1、金属导电:自由电子
特点:随温度升高导电性逐渐减弱
2、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的离子
特点:①随温度升高导电性逐渐增强
②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1)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态(液态)均可导电;水溶液中由溶解度决定。注意:即使难容物溶于水的部分也是完全电离的。
(2)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态(液态)均都不可导电;水溶液中由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决定。导电性的比较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表达方式
(离子方程式)变化实质0.1mol/L CH3COONa0.1mol/L CH3COOH实 例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研究对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续前表:升温 ,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升温,促进水解促使电离,离子浓度减小促进水解抑制电离抑制水解促进电离促进水解CH3COOH CH3COO- + H+
CH3COO— +H2O CH3COOH +OH—弱酸与强酸的比较(1)浓度相等的一元强酸和弱酸:
①等浓度酸的PH值:强酸的PH值小于弱酸的PH值。如0.1mol/L CH3COOH其PH>1;0.1mol/LHCl其PH=1
②与足量的锌(或碳酸钠等)反应:最终强酸和弱酸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初始速率强酸比弱酸的快。(2)PH值相等的强酸和弱酸:
①与足量的锌(或碳酸钠等)反应:强酸比弱酸放出的气体少;初始速率相等,但一段时间后弱酸的反应速率大于强酸的反应速率。
②若都是一元酸,强酸比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小。
③等倍数稀释,稀释后弱酸的PH值小于强酸的PH值。
(3)强酸和弱酸正盐溶液的PH值:
强酸正盐溶液PH=7; 弱酸正盐溶液PH>7
如0.1mol/L CH3COONa溶液PH>7而0.1mol/L NaCl溶液PH=7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1、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影响因素:KW = c(OH —)·c(H+)
( 25℃时,KW = 1.0 ×1014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有关PH值的计算:酸按酸,碱按碱,同强混合在中间,
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例、0.1mol/LHCl溶液中:PH=— lg c(0.1)=1
溶液中c(H+)为0.1mol/L;而由水产生的H+为2、稀释:
PH=a的强酸稀释10n倍,PH=a+n
PH=a的弱酸稀释10n倍,PH
PH=b的强碱稀释10m倍,PH=a-m
PH=b的弱碱稀释10m倍,PH>a-m>73、强酸与强碱混合:看过量,按公式计算
中性:10-a Va =10b-14Vb
酸性: 10-a Va >10b-14Vb
碱性: 10-a Va <10b-14Vb4、强酸与强酸混合:
(水也可看作酸也可看作碱,其PH=7)
不同体积:按公式计算
5、强碱与强碱混合
(水也可看作酸也可看作碱,其PH=7)
A、不同体积:按公式计算
PH不等:PH=PH大-0.3
PH相等:PH不变(弱碱与弱碱也如此)B、等体积PH不等:PH=PH小+0.3
PH相等:PH不变(弱酸与弱酸也如此)B、等体积酸和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①:PH=a的强酸和PH=b的强碱
两强: a+b=14, 中性,PH=7;
a+b<14, 酸性,PH〈7;
a+b〉14, 碱性,PH>7
②PH=a的酸和PH=b的碱(a+b=14):
谁弱显谁性(弱的浓度大,过量);两强显中性
③一元酸与碱等体积等浓度混合:
谁强显谁性(看生成盐的水解);两强显中性四、盐类水解1、实质:2、规律: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
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 或OH — 结合,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过程。3、影响因素抑制水解:降温、酸性加酸、碱性加碱、
促进水解:升温、酸性加碱、碱性加酸、加水稀释水解的利用
(1)除杂
①加热法:除去不纯KNO3中Fe3+
②MgCl2中混有FeCl3 ,加入MgO、 MgCO3或 Mg(OH)2
(2)用热的Na2CO3溶液去油污
(3)配制溶液----加酸或碱防水解
如:配制FeCl3、AlCl3、CuCl2、Fe3(SO4)2、Al2(SO4)3、CuSO4、AgNO3等,需加入对应的酸
(4)制取去易水解的无水盐
若蒸干易挥发酸的易水解盐,如FeCl3、AlCl3、CuCl2,则得不到无水盐,而得到对应的弱碱或其氧化物。
(5)化肥:草木灰和氨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
(6)明矾净水:Al3+水解生成的Al(OH)3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7)泡沫灭火器: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双水解,互相促进,水解彻底。
Al3++ 3HCO-= Al(OH)3↓+ 3CO2↑酸碱中和滴定1、原理:2、主要仪器:n ( H+ )n ( OH- )对于一元酸和一元碱发生的中和反应:3、操作步骤: 洗涤→ 检漏 → 蒸馏水洗 → 溶液润洗 → 装液 → 排气泡→ 调整液面并记录 → 放出待测液 → 加入指示剂 → 滴定 → 记录 → 计算( 酸、碱 )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管夹滴 定 管1、优点:精确度高。
用途:用于精确测量溶液的体积,其精确度为0.01mL。2、滴定管的种类:酸式滴定管:活塞是玻璃,不能装碱液
碱式滴定管:有一段橡皮管,不能装酸和氧化性物质(如酸性高锰
酸钾)、腐蚀性物质(如溴水)。3、滴定管的构造: “0”刻度在上部且上端与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量筒、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分别是 、 。0.1mL 0.1克 平视,滴定后应稍等几分钟,当内壁上液体顺利流下后才
能读数。
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37mL滴定管的使用①准备工作: 检查是否漏水、洗涤、润洗(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除去尖嘴部分的气泡,调整液面到零刻度以下。②操作方法: 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③滴定速度: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动④滴定终点: 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
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⑤读数: [实验]用0.1000mol/L HCl溶液中测定15.00mLNaOH溶液的浓度。
1、用移液管或通过碱式滴定管向锥形瓶内放入15.00mLNaOH溶液
①锥形瓶不能用未知液润洗……会增加未知液的物质的量
②锥形瓶底下垫一张白纸……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2、滴定
3、滴定完后,滴定管尖嘴部分不能悬有液滴,将尖嘴在锥形瓶内
壁上靠下,然后再用蒸溜水冲下。
4、重复操作2~3次,取平均值。实 验 操 作1、仪器洗涤:①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 ③锥形瓶水洗后用NaOH 溶液润洗:偏低偏高偏高2、读数: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②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酸式滴定管:③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偏高偏低偏高 3、其它不当操作:①滴定管漏液:②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完后气泡减小或消失:③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④滴定进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溜水:偏高偏高偏低无影响误差分析(1)判断依据:
①原有的是最多的,盐类的单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非常微弱的。
CH3COOH; C(CH3COOH)> C(H+) > C(CH3COO-) > C(OH-)
NH4Cl C(Cl-)>C(NH4+)> C(H+) > C(OH-)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和多元弱酸根的水解程度是分布进行的。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
Na2CO3:
C(Na+) > C(CO32-)> C(OH-)> C(HCO3-)> C(H+)
H2CO3
C (H2CO3) > C(H+) > C(HCO3-) > C(CO32-)> C(OH-)专题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③盐类水解和弱电解质电离的一般规律
④电荷守恒
Na2CO3
C(Na+)+ C(H+)= 2C(CO32-)+ C(HCO3-)+ C(OH-)
⑤物料守恒(原子守恒)
Na2CO3
C(Na+)=2C(CO32-)+2 C(HCO3-)+ 2C(H2CO3)
C(OH-)= C(H+)+2 C(HCO3-) + C(HCO3-)①同种溶液中不同离子的比较
例、0.1mol/L 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a+)= 2C(CO32-)
B、C(OH-)= 2C(H+)
C、C(HCO3-) >C (H2CO3)
D、C(Na+)
例、将0.2mol/LHCN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HCN)
C(CN-)
C、C(HCN)- C(CN-)= C(OH-)
D C(HCN)+C(CN-)=0.1mol/LCBD③多种溶液中指定离子浓度的比较
例如:常温下,等浓度的下列溶液,按PH值由小到大排列:
H2SO4
例如、等浓度的下列溶液,(NH4)2CO3、、
(NH4)2SO4、(NH4)2Fe(SO4)2)。C(NH4+)最大是( )
A、 (NH4)2CO3 B (NH4)2SO4
C、 (NH4)2Fe(SO4)2) D、无法判断C1、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
(1)生成沉淀:钾钠铵盐均可溶;硫酸不溶铅的钡,盐酸不溶银亚汞。
(2)生成气体: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生成弱酸、弱碱、水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发生络合反应:
4、发生双水解反应:专题二:离子共存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点击下载
VIP下载